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未知楼兰人、真·史前文明、大耳朵真相等五大新发现

发布时间:2025-09-05 17:00  浏览量:1

罗布泊,这是欧亚大陆上,离海最远的地方,本应该干旱至极。

可却意外流传着一道极品美食——罗布烤鱼。

教科书说,这里曾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孕育过小河文化与楼兰古国。

这里充满神秘,虽然历经好几次大规模科考,却反而,越考越谜。

比如,曾经的科考队长彭加木在这里失踪了,还因此流传出,史前文明和双鱼玉佩的传说……

所以,罗布泊里到底隐藏着什么?

2014年,又有一支国家级科考队,超50人规模,深入罗布泊,驻扎四年:

有关楼兰人、史前文明、大耳朵,以及荒漠洪水和地球周期之谜……

他们这次又挖出了如下五大发现……

本来,考古专家们通常默认,古楼兰人是印欧人种。

这是因为罗布泊中有小河墓与太阳墓的原因。

具体说来,小河墓是1934年,瑞典探险家贝格曼(F.Bergnm)深入荒漠。

在当地猎人的带领下,发现了几口船型的棺材,棺材中,还躺着未腐烂的干尸……

后来,2003年,中国考古队继续发掘,出土了层层叠叠的船棺,并最终发现了那具轰动世界的小河公主干尸。

这是一眼的印欧人种啊,检测后发现,她在4000年前下葬。

当时的中原还是夏朝末年,而欧洲文明则还在米诺斯岛上萌芽。

这里,竟然有如此精美绝伦又科技先进的文明和墓葬……

接着是太阳墓,这是1979年开始,中国考古队在大耳朵北方、西北方发现的好几处(铁板河、孔雀河等)墓地。

每处都现场诡异至极,是一个圆形的墓坑,周围用七圈排列整齐的胡杨木打桩。

由内而外,越来越粗,内圈最细的两三厘米,外圈最粗的十几厘米,就像放出光芒的太阳,因此得名太阳墓。

而这太阳墓,不多不少,加起来也刚好是七座,怎么看都不像是家族墓穴,而更像是某种未知的献祭和祭坛……

太阳墓年龄断代为3800年前,与小河墓地同时。

而且,那具著名的楼兰美女干尸,也是1980年从这里这样一处(铁板河)太阳墓中出土的。

虽然,不像小河公主那样,一眼印欧人。

但是,太阳墓,也被认为,体现出鲜明的印欧色彩。

比如,7座太阳墓、7层木桩,这说明他们崇尚数字7,而同样的崇拜数字7的,还有古希腊。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7是完美数字,是3和4的和,代表着三角形和四边形,这是两种最完美无缺的形体。

另外,日月、水金地火土,这也是七大星体,被视为宇宙秩序和人类命运的决定。

直到今天,我们一周都还是除不尽的7天,这就是古印欧文化的遗存……

因此,太阳墓和小河公主,这让过去的考古专家们默认,罗布泊的土著是印欧人。

可是,这次2014年的考古发掘中,新发现了埋葬大量人类遗骸的罗布1号墓,检测后却发现,他们不是印欧人!?

但同时,也不是蒙古人种……

这太诡异了,4000年前的,欧亚大陆上,除了印欧人和蒙古人,难道还有大量的非洲人、澳洲人、南岛人、美洲印第安人不成?

挖掘进行到这里,专家们暂时只能用「未知楼兰人」来称呼他们……

而他们究竟还隐藏着哪些秘密呢?

