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被称“中国败类”!给美国捐95亿却拖欠员工工资,如今卖房还债
发布时间:2025-08-31 05:19 浏览量:2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许多知情的人或许都难以想象,一位10岁前连凉鞋都买不起的赤脚姑娘,竟然会成为身家265亿的浙江女首富,与董明珠并称“商界双姝”。
然而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位曾累计捐款180多亿的"中国女首善",却在2017年向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捐出95亿巨款,同时拖欠国内员工工资上亿元。
从2018年股债双杀市值蒸发百亿,到2024年靠拍卖房产车辆还债,她的人生轨迹堪比过山车。
那么这位"园林皇后"究竟是谁?她的商业帝国又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土崩瓦解的呢?
1966年,何巧女出生在浙江金华武义县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家里有五个孩子,她排行老二,父母给她取名"巧女",希望她心灵手巧,将来能有出息。
可现实却很残酷,一家七口挤在30平米的小屋里,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据媒体报道,何巧女10岁之前的夏天都没有凉鞋穿,只能赤着脚在乡间小路上奔跑。
贫困没有压垮这个小姑娘,反而激发了她改变命运的决心。从小她就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
父亲除了种地,还做些花卉苗木生意,特别擅长培育茶花。耳濡目染之下,何巧女对园林产生了浓厚兴趣。18岁那年,她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成为村里第一个大学生。
1988年大学毕业后,何巧女被分配到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工作。这份铁饭碗工作让许多人羡慕,但她却觉得体制内的生活过于平淡。
两年后,24岁的她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辞职创业。她成立了东方园林艺术服务部,开始在北京做盆景租摆生意。
创业路并不平坦,何巧女招聘了一位经理帮忙打理生意,没想到对方竟然卷走公司财产跑路了。
为了填补资金缺口,她听信朋友建议投资100万做铁矿生意,结果血本无归,几年的积蓄化为乌有。接连的打击让她一度陷入绝望,但骨子里的倔强让她选择继续坚持。
转机出现在北京申办亚运会期间,何巧女凭借流利的英语和专业的园林知识,成功拿下了京广中心、国贸中心等重要场所的盆景项目。
更让她声名鹊起的是,她承接了北京的地产园林项目,在业内一战成名。从赤脚姑娘到创业新星,何巧女用实际行动证明了知识的力量。
这段经历说明,出身贫寒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是否有改变命运的勇气和毅力。
何巧女的早期奋斗史确实励志,她没有因为挫折而放弃,反而越挫越勇。但成功来得太快,也为日后的膨胀埋下了伏笔。
1992年,何巧女正式成立北京东方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从盆景租摆转向园林工程。这个决定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当时北京正处于城市建设高峰期,园林绿化需求旺盛,何巧女敏锐地抓住了这个机会。
凭借在北京林业大学打下的专业基础和流利的外语能力,何巧女在与外资企业合作时游刃有余。
她不仅为京广中心、国贸中心等地标建筑提供园林服务,还承接了众多高端住宅区的景观设计。东方园林的业务范围逐渐从简单的绿化扩展到市政园林、地产园林等多个领域。
2009年11月27日,东方园林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园林行业第一股。上市当天,何巧女的身家就超过了100亿元,一跃成为中国最富有的女企业家之一。
在2017年,在媒体报道中,也将何巧女与格力电器的董明珠并称为“商界双姝”。
上市后的东方园林发展势头更加迅猛,公司承接了诸多国家级项目的园林工程,业绩连年翻番。
2017年,东方园林迎来了最辉煌的时刻,公司营收突破152亿元,市值达到606亿元的历史峰值。何巧女个人身家也飙升至265亿元,稳坐浙江女首富的宝座。
除了商业上的成功,何巧女在慈善领域也表现活跃。她曾公开承认累计捐款超过180亿元,涉及教育、环保、扶贫等多个领域。
2015年,她承诺捐赠29.37亿元用于生态环保事业,被媒体誉为"中国女首善"。而后来居一些媒体爆料,她实际的捐款连4亿都不到。
东方园林的快速扩张主要依靠PPP模式,2015年国家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后,何巧女带领公司疯狂拿单,签下了大量省市级PPP项目。
这些项目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看起来前景广阔,实际上却需要企业先行垫付巨额资金,回款周期长达数年。
表面的繁荣掩盖了潜在的危机,PPP项目占用了东方园林大量流动资金,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不断攀升。
