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锦旗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5-09-02 08:41  浏览量:1

渭南日报 记者 张晓玲 通讯员 李欣语 刘明慧

8月29日上午8时,随着护士的呼叫,“1号王红玉”走进诊室。她特意选在王正义教授坐诊的时间前来复诊,希望解决术后双脚大拇趾上勾时发抖、发硬的问题。

王红玉是合阳坊镇人,现随丈夫居住在渭南高新区。61岁的她因拇外翻引发跖趾关节炎,今年4月21日由王正义教授主刀完成手术。

王正义教授是我国足踝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被誉为“中国足踝外科第一人”,现任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足踝外科学科带头人。

经过现场观察、问诊和手法检查,王正义教授诊断其为术后筋膜尚未充分伸展,并给出康复建议:每日坚持勾脚锻炼,步行量控制在3000至4000步;泡脚时艾叶水需没过脚踝;避免穿过高、过窄、过软的鞋;术后5个月可适当增加活动,6个月后可根据恢复情况尝试跳舞,逐步恢复正常运动。

复诊结束后,王红玉与二妹一同将早已备好的锦旗赠予王正义教授,锦旗上写着“中国足踝第一人,妙手矫骨德艺双馨”,以此表达对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王正义教授及相关医护人员的深切谢意。

一面锦旗一份喜悦

“你们解开了我40年的心结,治好了我的‘心头病’。”王红玉紧握王正义教授的手动情地说,“你们给了我的脚第二次生命。”

“这也是我们的心愿。”王正义教授微笑着回应。

活泼开朗的王红玉热爱运动,喜欢跳舞,平时总是笑声不断。可每当“臭美”的时候,她心里总不是滋味。她曾羡慕别人穿的鞋漂亮,要来鞋样自己纳成了,可一穿上去,每只鞋的内侧都会鼓出一个疙瘩,令她十分沮丧。即便买来新鞋,情况依旧。渐渐地,她产生了自卑心理,在人前会不自觉地把腿往后藏。

稍微走路时间长些,她的脚就会疼,一有机会她就赶紧坐下休息。随着经济条件改善,她的代步工具先是自行车,后来换成了电动车。

年轻的时候,她爱穿高跟鞋,可一穿就夹脚,每每参加聚会或重要场合后,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脱鞋。如今跳舞时,一上台就忘了疼,一下台就急着换鞋。别人登山,她只能坐在山脚下等待。

看着家里各式各样漂亮鞋,她却穿不成。加上走不远、跑不成,特别是近十年来,脚痛越来越厉害。脚上的疙瘩,也成了她心中的“疙瘩”。

王红玉曾尝试使用拇外翻矫正器,每晚忍着疼痛坚持佩戴,却收效甚微。有一次,她在市妇幼院听患者聊天提到手术可治拇外翻,便上网查询,并请省城的三妹打听西安能否治疗。三妹担心术后后遗症,王红玉只好再次放弃。直到这次,在媒体工作的女儿告诉她,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有权威专家可做此手术,她毫不犹豫就前往求诊。

王正义教授建议分两次手术,以便于行动。她却坚持一次完成双足手术,迫切期待改变。结果令人欣喜:她的脚不再疼痛,也变得美观。她扳着指头,数着日子,术后刚满4个月,她就尝试着随队跳舞——身体舞动,脚步轻盈,未感不适。

如今,望着家中一双双漂亮鞋子,她的心中充满期待,眼中闪着光芒。她计划着:穿上美鞋登台演出,去新疆看沙漠、去宁夏骑骆驼、去杭州游西湖。

专程从新疆赶来陪同复诊并赠送锦旗的二妹表示:“姐姐能由王教授手术,非常幸运和荣幸。”她表示,姐姐变得自信开朗,全家都为她高兴。王红玉则将这次手术称为“祛痛美脚术”。

赠锦旗之后,王红玉与二妹一同乘车赴西安与三妹相聚,她要将喜讯告诉亲人:她要走上舞台尽情舞蹈,她要迈开脚步丈量世界。

一面锦旗一个故事

送别王红玉后,医生吴广众沿着楼梯向上走,一边指着锦旗向记者介绍:“这是华阴蔡蕊娜送来的,先是姐姐蔡佩娜在此治愈,随后妹妹也前来就医;这是富平李江春的,他在这里完成了手指再造手术;这是西安付小朋的,断成数截的腿不仅接上,还成功保住了;这是广东佛山的……”

打开电脑,翻阅历史记录,一张张锦旗合影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四川南充的张芳文,在家中使用绞肉机时不慎绞伤右手拇指,治疗后坏死截指。半年后,她通过网络了解到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经过手指再造手术,她重获新拇指,外形美观,功能恢复,可正常持筷、书写。满怀感激的她送上锦旗“医术精湛施妙手,医德高尚暖人心”。

河南三门峡的刘贵生,在白水煤矿打工时遭遇意外,左上臂完全离断。再植手术后,他的手臂成活良好,关节灵活有力,甚至还能和医生吴广众比赛掰手腕。他送来“花开富贵”匾牌,上书“医术精湛赛华佗,离断左臂重接活”。这一病例引来30多家媒体采访报道,更有北京专家誉其为“创造了再植史上的奇迹”。

临渭区的骨科医生李烙印,因长期受X光辐射且早期防护措施落后,患上放射性皮炎,右手食、中、无名指指端溃烂流水,久治不愈。经友人推荐,他来到医院先后3次手术,彻底治愈顽疾,解除心头之患。为此,特地送上锦旗“医术精湛,服务热情”。

华州区的郝杰,在临渭区天留山工地上遭遇山体滑坡,右小腿被石块砸断,仅留一点皮肤相连。再植手术后,他重新站立起来,如今已重返工地操作挖掘机。他的妻子感动地说:“手术的成功拯救了我们整个家庭。”他们送上锦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

面对患者的锦旗,院长陈锋说:“每一面锦旗都是患者的认可,更是对医护团队的激励。一面锦旗就是一张奖状。”从医50多年的王正义教授认为,这些锦旗既承载着病人的肯定与鼓励,也凝聚着他们的感激之情,同时是对医院服务态度、医疗质量和医生技术的高度赞赏。

凡是来过渭南创伤手足外科医院的人都会注意到,从诊室到楼道、楼梯转角,由内而外、自下而上,锦旗连绵成线,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赞誉线、口碑线。

建院10年来,锦旗共计多少?近5年办公室记录显示:2021年94面,2022年157面,2023年273面,2024年221面,2025年截至8月29日154面。院长陈锋保守估计,总数已超千面。

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曾寄托着一个患者的期望,书写着一个家庭的喜悦。据医务科统计,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患者曾在此就医。陈锋表示,他们愿持续为救残、减残、止残而不懈努力,始终坚守,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