2016年10月13日,科考队队长秦小光,正在搜索D21区块。

忽然,他看到白色的雅丹地层中,插着一块黑色的石头。

俯身细看,这石头上,还有人类加工过的痕迹。

这太难得了。

因为,通常他们找到的遗址遗物都在地表,如果是石头,就无法碳14,测不出来年代。

可这次发现的石头出现在雅丹底层当中。

那专家们就可以通过雅丹地层的沉积速度,来推断它的年代。

于是,秦队长立刻组织了对D21区块的大面积搜查,很快,各种石环、玉斧、石核被发现,还发现了一处灰坑,灰坑内,又镶嵌着密密麻麻的黑色小石片,不得了,这叫做「细石叶」啊。

秦队长有些激动,一是因为「细石叶」几乎就是史前人类的代名词,是这样制作的:

用鹿角瞬间发力冲击石材边缘,如果听到一声脆响,那么,这就意味着一片细石叶被剥了下来。

再将这些细石叶,镶嵌到各种骨器上面,你就得到了一把,可以切割、劈砍的石刀。

而如果在骨器上镶嵌两面,那你得到的就是一把致命的石矛……

亚洲北部的古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早期,有足足两万多年的时间,一直使用它。

二是因为,这些细石叶从灰坑中出土,有灰坑就有碳,有碳就可以碳14测年……

而这一测下去呢?

更不得了,这竟然是1.1万年前的灰坑和石器……

再通过雅丹地层沉积双重确认,也的确是1.3万年前的地层。

原来,这是意外挖到了真·罗布泊史前文明啊。

1.3-1.1万年前是什么概念?

哥贝克力石阵大家都见过吧?

新仙女木事件:12900年前,大陨石砸到格林兰岛,导致全球洪水、冰期。

在各种都市传说中,爱好者们都怀疑是这颗陨石灭绝了史前文明。

而史前文明的幸存者,在陨石过后,1.1万年前修建了哥贝克力石阵。

如果金字塔真是4500年前修建的,那么石阵离金字塔的距离,比金字塔离我们的距离还多1000年……

这太夸张了,难道12900年前,陨石过后,罗布泊也是一个史前避难所?

新仙女木冰期的古人类、前文明幸存者们,也都蜂拥到这里避难、隐藏?

秦队长继续考察雅丹地貌,发现这里的大雅丹已经存在了至少3万年。

也就是说,当初1万年前,这些古人类在这里,也并不是想象中的世外桃源生活。

而是一座权衡利弊下的避风港?

果然,继续挖掘,又在大雅丹地层中出土了不少这种红柳棍,检测后发现,这就是1万年前的建材。

并且,木棍上的切割痕迹,也与发现的石器工具切割痕迹匹配。

接着,木棍四周又发现了破碎的干草和门帘痕迹,甚至发现了一定看上去十分时尚的帽子……

凭借这些信息,秦队长还原成当时的房屋样式,是这样用胡杨木棍和红柳枝搭建的三角形半地穴茅草屋。

继续清理发掘,又有很多带三角凹槽的芦苇杆出土,这是什么?

刚出土是,哪怕最见多识广的秦队长也不认得。

直到又出土了这样一根芦苇杆,上面有羽毛,原来是弓箭。

可这是1万年前应该有的技术吗?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因为,当时的欧亚古人类都还在用掷矛器呢,有弓箭就算是天顶星人了,弓箭后面还有平衡尾羽?

通常认为,平衡尾羽,这是人类青铜时代晚期,也就是4000年前,小河时代才发明的东西。

而这里1万年前就有?这意味着什么?

1,地层没错,就是1万年前的东西,那毫无疑问,这里将是真·史前文明;

2,地层被扰动了,这是4000年前小河时代的东西,但哪怕是小河时代,这技术也是独步全球的天顶星人了。

接着,又有更多的羽毛和鱼骨出土。

羽毛被认出是鹤的羽毛,鱼骨则被鉴别为鲃鱼的牙齿……

科考队由此还原出当时的生活场景:高大的雅丹上耸立着一座座地穴茅草屋,炊烟与野鹤齐飞,雅丹下的水泽中,是鲃和胡杨、红柳的故乡,而雅丹山间,还有畜牧的羚羊和骆驼……

难道,这就是史前避难所的真实样貌?

如果是,想必,我们这些幸存者后代的基因中,一定都还对此景色有莫名的憧憬吧。

这是我们经历过全球灾变后的幸存者记忆……

继续科考,专家们又破解了罗布泊的大耳朵之谜。

本来,如果说这大耳朵,是一圈圈湖水干涸形成的痕迹,那么,为什么会有耳洞?

