【壁画那边是唐朝】入画盛唐,解锁国宝文物的前世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13 11:00 浏览量:4
《壁画那边是唐朝》陕历博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依托历史文献、考古数据及文物实物,复原了章怀太子李贤墓,同时在故事中加入了懿德太子墓与永泰公主墓中的重要壁画。在这场VR沉浸之旅中,伴随着李贤之子——从活泼幼童李光仁到深沉邠王李守礼的成长轨迹,探寻他的父亲、亲人们以及那个时代的故事。
李守礼,曾名李光仁。作为章怀太子李贤唯一的血脉延续者,先后被封为嗣雍王、邠王。1970年,考古学家在西安南郊的何家村发现了一处窖藏,出土金银玉器等近千件组珍贵文物。因发掘地点位于原唐长安城兴化坊内,邠王李守礼的府邸曾坐落于此坊,故有学者推测何家村窖藏的主人或许就是他。
在VR故事中,成年后的邠王李守礼身着贵气的紫袍,腰间革带缀有十三枚玉銙,娓娓讲述过往的历史。何家村窖藏出土了10副带銙,成为影片中人物腰间玉銙的设计来源。
狮纹白玉带銙
唐代建立了严格的章服制度,不同等级的官员需使用特定质地与数量的带銙。据唐代规定,三品以上官员可服紫袍,配十三銙玉带,这与李守礼的邠王身份完全相符。从目前考古发现来看,除何家村窖藏外,完整传世的唐代玉带銙数量极少。
这副狮纹白玉带銙玉质洁白、细腻温润,由13枚方銙、1枚圆首矩形銙、1枚圆首矩形铊尾及1枚玉带扣组成,共16件。其中,带扣和铊尾类似如今皮带头与尾部的装饰;鞓指皮质腰带;带銙又称带板,是镶缀在鞓上的装饰,带板上有钻孔,通过金钉与革带铆合固定。
狮纹白玉带銙
以玉饰带是唐代服带的最高等级,更是身份尊贵的重要标识。玉石自古因细腻坚韧的质地、美丽温润的色泽,被古人视为天地精气的结晶、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至迟从秦汉时期起,玉石的物理特性被用于比附人的品德,由此诞生了“君子贵玉”的传统。
《壁画那边是唐朝》陕历博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
故事开篇,一只小小的红色马球从壁画中弹出,它的小主人从壁画那端的世界走出,邀请您共赴一场真正的马球比赛。若您尚未体验过VR中激烈的马球竞技,通过这两件彩绘打马球俑或许能一窥其貌。
彩绘打马球俑
彩绘打马球俑出土于陕西临潼关山唐墓,为白陶质地,通体施彩绘。两位骑手头戴幞头,左手紧握缰绳,俯身伏于马背,双膝紧夹马身,右手似正挥击球杖,马匹则呈疾驰之态。生动呈现了骏马奔驰、球手奋力搏击的精彩瞬间,极具视觉冲击力。
彩绘打马球俑
马球又称波罗球,唐朝初年由波斯或吐蕃传入中国,随后在唐代皇室贵族间风靡一时。至唐中宗时期,马球已成为宫廷、显贵与军队中极为流行的竞技项目,更逐渐发展为唐代社会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
马球运动在唐代深受人们喜爱,它既是高雅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娱乐方式,也是带有浓厚军事色彩的运动。参赛者在马球场上驰骋拼搏、相互配合,无疑是对体力、技能与智谋的综合考验。
故事中,当马球比赛激战正酣时,球手奋力一击,马球再次飞出场外。顺着马球飞去的方向,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似在追逐惊慌的小鹿。您可以登上马车,跟随浩荡队伍前行,感受林间微风轻拂脸颊,看着阙楼轮廓在晨光中渐次清晰。《狩猎出行图》壁画中未尽的细节,在狩猎纹高足银杯中得以完整呈现。
狩猎纹高足银杯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窖藏。银杯由杯体、托盘、高足三部分组成,先分别预制后焊接成一体。银杯杯体上下各装饰一圈缠枝花,中部为一幅狩猎图。图中前两位猎手一人回身,一人前奔,正围猎一只野猪;后两位猎手已猎得一只鹿,前方猎手正收弓回望战利品,身侧还有一只逃跑的狐狸。整幅画面充满动感,猎手满张的弓、马腾空的四蹄以及野兽惊恐奔逃的表情,将狩猎的紧张场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高足杯流行于罗马-拜占庭地区,在唐代之前便已传入中国,后成为唐人喜爱的饮酒器具。唐代工匠将符合本土审美情趣的狩猎场景,装饰于异域风格的器物造型之上,生动体现了唐文化兼容并蓄、博采众长的时代特征。
