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跌宕堪比电视大剧,轰动一时的洛阳“宋氏兄弟”文物大案始末
发布时间:2025-09-05 21:54 浏览量:1
宋氏兄弟大案
“盗墓案”“文物走私案”并不少见,但是一波三折、精彩跌宕堪比电视剧,案中案、局中局、谜中谜的洛阳“宋氏兄弟”文物大案,可谓闻所未闻,世所罕见。
位于十三朝古都洛阳北部、厚厚黄土隆起地带的邙山陵墓群,是国内最大的古陵墓群遗址(有大型封土墓972座,共有6代24位皇帝长眠于此),深受“生在苏杭死在北邙”风水影响,古往今来,绵延数十公里的北邙山上落下了历代王侯将相的墓葬数十万座,可谓冢连冢,墓压墓,蔚为壮观。古代墓葬的数量之多,面积之大,延续时间之长,堪称独一无二,举世无双。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洛阳盗墓之风猖獗,而邙山上密密匝匝、几乎无下脚之地的历代古墓葬群,便成了令盗墓贼垂涎、疯狂盗掘的发财目标。
彼时,邙山上的不少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盗墓,当地广为流传着一句诱人口号:“想要富,挖古墓,一夜变成万元户。”经过“十墓九空”的疯狂盗掘,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一批数量可观的文物贩子则赚了个盆满钵满,而经手盗掘、倒卖大量珍贵文物、独霸一方、轰动一时、在圈子里大名鼎鼎的“宋氏兄弟”,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
洛阳“宋氏兄弟”一共兄弟四人,“两警两黑”。宋家老大宋彦彬和老三宋彦庆,是长期把持洛阳地下文物交易、被洛阳文物商贩公认的行业霸主;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形成了一个成员多达200余人、集盗掘古墓、转手、走私一条龙的犯罪流水线的“走私帝国”。大批无以计数的珍贵文物被盗挖,并经其手流向海外。
宋家老二宋彦海曾任孟津县公安局局长、洛阳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支队长;老四宋彦洪先后在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禁毒支队工作;
“两黑两警”的宋氏兄弟还用金钱和文物开路,精心编织了一张庞大的保护伞,几乎垄断了十三朝古都洛阳的地下文物交易。以至于 在洛阳古玩交易圈中,一向有“古董不出宋家”一说(即大物件不经过宋家的手,根本出不去)。
以洛阳“宋氏兄弟”为首的文物犯罪集团,还形成了四层体系的盗卖网络:第一层以洛阳郊区、孟津、偃师的部分农民为主,负责盗掘古墓葬;第二层以识文物、懂交易的倒卖文物犯罪人员为主,负责组织盗掘古墓或收集“圈外”文物;第三层是集团首犯宋彦庆、宋彦彬兄弟。他们为第二层人员提供活动经费,疏通文物通道,建立固定的文物倒卖体系,组织倒卖文物犯罪活动;第四层以广东文物贩子为主,他们与宋氏兄弟形成较为固定的文物“生意”关系,并与境外走私犯罪分子密切联系,进行文物走私,大量文物由此流失海外。
负责此案的河南警方指出:这是一个以兄弟血缘为纽带,“两警两黑”为背景,文物犯罪为主业,暴力犯罪为支撑,“伞黑”联盟为庇护的家族犯罪团伙。
举报信
2002年12月的一天,一封以“一名爱国的文物爱好者”的名义撰写的举报信,摆在了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的案头,部领导阅罢拍案而起,旋即在举报信奋笔疾书批复:由河南省公安厅直接组织专门力量,精心设计指挥,尽快一网打尽。
原来这封信竟然是广州一个江湖人称“展老大”的文物贩子展某所聘请的神秘“掌眼人”,出于爱国心愤然举报。
这枚“掌眼人”写道,2001年春天,展某从河南洛阳买回一批文物,有两匹85公分高的五彩加蓝釉马,两匹90公分高的三彩骆驼,两匹唐三彩狮子,一个三彩鸡头壶等,这些都是价值不菲的唐代文物真品,展某将这批珍贵的唐代文物以1200万的价格卖到了澳门。
