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17岁少年两获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发布时间:2025-09-11 10:54 浏览量:2
通讯员 甘芳芳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黄诚成
近日,从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传来喜讯——该校17岁的学生彭相瑜两度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他独立设计开发的“随机点名器”和“互动题典”两款教学软件,目前已被多个学科教师广泛应用于实际课堂教学,成为提升教学效率的“数字助手”,他也因此成为全校知名的“软件开发小专家”。
暖心帮扶,点亮成长之路
刚入学时,彭相瑜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于与人交流。了解到他来自单亲家庭,班主任赖明和学校帮扶行政主任应灿辉主动走近他,多次与他谈心。
“应主任常鼓励我,告诉我职业学校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只要踏实努力,每个人都能发光。”彭相瑜回忆道。
在老师的持续鼓励下,他逐渐打开心扉,树立起专业学习的信心。赖明发现他在计算机编程方面兴趣浓厚、潜力突出,便开始给他“开小灶”,布置一些超出教学大纲的编程实践任务,鼓励他大胆尝试。“他写出来的软件,我会第一时间在班级里使用,并不断提出修改意见,‘逼’着他迭代升级。”赖明说,在“用中学、用中练”的循环中,彭相瑜的专业能力迅速提升,性格也变得越来越开朗自信。
技能筑基,从编程探索到创新实践
作为学校“技能强基”工程的重点关注对象,彭相瑜获得了许多资源支持:全天候开放的训练机房、丰富的专业图书、及时的教师指导……学校努力为每一位像他这样有特长、有潜力的学生提供成长土壤。
高二上学期,在C语言课程中初显天赋的彭相瑜开始自学更复杂的C++和Qt框架。没有系统授课,就靠自己看书、刷网络教学视频、反复调试代码到深夜。半年时间里,他开发的“随机点名器”连续迭代三个版本,从最初的本地文本存储升级到SQLite数据库,再进一步支持云端同步,真正做到了从学习到实践、从理论到应用的无缝衔接。
专业课教师刘新华一直关注他的进展,并适时提出新挑战:“能不能开发一个随机点题系统?”彭相瑜很快就完成了初版“题典”软件。更难得的是,他敏锐捕捉到AI技术的快速发展,创造性将Deep⁃Seek AI接入系统,实现答题辅助与文生图功能,极大丰富了软件的教学应用场景。如今,该软件已成为学校多个班级课堂互动的重要工具。
品德铸魂,匠心筑梦映照育人成果
在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品德铸魂”始终被摆在育人的首要位置。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工匠精神讲座、志愿服务、企业实习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锤炼意志品质、涵养职业精神。
彭相瑜的成长与蜕变,正是学校持续推进“德技并修,人人出彩——培育新时代‘骆驼工匠’特色育人道路”的生动写照,也是学校实施“品德铸魂”“技能强基”两大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果。
彭相瑜的身上体现了鲜明的“骆驼工匠”特质——能吃苦、肯钻研、有韧劲、负责任的敬业态度。2025年春节期间,当多数人沉浸在团圆氛围中时,他仍然守在自家电脑前调试代码,通过微信向专业课教师请教技术问题。
从除夕到大年初一,彭相瑜代码不离手、学习不断线。“他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技术好,更在于他那份坚持和执着。”专业课教师李文这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