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动乱:不是毫无理由的动荡
发布时间:2025-09-10 20:09 浏览量:1
当尼泊尔政府 9 月 4 日突然封禁 26 个社交平台时,或许从未想过,这纸旨在 "规范网络秩序" 的行政命令,会在一周内演变成总理辞职、22 人死亡、数百人受伤的全国性动乱。
这场危机的种子早已埋下。
尼泊尔的数字经济看似在疫情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社交媒体用户数量五年内增长 300%,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 25% 以上,年轻一代纷纷涌入内容创作、跨境电商等新兴领域。政府报告中频繁出现 "数字尼泊尔" 的愿景,却选择性忽略了一个残酷现实:2024 年该国青年失业率仍高达 20.8%,在南亚国家中位居前列。这种发展幻觉的本质,是政策制定者将数字经济的扩张等同于发展本身,却未能建立相应的利益分配机制。
社交媒体禁令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其背后是多重治理失效的叠加。
政策制定者犯下的第一个错误,是将技术监管简单化、政治化。要求外国平台 7 天内完成本地注册的 "休克疗法",完全忽视了数字经济的生态特性 ——Facebook、WhatsApp 等平台已成为尼泊尔中小企业的基础设施,这种 "一刀切" 的禁令相当于突然切断了数万家庭的经济命脉。
当总理奥利宣布辞职、内政部长引咎下台后,国家陷入短暂的权力真空。
在这次动乱中,尼泊尔军队选择保持中立,既未镇压抗议也未保护政府设施,这种克制虽避免了局势进一步恶化,却也让愤怒的民众失去了约束。前总理卡纳尔被军方救出时,他的妻子却未能幸免于难,这个悲剧性细节恰是治理崩溃的缩影:当体制无法保护最基本的安全时,每个个体都可能成为混乱的牺牲品。
当尼泊尔政府签发禁令时,如果能多想想那些靠社交平台谋生的青年,多考虑每个家庭对稳定生活的渴望,这场悲剧或许就能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