之后,展某又带“掌眼人”到洛阳察看一批文物。在老城附近的一栋民宅里,这位掌眼人竟然发现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精品文物世界——存放的汉唐文物就有200多件,其中一匹1.2米高的三彩马堪称是国宝级别。
“掌眼人”研究了一辈子的文物,都未过这么多精品,他不禁感慨道:“小小宋家兄弟所私藏的文物精品,数量之多、品位之高,竟超过了洛阳市的博物馆。”
出于一个公民的良心,实在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这些文化瑰宝无端流失,蒙受不可估量的损失。“掌眼人”的举报信随后摆到公安部领导桌子上,一桩惊天大案至此徐徐掀开了帷幕。
2002年12月10日,公安部刑侦五局组织豫、粤两省公安厅领导召开会议,对案件进行研究。时任河南省公安厅张程锋厅长批示,抽调可靠、得力人员,针对文物案组建“12·10”专案组。
根据领导批示,河南省公安成立了以副厅长为组长、洛阳市公安局长张太学为副组长的 “12•10”部督文物大案专案组。
经过一年多的侦办,专案组共抓获涉案嫌疑人91名,掌握该团伙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64起,直指“宋氏兄弟”老大(宋彦彬)老三(宋彦庆)为首的文物犯罪团伙盗挖、非法交易洛阳地下文物的事实,;
正当“宋氏兄弟案”即将取得阶段性成果时,诡异的事却一件接着一件,先是专案组多名骨干因“经济问题”被调查,接着是几次抓捕行动都因“内部电话”通风报信而扑空。
这些意外情况直接导致专案组的负责人(洛阳市公安局张太学局长)竟被调至清闲的省人防办,部督大案被离奇搁浅,专案组亦被无端解散。
主犯老三宋彦庆虽然被捕,却只判了5年6个月的有期徒刑,且只服刑2个月,就以保外就医的名义被释放。而宋老大宋彦彬一度还投案自首,但自首后竟未进看守所,还恢复了自由身;时至今日,宋彦彬、宋彦庆逃脱在外不见影踪,如同人间蒸发了一般。
唐三彩骆驼俑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时间转眼到了2018年底,部督文物大案已搁浅多年,宋氏两兄弟亦从洛阳彻底消失,两个文物大案的主犯到底跑哪去了?谁在背后包庇他们?这些不解之谜,荒唐离奇,都需要给公众一个信服的明确答案。
但人间自有正气在,专案组成员之一张建岳,曾因调查该案一度被“双规”,后又横遭排挤去了警犬培训基地工作直至退休,宋氏兄弟还嚣张地嘲笑戏弄:“去跟狗耍吧!”
可这位耿直的老民警没有被吓倒,更没有就此退缩,在接下来的十年间,张建岳和一些昔日老同事,共同暗中调查、搜集证据,前前后后陆续向上级部门寄出了2000多封实名举报信。令人遗憾的是,直到2016年,张建岳因肺癌去世时,都没有等到举报信的结果,宋氏兄弟依然逍遥法外。
五年前国内一媒体曾发文《公安部督办“12·10”文物大案搁浅15年,有人私藏文物“超过洛阳博物馆”》,一时间将游弋于黑白两道的宋氏兄弟曝光于世人面前,再度引发舆论关注热议。
2021年7月,宋氏兄弟的幕后保护伞之一,已经退休4年的河南省司法厅原厅长王文海,终于被纪委调查,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沉寂了近20年的宋氏兄弟案,才又重新回到了世人的眼帘。
“洛阳盗墓贼,不怕刑警队,老大在纪委,谁敢与其作对,就把谁双规”。这是20多年前流传于洛阳坊间的一段“盗墓贼顺口溜”。
它反映的正是在幕后保护伞(曾任河南纪检系统、司法系统高官),一度被称为河南版“狂飙”主角王文海庇护下,“宋氏兄弟”为首的盗墓团伙,大肆盗掘古墓、走私文物,迫害洛阳专案组刑警的触目惊心现实场景。
随着王文海的幡然落马,其他保护伞、内鬼帮凶纷纷被抓,“12·10”文物倒卖专案重启调查。河南省公安厅重新成立了“916”专案组负责该案侦破,并向社会发布了举报宋氏兄弟案犯罪证据的长篇通报。
