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中国调研行丨湖北襄阳:产业升级筑基石 就业提质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5-09-07 03:21 浏览量:2
新华网武汉9月6日电(吴文华)近年来,襄阳市锚定“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以产业链培育带动就业扩容提质,通过循环经济、智能制造、农业产业化等多元路径,让产业发展红利精准惠及劳动者。
循环智造双驱动 就业安居两相宜
在襄阳老河口市循环经济产业园,顺博铝合金湖北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废旧铝材经过智能分选和精密提炼,重焕光彩成为崭新铝锭,直供周边汽车企业,实现“资源—生产—再生”绿色循环。
图为顺博铝合金湖北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同样位于老河口市循环经济产业园的湖北中力机械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正释放就业新活力。中力机械是中部地区首家绿色电动叉车整车制造企业,现已带动了当地锂电池、零部件等配套企业集聚成链,2025年上半年外贸出口同比增长近4倍。
图为中力机械生产车间。新华网发 杨东摄
员工魏衡之前在浙江打工,如今在中力机械的生产线担任总装班长。他说:“收入没降,还能天天见到孩子,这就是想要的幸福。”
老河口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当地以循环经济产业园为核心,策划了420余个返乡项目,吸引1.3万余人返乡就业创业。
智慧农业链上舞 新农人捧起“金饭碗”
在襄阳市南漳县九集镇,云上牧歌(襄阳)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自2022年落户以来,持续推进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形成日产130吨鲜奶的能力,带动南漳构建起从牧场到市场的完整奶业链。
图为云上牧歌饲养的奶牛。
产业发展的红利正沿着产业链传导至农户。44岁的华晓琴曾在广州做家政,2025年初经“零工驿站”推荐入职云上牧歌,负责青贮饲料分拣。她说,现在月薪有5000多元,离家近,还能照顾老人、孩子。目前,牧场已吸纳近30名“妈妈岗”员工,她们通过弹性排班实现“顾家挣钱两不误”。
更持续的增收,来自“三金联农”机制的构建。农户通过云上牧歌可获得三类收入:土地流转“租金”,2.7万亩土地每亩年租金600元左右,年租金收入超过1600万元;企业或合作社“薪金”,已有200名本地劳动力转型产业工人,人均月薪5000元,部分技术工人年薪超10万元;股份合作“股金”,10家合作社与企业建立利益共同体,农户年均分红超万元。
转型创新开新局 老企业焕发新动能
在襄阳高新区骆驼新能源低碳产业园,智能车间内机械手穿梭忙碌,12V低压锂电池正通过精密检测,这些产品将发往各大车企。
图为骆驼集团新能源电池襄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从传统铅酸电池到新能源锂电,骆驼集团的转型不仅带来技术突破,更创造了大量高质量就业岗位。据介绍,企业每年投入营收3%-5%用于研发,其“三位一体”研发中心(襄阳、武汉、欧美)带动1200余名研发人员就业。
从循环经济的“变废为宝”到智能制造的“提质增效”,再到农业产业化的“联农带农”,襄阳市以产业链培育为核心,构建起“产业升级—岗位扩容—技能赋能—就业提质”的良性循环。2025年1月-7月,襄阳全市城镇新增就业9.4万人,重点产业稳定就业35.7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