2017年底,东方园林的总负债已经超过200亿元。何巧女似乎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没有意识到资金链的脆弱。她频繁出席各种论坛演讲,分享创业经验,俨然成为了商界导师。
这种盲目扩张的后果很快显现,当政策收紧、融资环境恶化时,东方园林的资金压力陡增。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就在公司资金最紧张的时候,何巧女却做出了一个震惊中外的决定。
2017年10月,何巧女在摩纳哥举办的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会议上,当着全球媒体的面宣布了一个惊人决定,向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捐赠15亿美元。
折合人民币约95亿元,用于拯救濒危动物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这个消息一出,国际媒体纷纷赞誉她为"中国慈善女王"。
可国内的反应却截然不同,就在何巧女高调宣布对外捐款的同时,东方园林却陷入了严重的财务危机。
据媒体披露,公司拖欠员工工资总额超过1亿元,许多员工连续几个月领不到薪水,生活陷入困境。更过分的是,公司还强迫离职员工签署霸王条款,放弃追讨欠薪的权利。
实际上,东方园林的资金问题早有端倪。2012年,公司因过度扩张就出现了9.5亿元的资金缺口。
2019年的财报显示,东方园林的负债总额膨胀到200多亿,其中短期负债高达291亿元,流动资产却只有170亿元,资不抵债的窘境已经非常明显。
这种"宁愿捐给外国,也不给员工发工资"的做法激怒了公众。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质疑声浪袭来,人们纷纷指责何巧女是"中国败类"、"崇洋媚外"。
有员工在社交媒体上控诉,自己辛辛苦苦为公司打拼,却连基本工资都拿不到,老板却有钱去国外充当慈善家。
尽管何巧女的95亿捐款并非一次性支付,而是分期承诺。但就算是承诺,也让人无法理解。
企业已经资不抵债,又从哪里来的底气做出如此巨额的捐赠承诺,有财经专家分析,这可能是何巧女想通过国际慈善提升个人形象,为东方园林的海外融资铺路。
事实证明,这个如意算盘打错了。国际赞誉没有给东方园林带来任何实质帮助,反而让公司在国内的形象一落千丈。
原本的合作伙伴开始重新评估风险,银行收紧了贷款,供应商要求现款结算。东方园林的资金链越绷越紧。
何巧女似乎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她依然频繁出席各种国际会议,谈论环保理念和慈善愿景。
但现实是残酷的,2018年5月,东方园林发行10亿元债券,结果只募集到5000万元,不到计划的5%。这个消息彻底击碎了市场信心。
2018年5月21日,东方园林发债失败的消息传开后,公司股价应声暴跌。短短几个交易日内,股价从18元跌到了10元以下,市值蒸发超过100亿元。
何巧女的个人财富也随之大幅缩水,从265亿元的浙江女首富,跌落到百亿元以下。
雪崩式的崩塌才刚刚开始,由于PPP项目回款缓慢,东方园林的现金流彻底断裂。公司不得不大规模裁员,从巅峰时期的8000多人锐减到不足3000人。
许多在建项目被迫停工,供应商纷纷上门讨债,办公楼下经常聚集着拉横幅的债权人。
2019年,何巧女不得不引入战略投资者。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旗下的朝汇鑫公司以60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东方园林的控制权。
何巧女从实际控制人变成了普通股东,失去了对公司的掌控权。这家她一手创立、经营了27年的企业,就这样拱手让人。
个人生活也陷入困境。据媒体报道,2020年至2024年期间,何巧女名下的多处房产和车辆被法院查封拍卖,用于偿还债务。
其中包括北京朝阳区的豪宅、奔驰轿车等。曾经出入都有专车接送的女首富,如今连基本的生活都成了问题。
更讽刺的是,那笔引发巨大争议的95亿美元捐款,最终也没有兑现。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会多次催促,何巧女只能以各种理由推脱。
国际慈善圈对她的评价从"慷慨的中国女企业家"变成了"不守信用的空头支票制造者"。东方园林的业绩也一落千丈,2019年亏损38.8亿元,2020年亏损16.9亿元,连续两年巨亏。
公司股价最低跌到2元多,市值只剩下60多亿元,不到巅峰时期的十分之一。那些曾经追捧何巧女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回看何巧女的失败,根源在于过度扩张和错误决策。何巧女被短期的成功冲昏了头脑,忽视了风险管理。
那笔95亿美元的捐款承诺,更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时候,做出如此不理智的决定,既损害了员工利益,也毁掉了公司信誉。
商业不是慈善,企业家首先要对员工、股东负责,而不是用别人的钱去博取虚名。
何巧女的故事,是一个关于野心、贪婪与失控的警示录。从赤脚姑娘到百亿富豪,她用20年时间完成了惊人的逆袭。从巅峰到谷底,却只用了短短3年。
她的失败告诉我们,企业家可以有梦想,但不能脱离现实。可以做慈善,但不能本末倒置。
当虚荣心战胜理性,当野心超越能力,失败就成了必然。如今的何巧女,早已淡出公众视野,但她留下的教训,值得每一个创业者深思。
信源:澎湃新闻 东方园林:股东何巧女持有的1.37亿股将被司法拍卖
信源:湖北长江商报 东方园林一年到期债务80亿现金仅9.6亿 何巧女夫妇违规占资1.25亿收警示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