2021年12月2日,被搁浅了18年的部督大案终于有了眉目。“两红两黑”的宋氏兄弟被认定为犯罪团伙之首,王文海被明确为该团伙的保护伞,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涉案人员(曲金华)也被调查立案。
2023年8月,“宋氏兄弟”团伙部分盗墓贼被公诉,王文海等保护伞“逼停”专案侦查行动的过程也得以公开。通过侦办人员抽丝剥茧,堪称案中案,局中局,谜中谜的宋氏兄弟文物走私大案,一步步清晰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12·10”专案组成立伊始,经过秘密侦查,发现宋家老大和老三及其团伙骨干成员何建康等人已经形成具有垄断性质的犯罪组织。涉及盗掘古墓、倒卖走私文物的重大妨害文物管理犯罪,还涉及绑架等暴力犯罪。
不知是这里地邪,还是内鬼猖獗。案件秘密侦查阶段,就出现专案组成员被威胁、外部人员说情等干扰。后经公安部协调,异地力量参与办案,干扰情况得到一时缓解。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超出想象的“无形阻力”还在后面。侦查初期,大量存放在宋家的珍贵文物被转移、破坏,涉案人员也出现逃跑迹象。专案组当即决定秘密抓捕。
2003年1月13日,专案组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的集中抓捕行动。当晚上19时,近500人的民警、武警被分成42个抓捕小组。为了确保行动保密,直到夜里出发前,各小组才知道各自的具体任务。
大规模的抓捕行动持续到第二天天亮,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1名,查获各类文物336件,但谁也没料到,重点抓捕目标——宋彦彬和宋彦庆及其团伙骨干成员均金蝉脱壳“漏网逃脱”。
明眼人拍脑袋就能悟出来,内部有人泄密了。果不其然,集中抓捕行动结束后,专案组通过技侦手段发现,14日0点38分,洛阳市公安局警察曲金华与老三宋彦庆的手下何建康手机通话77秒(专案组怀疑,是曲金华走漏抓捕消息)。
“案中案”之一的公安内鬼曲金华,何许人也?
此时的曲金华系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四大队大队长。早在其担任洛阳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任缉私队副队长时,就与“宋氏兄弟”结识,并被宋氏兄弟盗卖文物的赃款收买拉下了水。从此,这枚潜伏的“公安内鬼”开始与该盗墓团伙沆瀣一气,狼狈为奸。
尝到徇私舞弊甜头好处的曲金华,开始与宋氏兄弟勾结做局设套敛钱。凡是不从宋氏兄弟手里买文物外地文物贩子,就会被曲金华“按图索骥”、“抓捕打击”,甚至胆大包天的曲金华与宋彦庆结成“黑白同盟”之后,俩人还到广州地下文物市场“演双簧”,你如果与洛阳宋家以外的文物贩子合作(购买文物),被宋彦庆发现后,就必须向曲金华自首并退赃。不当面退赃者,会被带回洛阳“依法处理”,从而帮助“宋氏兄弟”在港澳文物贩子圈中牢牢树立了“非宋不敢买”的江湖霸主地位。
2003年初,被借调到河南省纪委已经半年多“公安内鬼”曲金华,得知“12·10”专案组想要控制自己的事后,急吼吼找到了老相识的“纪委内鬼”(时任河南省纪委第五监察室主任)王文海帮忙,编造理由称自己遭人陷害(曲谎称在缉私队工作期间,曾打击过一个头目名叫王跃峰、多次与宋氏兄弟发生冲突的涉黑团伙。王跃峰的亲属是“12·10”专案组的成员之一。而“12·10”专案是王跃峰为打压宋氏兄弟买通公安高层编造的一个案件),专案组调查他是王跃峰亲属的报复行为云云,希望王文海出手阻止专案组继续侦查。
然而,令曲金华失望的是,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不只是时机不成熟还是没有楔入口,老谋深算的王文海却迟迟没有出手(阻止“12.10”专案组办案进程),此时的他最关心的竟是一个叫蔡武堂的文物贩子。
“案中案”之二的文物贩子蔡武堂何许人也?王文海缘何格外关注?!