狩猎队伍脚下的烟尘尚未消散,耳畔已响起天风呼啸。“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化作流光四溢的飞行器,盘心飞廉神兽挣脱时光束缚——它是《山海经》中“其状如鹿而一角,蛇首而鱼尾”的风神,是古人幻想中执掌风权的神秘使者,此刻正成为您足下的飞行密钥。乘着风神之翼,穿过长安城的朱雀大街,掠过大雁塔的飞檐斗拱,在曲江池的波光中追逐朝霞,耳畔仿佛传来歌咏长安的吟诵声随风而至。在飞廉的引领下御风而行,亲身感受“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浪漫想象。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
鎏金飞廉纹六曲银盘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窖藏。银盘呈六曲葵花形,盘心以捶揲工艺塑造出一只翼兽:牛首鸟身,兽蹄凤尾,头顶生独角。学者认为这一形象应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风神“飞廉”。屈原《离骚》中有“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解“飞廉,风伯也”;《上林赋》“椎飞廉”李善注曰:“飞廉,龙雀也,鸟身鹿头。”特征与纹饰相符。
波斯萨珊王朝的银器纹饰中,有一种前半身似狗、后半身似鸟的神兽——塞穆鲁(senmurv),象征帝王权威与国力昌盛;而在粟特银器中,塞穆鲁被本地相似的有翼骆驼取代,成为粟特神话中的胜利之神。因此,也有学者认为盘中动物形象是波斯“塞穆鲁”与粟特有翼骆驼的融合,体现了唐人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借鉴。
夜幕降临,李光仁带我们走进一座宫殿。夏夜晚风阵阵,一队宫女缓缓走来,走近后方才看清,她们手中所持物件:烛台、团扇、高足杯、拂尘……还有一个方盒,模样不甚真切。何家村窖藏中恰好出土了一件类似器物,带有明显使用痕迹,推测或许是盛装生活小物件的容器。
孔雀纹银方盒
孔雀纹银方盒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窖藏。银盒呈方形,盖为盝顶式,正面设有锁钮,盒盖与盒身可紧密扣合。盒身正面雕刻一对振翅扬尾的孔雀,立于莲花座上,口衔下垂的莲蓬状物,空白处点缀山峰、花鸟、流云、萱草等纹饰;右侧刻双童戏犬图案,间以花鸟、流云;左侧为一对展翅而立的凤鸟,亦衬以花鸟、流云;背面正中是折枝莲蓬,余白饰鸿雁、飞鸟、花草、流云。盒盖顶部为忍冬四出花,外绕忍冬八出花结,四角有三出花结角隅纹样,余白衬流云、飞鸟纹。这件方盒以孔雀为主题纹饰,巧妙融合了人物、风景、花鸟等元素,充满浓郁的大自然气息,反映出唐人热爱自然、注重生活环境的思想意识。
生动还原・VR重现千年风华当沉睡千年的壁画在眼前“活”过来,您是否愿意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邀约?陕西历史博物馆全新推出的《壁画那边是唐朝》陕历博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正尝试为您打开一扇通向过往的任意门。
一件件珍贵文物从博物馆的展柜中“走出”,在VR世界里与壁画图像相遇,化作盛唐生活的鲜活注脚——我们能看到玉带銙如何装点贵族衣饰,马球俑背后是怎样的竞技热潮,银杯与银盘曾见证多少宴饮,方盒又收纳过怎样的日常闲趣。观众以第一人称视角沉浸其中,亲历盛唐的马球竞技、狩猎出行、宫廷月夜,真切感受文物在历史场景中的使用痕迹,让千年国宝真正以生动可感的方式走进大众生活,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初审:贺达炘
终审:李博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