过去,各种半岛说、河水注入说、风蚀说全都无法完美解释。

但直到这次科考中,地球摇杆专家们,决定拿出威力最大,也是他们的武器——铁锹。

来好好的跟着大耳朵来一场不破楼兰终不还……

果然,还是铁锹最威武,从耳朵到耳蜗,科考队一共挖了41个深坑,发现这些坑中都有水。

再层层取样这些深坑中的土壤,以及地表的巨型盐壳,拿回实验室。

这次,最尖端设备、仪器全都用上,研究样本内部的结构、成分。

最终,科考团得出结论,罗布泊在历史上多次被洪水灌满,又多次干涸形成盐壳。

本来这一圈圈的岩壳也是圆形的。

但怪就怪在,最后一次洪水灌满罗布泊时,是北边的孔雀河发威,在耳朵西北形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大湖。

这很可能就是古书中记载的蒲昌海,而蒲昌海在魏晋南北朝时,经历了一次超级大旱,几乎一夜之间干涸。

因此,蒲昌海没有再形成一圈圈的轮廓,而是直接把原先罗布泊的环形盐壳切掉一角,形成了耳朵的形状。

这真是太神奇了……

这天,太阳西沉,秦队长正带着大部队回撤。

忽然,对讲机里传来叫声,秦老师,秦老师重大发现。

秦老师跑过去一看,竟然是满地密密麻麻的陶器碎片。

这不正常,周围一片荒漠,位置被夹在南一、南二两条古河道之间。

按理说,陶器一般出现在居民区。

怎么可能在荒漠、河道中出现如此密集的陶片?

拼合这些陶片,发现的确是一些破碎的陶罐、陶瓶,很生活的器具。

也不像是什么宗教仪式的献祭啊。

这到底是什么?

最终,还是秦队长见多识广,他告诉大家,别慌,为什么只有陶片,而没有居民区应该有的木构件等生活、建筑痕迹?

你们想想,会不会有一种可能,这里曾被滔天洪水袭击?

木构件全都被洪水冲走了?

这真的是惊天脑洞啊。

但是,就地深挖,很快支持这一脑洞的证据出现了,首先是在一些雅丹地貌的缝隙中发现了被冲入其中的陶片,果然上面覆盖有干涸的尘土,这就是洪水期的淤泥。

接着,深挖宽阔的南二河河道,河心处果然出土了很多胡杨树干。

显然,河中心不可能长胡杨,它们一定是被洪水冲到河道中央的树木。

那么,我们对这些胡杨木进行碳14测年,是否就能知晓罗布泊最后一次发洪水的具体日期呢?

这一日期会不会就对应着最后那座蒲昌海的形成?

是5000年前,还是6000年前?

秦队长把样本送回实验室检测。

然而,接下来的故事,却让人难以置信……

测年显示,大洪水不是5000年,也不是6000年,而是500-600年前。

你确定这不是算掉了一个零?

秦队长跟实验室反复确认,但数据不会说谎,这些胡杨木,是500-600年前,元末明初被大洪水冲到河道中央的……

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罗布泊想象,还是太保守了。

这里的蒲昌海既然可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夜之间干涸,那为什么席卷荒原的大洪水,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

展开罗布泊的水系图,我们其实可以看到,这里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点。

··而这个巨大的盆子,正接受着天山山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的三面冰川融雪注水。

汇入罗布泊的河流主要有三条:

北方的孔雀河、中间的塔里木河、南边的车尔臣河,它们都是暴躁的冰川内陆河流。

在冰河期与小冰河期之后,气温一旦回升,它们就将裹挟着巨量的冰川融水奔流而下,灌满罗布泊。

预计1万年前,我们刚从新仙女木冰期走出来时,罗布泊有这么大……

甚至有人怀疑当时整个塔里木盆地都不是如今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而是塔克拉玛湿沼泽……

接着,我们再将这幅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研究》图带入到罗布泊洪水的研究之中。

似乎,那个周而复始的湖泊之谜,也就渐渐浮出了水面……

如果真的,每当地球气温骤升、骤降,罗布泊就会发生干湿转化。

那么,我们目前其实只挖出了三国两晋这一弯和元末明初这一弯的证据,分别是蒲昌海一夜干涸的现象和500年前罗布大洪水的现象。

而图中其他8处拐弯,是否也能挖出对应的证据呢?

