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千亿帝国到1元卖店!张近东带着苏宁爬坡:负债90%,靠政府续命
发布时间:2025-09-02 23:25 浏览量:1
张近东把家乐福超市按“一块钱一个”甩卖时,全网都在笑他败家——结果财报一出,反手狂赚12亿;当外界以为苏宁早被1087亿债务压垮时,人家靠卖资产、砍足球、关超市硬是爬出了泥潭,上半年还净赚4869万。这个曾把苏宁从南京小门面做到中国零售巨头的男人,如今躲在幕后玩起了“债务魔术”和“门店复活术”。但90%的资产负债率像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头顶,靠“割肉”换来的回血,到底是续命神药还是饮鸩止渴?苏宁这坡,张近东爬得动吗?
当苏宁宣布“1元转让家乐福四家超市”时,网友炸开了锅:“张近东疯了?超市白送都没人要?” 但翻开账本才发现,这哪是败家,分明是教科书级的“财务自救骚操作”。
就说杭州家乐福,资产507万,负债4.38亿,相当于你花500块买了个手机,结果发现欠着43万网贷——这种“负资产”谁接盘谁倒霉。苏宁甩出去的不是超市,是背在身上的定时炸弹。按照会计准则,处置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债务不用背了,还能把债务和资产的差额算成“收益”。四家超市这么一倒腾,直接给苏宁账上添了12.82亿,扣除应收款后净赚5.72亿。这波操作,比当年卖苏宁易购股份给阿里时还溜——当年是“卖身求存”,现在是“甩锅致富”。
更绝的是“神秘金主送温暖”。8月突然冒出来的“上海海绥文公司”,反手就豁免了苏宁5亿债务,自己只留500万尾款。这家公司注册资本才100万,去年净利润33万,哪来的底气当“活菩萨”?明眼人都知道,这背后八成是债主们的“债务重组默契”——与其逼死苏宁拿不回钱,不如割点肉换个缓冲期。就像你欠了网贷,催收突然说“还500就行,剩下的不用还了”,你敢信?苏宁信了,还靠这招又捞了4.08亿净利润。
算下来,卖超市+免债务+和解旧账,三招直接给苏宁“账面回血”21亿。上半年净利润4869万,看着不多,但要知道去年同期亏了27亿——相当于从ICU转到普通病房,虽然还插着氧气管,但总算不用立刻拉去抢救了。张近东这手“用亏损资产换利润”的魔术,连会计系教授看了都得说一句:“这账玩得比上市公司财技教程还6。”
别看张近东现在不露面、不碰足球、连公司活动都让CEO任峻站C位,你要是以为他真“退休养老”了,那可太天真了。
董事会6个非独立董事席位,苏宁系占了俩:儿子张康阳坐一把交椅,跟着张近东干了20年的“老部下”任峻坐另一把。阿里系、南京国资各占一个,剩下俩是学界和投资方代表——表面看“多方制衡”,实则苏宁系牢牢攥着决策权。任峻22岁进苏宁,从底层干到总裁,说是“职业经理人”,不如说是张近东的“影子替身”。张康阳虽然常年在国外,但股份和董事席位在手,谁敢动苏宁的“核心奶酪”?
