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等响应AI标识新规

发布时间:2025-09-04 14:23  浏览量:1

9月2日,字节跳动(以下简称“字节”)旗下抖音电商安全与信任中心发布公告称,平台近期发现部分商家及内容创作者通过AI技术生成虚假营销内容,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已紧急处置多起典型案例。

四大典型违规

本次治理聚焦四大违规场景。

仿冒名人身份成为首要打击目标。公告披露,有视频创作者通过AI深度合成技术伪造知名运动员亲属的声音及形象,以“盖新房”等话术推销骆驼奶粉、洗衣液等商品,此类内容已构成对肖像权及消费者知情权的双重侵害。

虚构商品属性、生成违背常识的AI内容同样被明令禁止,例如利用AI渲染樟树港辣椒“超现实丰收场景”,夸大种苗量产能力误导农业采购决策。

平台还查处了嫁接无关素材的违规行为,典型案例为篡改地方新闻画面推销硫磺润肤露等商品。

值得关注的是,抖音电商首次将AI内容标识纳入强制规范。根据新规,发布AI生成内容时,创作者必须主动勾选“内容由AI生成”声明选项,否则将触发平台治理机制。

抖音电商提醒称,AI技术应在合规前提下合理使用,任何滥用、误用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格治理。平台将持续强化风险识别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合规应用,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保障良好的电商生态环境。

目前,字节旗下多个平台正通过技术识别与规则约束双轨并进,防范AI生成的虚假测评、伪造使用体验等新型消费欺诈。

AI标识新规

此前9月1日,抖音发布《关于升级AI内容标识功能的公告》,称已上线两项核心功能,以进一步规范平台上的AI内容创作与传播。一是AI内容标识功能,协助创作者为AI内容添加提示标识,方便用户辨别;二是AI内容元数据标识读写功能,可识别并写入AI内容的元数据信息,为内容溯源提供技术支撑。另外,若创作者未主动添加标识,抖音将辅助添加标识说明。

这次治理体现字节应对深度伪造技术滥用的系统性举措,以及响应政策要求。

9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发布的《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办法》明确所有AI生成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都要“亮明身份”。

《办法》发布前后,多家公司均有所响应。

8月31日,腾讯(00700)公告称,平台应对AI生成合成内容时,将添加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8月29日,哔哩哔哩(09626)公告称,将推出AI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功能,帮助大家更便捷地区分内容是否涉及AI生成。此外,快手(01024)、DeepSeek等均发布类似公告,将上线“AI标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