首先,我们从历史记载中,似乎能发现一些线索:

史书记载了2号大拐弯?

2300年前,楼兰人被甘肃而来的月氏人统治;

100年后,更加彪悍的匈奴人南下,击败月氏人成了楼兰的新主人。

又过了30年,汉帝国凿通西域,于是,月氏人决定向汉家皇帝求援,要摆脱匈奴人的奴役。

于是,接下来就是汉家使者——傅介子「斩楼兰」的故事。

这年是公元前77年,他身为使者,来到楼兰,却感到氛围有变,楼兰人又准备重新投靠匈奴。

没时间犹豫了,傅介子在酒宴上当庭斩杀楼兰王,再立新君,迁都鄯善。

与此同时,汉军铁骑开进鄯善,与匈奴对峙。

最终,在这场大战过后,楼兰古国消失了,它被风沙掩埋。

只剩下,迁往鄯善的楼兰人,建立了日后的鄯善国。

这段历史记载中,为什么楼兰人突然出现在史书中,不是被月氏人就是被匈奴人欺负?

这会不会是经历过西周大深谷后,他们生态破碎,实力锐减,还没有恢复过来,紧接着又是秦末、西汉的拐弯,他们难以为继,最终只能跟着汉军迁都鄯善,古老的楼兰国,跟随着1万年前那片硕大的罗布泊一起消失了?

旅行家游记,记载了3号平稳期?

在汉军带着楼兰人迁都鄯善后450年,晋朝和尚法显前往印度取经,路过鄯善,他说这里使用天竺的语言和文字,是一个信仰小乘佛的国家。

可再过200年后,当唐朝的玄奘取经路过这里时,他却只听闻大流沙的传说,鄯善和楼兰都消失了……

而且细看,这两位旅行家的游记,他们都提到了罗布泊的两桩古怪——鬼魅和热风。

似乎当时的罗布泊和现在很像,高温、干燥和沙漠覆盖了一切。

而且,这两桩古怪在今天的罗布泊里也都出现了,比如2023年的罗布泊人体碳化案,以及探险家雷殿生亲口讲得罗布鬼影经历,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这一时代的两位旅行家,似乎见证了一个干旱罗布泊的形成,法显看到的是蒲昌海一夜消失后,鄯善国还是用天竺文字的最后绿洲。

而玄奘见证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罗布泊的形成,因为,他除了记载法显见过的鬼魅热风意外,还记载了好几个法显没见过的大流沙故事,都是说,某某城市因为改变信仰而导致城市一夜之间被风沙掩埋的故事。

这些故事也对应着考古中尼雅古城、精绝古城的发现。

所以,这一段蒲昌海消失后的3号平稳期,就对应干旱罗布泊的形成吗?

那按理说,接下来的4号大转弯紧接着以挖出的500年前大洪水,这一时期,罗布泊应该也经历了某些巨大的变化。

但非常可惜,这一时期,是两宋辽金,我们的历史断绝了西域,也就真不知道当时这里发生了什么……

期待后续的考古发现吧。

但很快,经历过500年前大洪水后,这5号转弯,似乎又被我们的一位大文豪用某种鬼故事的方法给记载了下来……

乾隆33年,公元1768年,纪晓岚被乾隆皇帝发配乌鲁木齐,在这里,他将罗布见闻写进了自己的《阅微草堂笔记》。

其中一则故事说,当地有个俞提督,这故事大文豪金鳌也可以作证。

提督曾有一次在辟展戈壁中夜行,这也就是如今罗布泊大耳朵北边。

忽然,他见戈壁上有一人影。

行军多年的经验告诉他,此人高大,离这么远都能看清人影,不知是敌是友?

