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年,近78万毫升血……曾经,南溪山医院有座“活血库”!

发布时间:2025-05-23 10:04  浏览量:1

2025年5月17日至23日

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

首场活动

暨“沿着胡伯伯的足迹”研学营

在广西、广东举办

来自越南的75名青年参加了

此次活动

通过参访一个个红色研学教学点

感受中越两国革命先驱

携手探寻救亡图存道路的革命友谊

深入了解红色江山来之不易

两国睦邻友好合作弥足珍贵

红色研学教学点:南溪山医院

“中越友谊是鲜血凝聚而成的”

2023年12月13日

习近平总书记

在中越两国友好人士及青年见面会上

发表了重要讲话

其中他专门提到

“广西桂林南溪山医院

曾救助了5000多名受伤的越南战士”

1968年,越南战争时期

越南连放置一张平稳的床位

都是一种奢望

于是越南向中国发出请求

希望在中国建立一所后方医院

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指示下

中国成立了一所

专门收治越南伤病员的国际医院

——南溪山医院

8年援越时期

这家医院一共收治了

5432名越南友人

完成手术2576例

当时没有血库

中国的医护人员

除了治病救人

还积极为伤病员献血

南溪山医院的职工代表于淑慧说

“当时我们有个响亮的名字

叫南溪山医院有座‘活血库’

我们每栋宿舍楼都有一个喇叭

当广播响起

‘现在急需A型血、现在急需B型血……’

我们的医务人员

就像战士听到命令一样

马上从床上爬起来伸出胳膊抢着说

‘我是B型血、我是B型血……’”

8年,中国医护为越南伤病员

输血将近78万毫升

“中越友谊是鲜血凝聚而成的”

这在南溪山医院可以得到印证

研学营学员在参观南溪山医院后

也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谅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

李氏秋乔在参观后说:

“南溪山医院的这段历史

让我看到了中越两国的深厚情谊

我们年轻人应该

把这些革命精神传递下去”

下龙大学学生阮氏红玉说:

“参观让我印象最深刻的

是中方的医护人员给越方捐了78万毫升血

这是一种非常无私博爱的奉献

能够作为越方代表参加这个活动

我感到非常自豪”

越南谅山团省委副书记黎垂蓉表示:

“来到这里感受到中国对越南的帮助和支援

南溪山医院曾接待了1342个越南伤员

中越在过去就有着非常深刻的友情

希望更多越南青年追随胡志明主席的足迹

发挥青年的热情

作出更多的贡献”

越南高平团省委宣教部部长:

“这是我第一次参观南溪山医院

感谢中国对越南非常强大的支援

非常荣幸作为代表参加此次有意义的活动

这让我更有信心投入建设两国友谊的事业中”

如今,南溪山医院

始终发挥中越民间交流的窗口作用

与越南人民保持友好往来

助力中越友谊长存

红色研学教学点:越南学校纪念馆

“同志加兄弟”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12月

对越南进行国事访问时曾提到

育才学校为越南培养了一万多名人才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命运与共

毛泽东、胡志明等两国老一辈领导人

怀着共同理想

携手缔造了“同志加兄弟”的

中越传统友谊

此次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中

中越两国青年们参访的

广西南宁育才学校(越南中央学舍区)

广西桂林育才学校

就是中越友谊的真实历史写照

1950年

中国与越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1951年

越南要培养大批干部

以及为重建国家准备科技人才

应胡志明主席的请求

毛泽东主席和中国政府

同意越南将一批学校迁广西

在中国帮助下办学

在越南学校纪念馆中

有一张越南校友

看望校医邓海棠医生的照片

桂林育才学校校友看望恩人邓海棠医生(右三)

当时有一位名叫胡士达的小学生

不慎在校内水塘溺水

被救起时已奄奄一息

邓海棠医生不顾一切为他做人工呼吸

插管吸出腹中脏水

终于将他从死神手中救了回来

中越合拍《光阴的故事:中越情谊》影视还原

有一天,还在康复过程中的胡士达

用越语轻声问邓海棠医生

能不能叫她一声妈妈

邓海棠医生激动地答应了……

邓海棠医生关爱孩子们的故事数不胜数

1961年胡志明主席访华期间

亲切接见了邓海棠

并赠给她五个字:

良医兼慈母

越南学校

先后培养了1万多名越南学生

这些学生后来成为了

越南各行各业的骨干

有的成长为越南党和国家领导人

省部级干部、军队将领

知名科学家、艺术家和企业家

为越南赢得抗法、抗美战争的胜利

和越南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作出了重要贡献

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

研学营学员越南教师

阮氏

芳草说:

“我在纪念馆里看到了很多越南人

曾经在中国生活的图片和实物

那些斗笠、奥黛……

让我觉得很熟悉很亲切

也看到了那些历史上发生过的感人事迹

让我对中越两国的感情有了新的理解

同时也让我想要努力学习

继承和发扬前辈们的革命理想

为中越两国的友好往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研学教学点: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两国将军”见证中越深厚友谊

沿着胡志明在中国进行革命活动的足迹

越南青年“红色研学之旅”研学营参观了

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感受中国同越南结下的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战斗情谊

2015年和2017年

习近平主席两次访问越南前夕

都在署名文章中提到了“两国将军”的故事

这位“两国将军”

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首次授衔的将军中

唯一的一位外籍人

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位

拥有双重军籍、双重党籍的将军

——洪水

洪水,越南名阮山

中文名洪水寓意为

“让敌人害怕的洪水猛兽”

他16岁投身中国革命

曾参加广州起义、红军长征和抗日战争

参加红军长征过程中

洪水有一段故事为人们所传颂

在1935年底第三次过雪山草地时

洪水所在的部队

转战西康、甘孜一带时被敌军打散

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经多方打听

得知党中央、中央红军已经到达陕北

洪水就化装成当地藏族群众

穿上藏族服装

由南向北爬雪山、过草地

独自一人奔赴延安

5月21日,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广州市团校高级讲师胡勇向中越青年介绍“两国将军”洪水的事迹

时值隆冬

他一路上放过骆驼,牧过羊,要过饭

遇到敌人还要东躲西藏

历尽千辛万苦

终于在1936年初到达延安

这对于一个在亚热带地区

生活长大的越南人来说

实属不易

洪水对革命的无限忠诚和顽强精神

令很多人动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洪水奉命回到越南

被任命为南方抗战委员会主席

直接领导了越南抗法战争

1948年1月

39岁的洪水被授予越南人民军少将军衔

1950年5月中旬

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了洪水

不久,洪水被安排到中共中央统战部二处

担任越南组负责人

在这个特殊的岗位上

洪水为越南的抗法战争

和中越之间的友谊

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1955年洪水被授予

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

其传奇的人生

成为中越两国人民友谊的象征

如今,洪水将军的外孙女何氏祥秋

正担任越中友好协会执委会委员

她曾在北京系统学习中文

多年来所从事的工作也

“一直没离开中文专业”

她说:“和外公当年一样

现在的工作也是为了促进越中友好合作”

多年后的今天

一群又一群越南青年将来到中国

开启“红色研学之旅”

沿着先辈们的足迹

重温中越两国的革命友谊

在新时代

这份友谊还将在他们手中延续下去

和中国青年一起

“追随革命理想

携手开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