原来1955年生的蔡武堂,也是个洛阳当地多次遭到公安打击的文物贩子。不久前刚被“12·10”专案组在统一抓捕行动中抓捕。文物贩子蔡武堂通过金钱贿赂,与省纪委官员王文海不仅交情莫逆,而且还帮助王文海在一桩“交通肇事逃逸案”中顶过包。
“案中案”之三的王文海 “交通肇事逃逸案”是咋一回事?
原来1998年8月的一天深夜,时任河南省纪委第四监察室主任的王文海,驾驶一辆武警牌照、且前挡风玻璃处放有河南省纪委的案件“特别通行证”的黑色奥迪,在郑州市纬一路与经五路交叉口,不慎撞上了一辆摩托车。对方腿部受伤(“比较严重,好像断了”),事故现场还被大河报记者拍了照登了报,一时间社会舆论哗然关注,市民群众议论纷纷。
作为省纪委领导干部的王文海因害怕肇事逃逸影响仕途,逃离现场后忙不迭打电话给蔡武堂,想让蔡武堂“顶包”,但鬼精鬼精的人家老蔡不是傻子,经过王文海、蔡武堂、曲金华一番连夜紧急磋商。
“鱼目混珠”的蔡武堂用重金和好处的诱惑,找来刑满释放不久的高和平替王文海顶包,最终医疗费、赔偿费、修车款等全由蔡武堂支付,事故责任由高和平个人全部承担,一起登报的重大交通肇事逃逸案竟如此不了了之。
王文海彼时心里很清楚,参与过移花接木的“顶包”事件,掌握了自己不少违法犯罪证据的蔡武堂,已与他和曲金华俨然成了一根草绳上的蚂蚱,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不想法子抓紧将老蔡“捞”出来,一旦顶不住招供出内幕,那就会有大麻烦摸上门来。
时不我待,久在官场浸淫,老奸巨猾、城府颇深的王文海决定出手反击。
2003年1月底,早在得知蔡武堂被抓后,王文海就有意将“石发亮案”的办理进度放慢,让省纪委领导感受到,“12·10”专案组的调查行为,俨然已对省纪委的工作造成不容忽视的磕绊影响。
“案中案”之四的“石发亮案”又是咋回事?
原来石发亮在担任河南省交通厅副厅长、厅长期间(1996年至2002年9月),利用职务之便,直接插手高速公路招投标,为有关单位和个人牟取利益,其涉案款物折合人民币3267.35万元。于是便有了2002年10月,河南省纪委对石发亮进行了立案调查的一幕。
2004年2月初,王文海觉得,省纪委领导对洛阳刑警已出现不满态度,认为“反击”的时机已经成熟,便决定重拳出手“修理”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而“公安内鬼”曲金华则配合默契,遥相呼应。得知王文海要“绝地反击”时,马上帮王文海查找了调查“12·10”专案组成员的借口(称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私自设有小金库,涉及几千万元,很多都被私分和行贿)。
获悉专案组成员的漏洞短板,王文海异常兴奋,但觉得不能直接查,得有个“正当理由”,便授意曲金华,将“小金库”之事向河南省纪委写匿名信举报。
2004年2月9日,河南省委领导对匿名举报信批示后,很快到了负责分管洛阳的部门领导王文海手中。王文海跳过查案程序,越过了洛阳市纪委,直接指使省纪委办案人员进驻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
令人蹊跷的是,王文海授意指使的省纪委查案人员,并没有围绕“小金库”展开,而是加大力度询问“12·10”专案组的工作进展情况,如果被调查人员不说、疑惑不配合,就会遭扇耳光、不给饭吃、不让睡觉等虐待。
洛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不仅办公室、财会室、仓库均遭搜查,账本、电脑都被扣压。支队会计冯爱阳、出纳张淑葕、秘书科长孙聚欣、刑科所长张冠章等10多人,也被陆续“双规”。
呵呵,唯独公安内鬼曲金华所在的刑侦支队四大队没有被查,令当时不解内情的一众刑侦公安怎是“一头雾水”“大跌眼镜”来形容!