这时,那人影也发现了俞提督,立刻扑了过来。

提督站稳阵脚,仔细观察,发现那人影忽左忽右,像人又不像人,高近一丈,也就是3米左右。

稳住,稳住,俞提督眼看,距离够了,立刻动如雷霆,抬弓便射,正中那人影胸膛。

但人影不过向前一扑,一打滚又站了起来,继续猛扑过来,提督于是再补一箭,那人影总算倒下。

提督上前查看,这竟然是一只蝎虎,也就是巨大蜥蜴。

竟然能像人一样行走,怪哉,怪哉。

纪晓岚的第二则故事说,有个流放之人的儿子,名叫方桂。

有天在山中牧马,忽然一匹马朝远方跑去,方桂追上去,隔着一道山岭听到了马叫声,很凄厉。

循声绕过山岭,进入一处幽谷,只见谷中数头怪物,半人半兽,正在分食马肉。

那怪兽,全身鳞片像古松,头发支棱像羽冠,眼睛突出,纯白色,像两枚镶嵌的鸡蛋。

方桂也是胆子大,悄悄爬到一颗树上占据制高点,然后便朝那群怪物放铳,怪物受惊,全部潜入林中不见。

只留下被啃食半躯的马匹……

吓不吓人?

还有更吓人的,而且,是更加严谨的玄奘法师所讲。

他说,罗布泊西边有个屈支国,国东边有个大龙池,池子里有龙。

由于城中无井,很多百姓就去大龙池中打水。

结果,池中龙变成帅哥,勾引来前打水的少妇,和当地人生下很多龙种。

这些龙种长大后力大无穷,生性桀骜,还经常反抗国王的命令。

国王不得不把武德充沛的突厥人叫来,才杀光这些龙种,废弃整座城市……

这就是玄奘《大唐西域记》中最离奇的——「人皆龙种」故事,发生在罗布泊西边。

说好的出家人不打诳语啊,玄奘法师,您别吓我……

难道罗布泊真的有什么史前龙种的基因?

这才导致考古队挖出了「未知楼兰人」的结果?

好了,不扯远了,再往下扯真的就是彭加木和双鱼玉佩的都市传说了,有兴趣可以看我这期古早节目。

总之,回到气候表,纪晓岚似乎记载下了5号拐弯处的湿润罗布泊,毕竟能有巨大的蜥蜴和绿色的山谷这肯定不是今天的罗布泊。

紧接着,进入六号、七号拐弯的时代,外国探险家来了,他们似乎见证了一个泽国罗布泊再次变成干旱罗布泊的过程……

罗布虎&罗布鱼

1876年,第一个进入罗布泊的西方探险家是俄国人——普尔热瓦尔斯基。

他在塔里木盆地的村落里住了8天,感叹道:这里的老虎就像伏尔加河的狼一样多。

是的,罗布泊这里曾经是有老虎的,而且品种就叫罗布泊虎,或新疆虎。

普尔热瓦尔斯基在六号拐弯的时代,见到了一个泽国罗布泊,他在地图中画出了一个当时清朝官方地图所标示的位置向南偏移了约100多公里的巨大罗布泊。

可后来,当1899年,斯文赫定,于七号拐弯的时代,再进入罗布泊时,他虽然碰到了依旧渔猎的罗布人,依旧靠船作为主要的探险交通工具。

但他就已经没感叹这里的老虎比狼还多,只是留下了这样一张罗布人用陷阱捕获罗布泊虎的速写。

还疑惑的提出了「罗布泊是游移湖」的假说,因为,他拿着普尔热瓦尔斯基的地图,已经在南方找不到那个巨大的罗布泊,而是在北方发现了更小一些的罗布泊。

他认为是湖泊在以1500年的周期南北游移,但以目前的科考来看,这很可能是波动前进,干湿不定的地球周期……

再之后,当他于7号拐弯之后,1934年,再次来到罗布泊时,一位老人说,十多年前,一只老年老虎慢吞吞地沿着河岸走向了塔里木河上游,从此,他就再也没见到过老虎,听到虎啸。

