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太惊爆张国荣自杀真相!22年前最后一通电话曝光,真相唏嘘
发布时间:2025-09-08 23:36 浏览量:3
2025年9月,向太陈岚在一档访谈中的爆料,让尘封22年的往事再度撕裂公众记忆——
“哥哥最后一通电话打给我,他说要开记者会告诉全世界:我没有抑郁症!”
此言一出,全网哗然。
自从2003年4月1日以来,“张国荣因抑郁症跳楼”已成定论,无数纪念文章、纪录片皆以此为基础。
向太的揭秘却彻底颠覆了这一切:“如果当时我立刻去找他,结局会不会不同?”
这段让她愧疚22年的往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
01 最后一小时:电话里的求救信号
2003年4月1日下午5点,香港中环的写字楼里,向太接到那通改变一切的电话。
张国荣的声音急切而坚定:“你信不信我没有抑郁?也没撞邪!我要开记者会澄清,你陪我!”
向太当即答应,并安排公司公关对接。她记得自己安慰他:“别急,我开完会就帮你安排。”
——此时距离张国荣从文华东方酒店24楼坠下,仅剩不到60分钟。
6点43分,噩耗传来。因正值愚人节,向太一度以为是恶意玩笑:“我骂打电话的人神经病!”
直到资深记者确认消息,她瞬间瘫倒在马路中央,“哭到两个儿子拖着我离开”。
02 三大疑点:颠覆22年认知的致命细节
向太在采访中列出三大疑点,直指抑郁症论的不合理:
1. 反常的死亡方式
“Leslie那么爱美,连头发丝都要精致,怎么会选跳楼?”她强调,以张国荣体贴的性格,绝不会用如此惨烈的方式惊扰公众;
2. 《异度空间》的诅咒
向太透露,张国荣拍完这部恐怖片后长期被噩梦困扰,“睡觉时常被无形力量抓醒”。
澳门风水师司徒法正也曾证实:张国去世前曾两次致电求助,却因自己太忙未能见面;
3. 被阻拦的救助
最令人震惊的是,向太声称本可找人“驱邪”,却因唐鹤德信仰基督教坚决反对而作罢。
“那半年唐先生不让我接触Leslie,连打牌都不约我”。
03 未尽的梦想: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除灵异因素外,向太也提到现实压力:
张国荣转型导演之作《偷心》因投资方入狱突然搁浅,令他深受打击。
加之当时港媒对其性取向的恶意嘲讽(如1997年公开恋情后遭金马奖主持人调侃),共同构成了这场悲剧的底色。
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正是“抑郁症”这个标签本身——
向太回忆,张国荣离世前最痛苦的挣扎,正是被公众误解为“精神病患者”。
04 争议风暴:消费逝者还是揭开真相?
爆料迅速引爆两极反应:
- 支持方认为:向太提供了关键新视角,“或许哥哥真被冤枉了22年”;
- 批评者则痛斥:此举是对逝者的二次伤害,“拿死人炒作太恶心”。
尤其针对唐鹤德的指责更引发轩然大波。
网友翻出旧料:唐鹤德在张国荣去世后多次被传新恋情,却始终未正面回应。
但更多理性声音提醒:抑郁症患者本就常否认病情,张国荣大姐张绿萍早已证实他罹患“生理性脑化学物质失衡”。
05 永恒的遗憾:如果时间能重启……
向太的泪水中,藏着22年未愈的伤口:
“我总想,如果当时直接冲去他家,强行带他离开……”
但世间从无如果。
她最终哽咽道:“珍惜身边人吧,每次见面都当最后一面。”
结语:真相或许比传说更复杂
张国荣的离世,从来不是单一原因所致。
可能是生理性抑郁的折磨,可能是《异度空间》的心理暗示,可能是事业受挫的绝望,也可能是向太所说的“无形力量”……
但更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忽视了死者最后的求救信号?是否用“抑郁症”三个字过度简化了一个鲜活生命的挣扎?
22年过去了,向太的爆料未必是终极真相,但它至少提醒我们:
对待每一个濒临崩溃的生命,要多一分倾听,少一分标签。
因为真正的悲剧,从来不是死亡本身。
而是那个人在坠落前,曾多么用力地呼喊过。
——却没有人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