一番折腾到了2004年4月初,王文海指挥的“小金库”调查组并未查到曲金华所举报的资金问题,但是报复“12·10”专案组副组长的洛阳市公安局长张太学等成员,逼迫专案终止调查的目的却达到了。
“案中案”之五的为何要报复洛阳市公安局一把手张太学?
原来王文海意外得知,张太学手上或已掌握其犯罪的证据。2004年3月下旬,被羁押在焦作市博爱县看守所长达一年时间,却迟迟等不来“捞人”消息的文物贩子蔡武堂,极度失望之余,便以“有重要犯罪线索要举报”为由,点名要见洛阳市“一把手”张太学。当老蔡供出王文海 “交通肇事逃逸顶包”“包养情人”“插手工程牟利”等惊人内容后,张太学顿感事关重大,便先将蔡武堂秘密转押至洛阳市栾川看守所羁押,并与当年的4月14日,“12·10”专案组制作了蔡武堂的检举笔录。
“案中案”之六的张建岳为何突然被“双规”?
原来狗急跳墙的王文海,得知带队制作蔡武堂检举笔录的是张建岳后,开始了疯狂反击报复,先是张建岳在4月17日突然被“双规”,接着刑侦支队政委王宗文亦被突然“双规”。
“12·10”专案主要办案人员的张建岳在被“双规”期间,三天三夜不让吃不让睡,更被直接逼问“12·10”专案侦办情况。4月20日中午,张建岳趁看守人员熟睡之机,逃出“双规”地点躲藏了起来;2004年4月19日,洛阳市公安局副局长、兼任“12·10“专案组侦察员的李小选得知王文海已经准备将他“双规”的内部消息后,连夜逃离洛阳,在上海躲避3天后,为保险起见,直接住进了公安部招待所。
之后“12·10”专案组成员(接到“双规”通知的、“双规”几天被放出来的、预感到“双规”风险的)陆续赶到公安部招待所汇合,众人联手向公安部反映办案中的奇葩荒唐遭遇,之后河南省有关部门研究决定,正式解除对民警的“双规”措施。
然而,在王文海的人为施压下,“12·10”专案组的调查工作不得不暂停,一些情况未能深挖。
更出人意外的是,自2004年下半年起,洛阳市公安局多民警受到撤职、降级、记过处分;专案组主负责人的市公安局长张太学也被意外调离公安系统。有关宋氏兄弟的案件线索无人敢问津,“公安内鬼”曲金华居然丝毫未受到处罚,仍以借调名义在河南省纪委办案。
在过去的19年时间里,“12·10”专案组主要成员虽然在不停控告王文海。而王文海则仕途开挂一路升迁,先是升任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不久又当上了肩扛“三星一花”的堂堂河南省司法厅长。
王文海顶包案
2021年7月,退休三年后的王文海官宣落马;同月“拔出萝卜带出泥”的曲金华,也因涉嫌职务犯罪被被查。
2021年9月,中央督导组做出批示,要求彻查“12·10”专案中存在的漏人漏罪漏案及涉及的保护伞犯罪。同日,河南省公安厅牵头,洛阳市公安局作为主要侦查单位,成立“9·16”专案组,对“12·10”专案重启侦查,并在社会面征集有关“宋氏四兄弟”的犯罪线索。
据王文海交代,自“顶包”事件发生后,蔡武堂以“帮了大忙”为要挟,向他要钱压惊。曲金华得知情况后,给了蔡武堂20万元。曲金华承认,这些钱的来源是宋氏兄弟。
自2003年起,为了维护犯罪组织稳定,宋彦海、宋彦洪从幕后走到前台,接管了整个犯罪组织及资产,通过拉拢腐蚀司法人员、指使组织成员顶罪等违法手段,使老三宋彦庆轻判,减刑,还帮助老三违规办理监外执行。此外,他们还长期窝藏逃犯老大宋彦彬,通过虚假精神病鉴定帮助宋彦彬逃避刑事追究。
把持洛阳地下文物交易市场多年、手握大量珍贵文物和金钱的宋氏兄弟,背后肯定有大保护伞,目前披露他们的保护伞是河南省司法厅原厅长王文海。
但是公众质疑,公安部领导批示督办的文物档案居然意外搁浅15年,专案组人员居然被抓的抓、流放的流放,甚至原洛阳市公安局长张太学也因此被贬至省人防办,以此推测,不排除宋氏兄弟的背后可能还有比王文海更大的保护伞。
试问:区区厅官王文海,竟然能阻挡堂堂公安部副部长批示督办的案子,他真有“颠倒黑白”“螳臂挡车”那么大的能量?