后来,罗布泊虎被宣布正式灭绝。

我们似乎也就慢慢的接受了印象中的这个死亡地带——罗布泊。

最后的悬疑……

回到气候周期表,现在,我们只剩下,远古的1号拐弯,和未来的8号拐弯没有破解。

想象一下,500年前的大洪水被我们挖出来了,对应到气候图上也不过是浅浅的一弯。

可1号拐弯,西周时代的的这条深谷呢,这一定是毁灭性的灾变吧?

拐弯之前,是夏朝末年到商朝初年,这恰好是我们挖到的小河公主和太阳墓、楼兰美女。

小河公主族似乎掌握着1万年前,或者4000年前的羽箭技术,他们真的就像从1.3万年前新仙女木冰期就避难到此的史前文明一样……

他们究竟是谁?

他们会不会是避难结束后,向世界传播文明的兄妹?

他们,以及他们的邻居——太阳墓主人,本来都有可能继续向我们述说史前洪荒。

可是,那场大深谷、大灾变来了,他们消亡了、离开了,只剩下那个突然出现在史书中,被月氏、匈奴轮番欺负,又被汉家使者斩楼兰的小国……

他们的故事,也许永远跟随着罗布泊、楼兰国的消失而湮灭了吧。

本来,远古第一弯的悬疑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了。

但好消息是,挖错了,从斯文赫定开始,挖楼兰,挖三间房。

结果发现,挖了100多年,挖了个寂寞。

因为,本次科考,又有了最重大的发现——张帀(zā )千人丞印。

本来,翻遍史料,专家们找不到张帀是谁,更找不到中原历代,还有一个名叫千人丞的官职。因为这印章的人名和官职查无此人,但形制和字体我们的金石学家是一眼就认得出啊。

这根本不是什么傅介子时代的西汉印章,这是东汉小篆。

这事儿大了啊。

虽然西汉、东汉,我们听上去就差个东西。

但事实上,公元前77年的西汉人傅介子斩楼兰,这离东汉末年分三国,刘备关羽的时代差了270多年……

和我们今天与乾隆、华盛顿的差距相当。

所以,如今所谓的三间房楼兰古国遗址,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楼兰?

专家们赶紧把三间房和印章处出土的木结构、骆驼粪拿回实验室碳14测定。

果然,测出来的年龄,都只有1800岁。

好了,这下好了,专家们通过史书核对认为:

所谓的三间房遗址,并不是被傅介子斩楼兰的楼兰古国,而是东汉的西域长史府……

这印章是长史府末期,一个叫张帀的人自封为千人丞,模仿汉家体系,在用印章管理当地……

真正的斩楼兰、楼兰古国遗址,还不知道埋在哪里……

或许,我们未来还将挖出真正的楼兰古国,并发现那些上古的秘密?

长史府的神秘台地

在探索「长史府」的过程中,专家们又发现了这样一处神秘台地。

历经千年风霜,依旧边界清晰?

起初,专家们也对这台地的形成一筹莫展。

但不久后,一位农业学者说,这会不会是古代农田?

农田反复灌溉、轮作,地质构造会改变,再经过数千年的风化,也许会形成这样的台地?

我们不妨试着挖一挖,看其中是否含有农作物的植硅体。

所谓植硅体,就是植物的种子、根茎会在彻底风化后,会留下一些极细微(15-50微米)的二氧化硅残存。

每种植物的植硅体形态各不相同,如果台地土壤中发现大量农作物的植硅体,那就能证明台地的形成是因为农业耕作。

并且,还能由此知道,当时的这些东汉长史府人究竟吃什么。

果然,土壤中发现了大量的植硅体,并确定它们是:

黍、粟(小米)、麦、稻四种农作物,看来和中原吃得差不多啊。

但问题是,稻,水稻,这个我们都知道,要在南方水田里才能种的活。

而如今罗布泊的田地里挖出了水稻遗存,这如果先排除史前黑科技,那就只有一种可能

——1800年前,东汉时期,罗布泊边,还和今天的洪泽湖、太湖一样,是鱼米之乡,不冷不热,水源充沛……

果然,这也能对应到周期图中,那即将发生蒲昌海消失的大拐弯啊。

看来,这罗布泊的湿润与干燥,真的能与气候周期一一对应。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8号拐弯对应的究竟是今天,还是未来?