这两年张近东是真低调。过去13个月,公司“蓝话筒”活动一次没参加,连家门口的“苏超”火了,网友喊他赞助,苏宁都只敢搞点营销活动蹭热度,不敢真砸钱——毕竟当年玩足球烧掉的几十亿,至今还是股吧里的“血泪梗”。但低调不代表躺平,他把精力全放在了“优化资产负债表”上:卖家乐福、甩苏宁小店、砍非核心业务,活像个老中医给病人“刮骨疗毒”,先把烂肉挖干净再说。
有人说张近东“放权了”,但看看苏宁的战略方向:聚焦家电3C、收缩战线、线下开大店——哪一条不是他当年“连锁扩张”的翻版?只是当年是“疯狂加杠杆”,现在是“跪着活下去”。他就像个躲在幕后的导演,任峻在台前念台词,张康阳在旁边提词,剧情怎么走,还得他说了算。
砍掉家乐福、甩掉足球队后,苏宁把宝全押在了“线下门店”上。今年在北京开的“Max超级体验店”,2万平方米的场子,摆满了卡萨帝、COLMO等高端家电,还搞了智能厨房、洗护中心,连婴儿车都能免费体验——这哪是卖家电,分明是想把门店变成“家电主题乐园”。
数据看着还行:上半年自营门店销售收入增长11.7%,家电3C专业店增长14.45%。但仔细一看,总营收才260亿,同比微增0.44%,扣非净利润还亏着8.6亿。这就好比你开了家火锅店,装修花了100万,客人多了两成,但食材成本涨了三成,最后一算还是倒贴钱。
问题出在哪?家电零售早就不是“开个大店就能躺赚”的年代了。线上有京东淘宝压着价格,线下有国美、拼多多门店抢客流,苏宁想靠“场景体验”突围,难度堪比“在海底捞旁边开火锅店,主打‘免费美甲’”。中塔店搞的“全屋定制”,设计师团队刚搭起来,尚品宅配、欧派早就玩了十年;“免费衣物护理”听着香,结果大妈们天天来蹭服务不买东西,反而增加了运营成本。
更要命的是现金流。上半年经营性现金流同比减少33.48%,公司解释说“算上国补回款和去年持平”——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全靠政府补贴续命”。90%的资产负债率,1087亿的总负债,相当于每个苏宁员工头上顶着100多万债务。门店赚的那点钱,还不够还利息的零头。张近东想靠开大店“恢复造血”,恐怕是“用一个新坑填旧坑”,最后坑越挖越大。
现在的苏宁,就像一个刚从ICU出来的病人,能下床走路了,但想跑起来还差得远。张近东要带着苏宁爬上坡,至少得迈过这三道坎:
第一道坎:债务雷区没排完。虽然靠卖资产和债务和解搞到了21亿,但总负债还有1087亿,资产负债率90%——这是什么概念?你有100块资产,90块是借来的,银行稍微抽贷,立马资金链断裂。下半年要是再有几个债主上门逼债,或者卖资产的“账面收益”断了档,净利润随时可能由正转负。
第二道坎:主营业务没壁垒。家电3C市场早就杀成了红海,京东有物流优势,拼多多有价格优势,苏宁靠什么?线下门店?现在消费者买家电,线上比价线下体验,最后可能在直播间下单。苏宁的“Max店”开得再大,要是价格没优势、服务没特色,迟早变成“家电博物馆”。
第三道坎:张近东的“时代滤镜”。当年张近东靠“连锁扩张”把苏宁做到全国第一,但现在零售的玩法变了: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即时零售……这些新赛道苏宁都没跟上。任峻虽然是“老苏宁人”,但缺乏互联网思维;张康阳常年在国外,对国内市场水土不服。苏宁要是跳不出“传统零售”的老套路,就算甩掉100家家乐福,也爬不出时代的泥潭。
张近东带着苏宁爬了20多年坡,从南京街头的小门面爬到中国零售巨头,又从云端摔进泥潭。现在他甩包袱、砍业务、聚焦主业,像个老农民一样“精耕细作”,确实让苏宁喘了口气。但1087亿的债务大山还压着,家电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凶,这场“爬坡战”能不能成功,谁也说不准。
有人说苏宁“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商场上没有“骆驼免死金牌”。当年的国美、万达,哪个不是巨头?一旦踩错节奏,照样跌下神坛。张近东要是真想让苏宁东山再起,光靠“卖资产赚账面利润”肯定不行,得拿出当年“开1000家连锁店”的狠劲,在主业上杀出一条血路。否则,现在的“微增”和“盈利”,不过是暴风雨前的短暂平静罢了。
最后送张近东一句话:爬坡路上,少玩财务魔术,多练真本事——毕竟,市场不会永远给“老玩家”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