而后来主抓此案的洛阳市公安局长张太学(副厅级)被调至省人防办,试问区区厅官王海如此超然的官场能量从何而来?
颇具讽刺和尴尬的是,“宋氏兄弟”案一拖多年无人管?当地政法系统已落马贪官(保护伞)一连串。
1.李保兴,2015年至2021年担任副厅级的洛阳市公安局局长,2023年落马被查。
而在李保兴担任市公安局局长期间,涉黑和文物盗掘贩卖走私的“宋氏兄弟”并未收敛;令人一头雾水、匪夷所思的是,“宋氏兄弟”的老二(警官宋彦海)的仕途,也丝毫未受到几个兄弟“顶风作案”的影响牵连,居然悠哉悠哉地担任起了正处级的洛阳市公安局特殊警务支队支队长、二级高级警长,直至2021年落马被查。
有道是事出反常必有妖。据媒体报道和当地多位民警披露,宋彦海与原洛阳市公安局局长李保兴关系密切不一般
——“他们经常在一起喝酒,一周钓一次鱼,李保兴到基层常带着他,这是洛阳警界公开的秘密。有时候找不到李保兴,就直接问宋彦海。”
难怪媒体报道,在2018年有新闻记者采访询问李保兴“12•10”部督文物大案为何搁置?身为市公安局一把手的他(竟然)三缄其口,未做正面回应。
2.娄会峰,2019至2021年担任洛阳市政法委书,2022年落马被查。作为洛阳政法系统的一把手,对“宋氏兄弟”案件进展不闻不问,作壁上观,难免有领导失职、渎职之嫌;
3.于东辉,2012年至2014年任洛阳市中院院长,后出任郑州市政法委书,2021年被商人公开举报落马被查。纪委通报指出,于东辉多次为他人在案件协调、工作调动等方面提供帮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折合人民币2009万余元,谁知道这家伙有没有与此案牵连?
4.孙建国,2001年至2004年曾任洛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2021年,已升任河南省委政法委巡视员的孙建国,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落马翻船究竟是那般?
5.王文海,2008年至2017年任河南省司法厅厅长,是被媒体披露的“宋氏兄弟”幕后最大保护伞,他收受宋氏兄弟唐三彩、青铜器、现金等贿赂,迫害专案组民警,导致“12•10”部督文物大案搁浅多年。
李保兴
轰动一时的洛阳“宋氏兄弟案”,4兄弟“两警两黑”。其中宋家老大宋彦彬和老三宋彦庆是被洛阳文物商贩公认的行业霸主,也是公安部督办文物大案中的两枚主犯。
然而,令人蹊跷困惑的是,到了2018年,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作为该案主犯的两兄弟从洛阳彻底消失,至今不见影踪也未到案。
宋氏两兄弟到底去哪儿了?为啥在公安库中查不到两兄弟的身份信息?就连如同“过筛子”般的三年疫情核酸检测中,也未查到宋氏两兄弟的居住地?