我在查资料时,真的被这条影片吓一大跳啊。

这真是骆驼在罗布泊里游泳吗?

仔细看,有破绽,这是阿拉伯的单峰驼啊,根本不是新疆的双峰驼。

哎,散了散了,虽然进入21世纪后,全球变暖,气温飙升,我们可以这样补全这张周期图。

但总感觉罗布泊,还真不至于湿得这么快。

但紧接着往后翻,我又发现,新疆真的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真·沙漠之舟”影片。

这次保准没错,是新疆双峰驼,原来,它真的会游泳啊……

与此同时,我还查到了各种新疆塔克拉玛湿的暴雨影片。

比如,2021年5月,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12小时降水量34毫米,达到暴雨量级,是创立观测站以来最大日降水。

2024年8月22日,塔克拉玛干沙漠驿站附近,暴雨加融雪洪水,让道路寸步难行,交警路政连续20多小时疏导交通。

8月24日,沙漠腹地公路持续融雪加局部暴雨,洪水漫入沙漠,新疆水利厅紧急启动防洪应急响应。

等等等等。

甚至还有这篇科学论文中,也给出了2021年7月实地考察的罗布泊水洼照片。

而且论文还指出,塔里木河的降水量其实已经连续30年大于蒸发量……

看来,罗布泊、新疆,似乎真的正在变得越来越湿润……

罗布泊即将复活了吗?

最后,我们再分享一则神奇的水鸟故事吧……

水鸟的故事

讲述这则故事的探险家,名叫唐守业,他曾带领,20多次成功穿越罗布泊。

他说,2019年,自己带队穿越罗布泊,来到小泉沟峡谷时,大家被风景迷住了,提议今晚在这里露营过夜。

自己看周围还算安全,并且,傍晚能拍到野骆驼、黄羊、棕熊等小动物在附近喝水,于是,就同意了这个提议。

但正在这时,有人发现不远处趴着一只大鸟,仔细一看它的脚掌,有蹼,还是只水鸟。

可罗布泊这里都是戈壁荒漠,水鸟到这里肯定无法存活。

唐队长判断,它是误飞进了罗布泊,而现在它用光了力气,靠自己,肯定是没法飞出罗布泊了。

如果小队要拯救水鸟,就必须连夜将它送出去,取消扎营计划。

而如果扎营欣赏美景,那水鸟就无法获救。

权衡之下,小队决定,不管什么美景了,救水鸟为大。

于是,小队连夜出发,4天后,把水鸟送到了若羌县的台特玛湖。

唐队长说,水鸟在湖面游出四五米后,又忽然转身,冲他们点了3下头,好像在致谢一样。

小队见状集体泪目,一只小鸟竟然懂得如此感恩。

但故事还没完,紧接着,当晚,小队在酒店看新闻,竟发现,原计划露营的大峡谷恰好于4天前发生地震。

几百吨的巨石、碎屑滚落下来……

唐队长还特意回去拍了照片,这如果,那天没有离开,后果不堪设想啊。

所以,唐队长感叹道,真不知道当时,到底是我们救了水鸟,还是水鸟救了我们呢?

或许,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心灵相通吧。

水鸟已经感应到了湿润的罗布泊才因此误入其中,而人类也因为心存对自然的敬畏而逃过一劫。

顺应自然吧,我们不过是自然的一份子,我们不应该把自己的狂妄,视为一种有灵人类,对无灵自然的征服与改造……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看来,你真的很喜欢吃罗布烤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