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辞去铁饭碗下海的“勇士”们,是否有转型成功的?

发布时间:2025-09-09 03:31  浏览量:3

一场前所未有的职业迁徙正在我们眼前发生。曾经代表着稳定与荣耀的“铁饭碗”,正被一群勇敢者打破,他们从交警、教师、公务员转身投入汹涌的网红经济浪潮。

“干了二十年话筒活儿,没想到最后得靠直播恰饭。”2025年9月,上海前主持人丹丹在简陋直播间里捋了捋刘海,自黑起来毫不嘴软。这位曾经的“电视一姐”选择了告别传统媒体,开启了带货新篇章。

这不是个例。从反诈民警老陈的痛哭后悔,到谭乔的默默离去;从大学老师相宜的争议转型,到青岛90后教师卖海鲜年入200万——一场职业身份的大转变正在我们眼前发生。

近年来,一批拥有“铁饭碗”的公职人员选择辞职投身网红行业,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重庆交警谭乔的《谭谈交通》节目曾经带给观众无数欢乐与思考,但他在2025年因舆论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选择离职。

官方指出了谭乔离职的三大关键原因:巨大的舆论压力、心理健康问题以及与奔驰女车主相关的争议事件。尽管后来证实所谓的“得罪女车主”纯属谣言,但谭乔已经离开了岗位。

反诈老陈(陈国平)的转型之路则更为坎坷。他在一次直播中收到价值数十万的嘉年华礼物后陷入争议,虽然立即表示将捐款,但“人民警察收百万礼物”的话题还是冲上了热搜。

辞职后的老陈直播道路并不顺畅。为了吸引眼球,他尝试带货、跳舞、和女主播连麦,却被网友指责不尊重女性,形象崩塌。甚至在与网红“嘎子”谢孟伟的交锋中败下阵来,只能低声下气请求对方解封自己的账号。

老陈在与谭警官连线时哭诉:“说自己现在做梦都想回到当协警的时候,做梦都想转正。他后悔当初太冲动,没看透自己,错把平台当能力了”。

大学教师 “相宜”博士(张婷)则是因为言论争议被迫离职。拥有900多万粉丝的她在一次直播中三次说出“我们日本”,引发了网友的大量批评和举报。

尽管相宜解释那是口误,但持续的举报信让她不堪重负:“只要我在学校多待一天,就会隔三差五的有举报信来”。2023年8月,她最终选择从西安工业大学离职。

并非所有转型都以遗憾收场。上海主持人丹丹在2025年9月宣布离职后,迅速开启了直播带货新事业。她在嘉定租的70平小仓库里哼哧哼哧地搬着快递箱。

37度高温天里汗流浃背的她反而赢得了粉丝的喜爱:“阿丹啊,侬在电视里是阿拉自家人,到手机里还是阿拉心头好!”

青岛90后教师李保刚的转型更加成功。他在职业学校教了七年书后,决定接手父母的海鲜生意。通过直播带货,他的海鲜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最火的时候一天能卖十几万。

如今他主要做短视频推广,年销售额直奔200万而去。“男人总得闯一闯。”这话听着老套,但放在他身上特别合适。

这种“铁饭碗”辞职下海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就曾兴起过一场 “下海”风潮。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国务院修改和废止了400多份约束经商的文件,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投身商海。人事部统计显示,1992年,辞官下海者12万人,不辞官却投身商海的人超过1000万人。

当年35岁的李兴唐已经是一家国有企业的重点培养对象,但他毅然辞职创业。他回忆道:“那时候,资本市场刚刚开始,社会资源比较匮乏,对于市场我几乎是‘两眼一抹黑’”。

陈钢粮在1994年放弃了科研单位的工作,父母很长时间都不能理解。那些年他做过服装,开过工厂,慢慢有了一些积累。2006年,已经47岁的他又开始新的创业,在阿勒泰福海县做起了骆驼奶。

将当年的“下海潮”与现在的“网红转型”相对比,既能发现相似之处,也能看到明显差异。动机方面,两个时代的人都追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经济回报。

但新时代的网红转型者更强调个人品牌和影响力变现,而不仅仅是经商办企业。风险程度也有所不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下海者往往可以采取“停薪留职”等方式进行创业,如果失败了,单位还可以保留原来的岗位。

而现在公务员系统辞职后基本没有回头路,如反诈老陈后悔莫及却已无法回到原岗位。社会认同更是大相径庭。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还总是对“下海”者指手画脚。

吾斯满回忆说:“那时候,人们最在意的不是钱,而是你的工作单位。给女孩子介绍对象,人家第一句话都是‘小伙子是哪个单位的?’”

而现在,网红已经成为一种正式职业,成功网红的收入和社会影响力甚至超过许多传统职业。

对于这一现象,社会应该理性看待。公务员也只是一个职业,既然是职业,自然就能够辞职。在《公务员法》里面只对工作年限作出了规定,达到一定工作年限的公务员辞职并不存在任何违规操作。

至于辞职后选择什么样的职业,是做“网红”还是经商,甚至打工,这纯粹是其个人私事。“网红经济”大行其道的当下,“网红”往往难以“长红”,红得快,凉得也可能快。

曾经的反诈民警老陈就是明证。因此,对于辞职做网红的选择,需要更加理性的规划和风险评估。

李保刚在海鲜市场上尝到了甜头,年销售额直奔200万;丹丹的农产品直播间里,老观众们为了她学会了发弹幕;相宜否认了签约传媒公司的传言,只说是“商业广告合作”。

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无论结果如何,这场职业大迁徙已经彻底改变了他们对自我的认知。

从光鲜亮丽的演播厅到接地气的农产品直播间,从三尺讲台到海鲜摊位,每次转型都是一场冒险。会折腾的人生,从来不怕换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