一时间如同人间蒸发了的宋老大和宋老三,成为困扰侦办民警的不解之谜。
随着宋氏兄弟涉黑案一审开庭,有消息灵通人士称,失踪的宋老大和宋老三早已经潜逃到了国外,甚至有可能加入了日本等国籍。大概率可能逃到日本定居,隐形埋名昼伏夜出,也未可知。
多行不义必自毙,“宋氏兄弟”案的幕后黑伞王文海一命归西。
69岁的原河南省司法厅长王文海,做梦也没有想到,不仅退休后被查身败名裂,而且接受庄严审判。
正应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那句老话,二审结束尚未判决,罪大恶极、背负滥用职权、受贿等八项罪名的王文海,竟然暴病身亡,一命归西。
监管牢狱的这家伙也算死得其所了。要不是他见利忘义,人为干涉洛阳宋氏兄弟文物走私、涉黑大案,这起轰动一时的“部督大案”,咋会拖延20多年后才迟迟迎来正义宣判?
要不是王文海把公权力当成打击报复他人的私器,原洛阳市公安局长张太学担任副组长的“12·10”专案组,成员咋会受到降职、关押、甚至调离公安队伍的无端迫害?(张局长被调离公安队伍、成员多人被“双规”、处理)
若不是位高权重的王文海暗箱操作、背后使坏、姑息宽纵,罪不可赦、罄竹难书的“宋家老大”宋彦彬和“宋家老三”宋彦庆二人,至今怎能侥幸逃脱法律制裁、至今逃亡在外?
可见,作茧自缚、自食其果的河南司法厅原厅长王文海病亡,乃是罪有应得,活该报应!
王文海
这桩沸沸扬扬、轰动一时的文物走私答案,每到关键节点就有蹊跷意外出现,足见“宋氏兄弟案”幕后不简单。
一起“部督大案”竟然持续多年不见一点进展、牵涉到数量可观“价值不菲”的珍贵文物、抑或是不少堪称幕后保护伞的权贵高官,种种因素相互羁绊纠缠,也注定了轰动一时的“宋氏兄弟案”背后不简单。
纵观整个“宋氏兄弟案”的侦办进展,人们恍然发现,每到关键之时就有蹊跷意外出现。
2004年,洛阳市公安局经时任公安部副部长白景富批示成立的“12•10”专案组,经过一年多的侦办,共抓获涉案嫌疑人91名,掌握该团伙各类刑事犯罪案件164起,直指“宋氏兄弟”老大(宋彦彬)老三(宋彦庆)为首的文物犯罪团伙盗挖、非法交易洛阳地下文物的事实,正当专案组取得阶段性成功时,专案组成员部分被蹊跷”双规”,这起公安部部督文物大案意外搁浅;
正当“宋氏兄弟案”即将取得重大进展,文物犯罪团伙二号人物蔡武堂落网后被羁押时,强烈要求见时任洛阳市公安局局长张太学,要举报省里的“大人物”问题(即王文海的交通肇事顶包案);
谁知奇葩的一幕又出现,蔡武堂(保证不再举报后)被轻判了,而专案组的负责人(洛阳市公安局张太学局长)竟被调至省人防办,专案组亦被无端解散;最终宋彦庆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但只过了两个月就保外就医,而宋彦彬则长期外逃;
事后经公开报道人们才得知内情,宋氏兄弟将唐三彩、青铜器、数十万元现金送给王文海后,王文海便以查“小金库”为名,迫害专案组民警,人为阻止了案件进展。
该团伙中的老大宋彦彬、老三宋彦庆,在2018年年底从洛阳消失,至今逃亡在外尚未到案。后经媒体公开报道得知,时任洛阳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支队长、曾任孟津县公安分局局长的“宋老二”宋彦海,原来与落马被查的洛阳市公安局长李保兴关系很不一般。
“他们经常在一起喝茅台酒,一周钓一次鱼,李保兴到基层常带着他,这是洛阳警界公开的秘密。有时候去市局办事找不到李保兴,知情人就直接开问宋彦海。”
随着罪大恶极、背负滥用职权、受贿等八项罪名的王文海,于2024年10月13日病突发疾病,一命归西。加之外逃的两个案件主犯(宋老大和宋老三)迟迟不能归案(无法供出更多的黑幕和黑伞),宋老二及宋老四已经宣判服刑。
至此,这起震惊国人的“部督大案”,恐怕将划上“不圆满”的句号了,也许要不了几年,曾经沸沸扬扬的宋氏兄弟案,将逐渐淡出网络和人们的记忆。
宋氏兄弟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