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助贫困学生的善举,为何变成了杀人的刀?
发布时间:2025-08-29 14:43 浏览量:3
最近看了一个新闻,残疾人胡雷资助的女孩儿去世了,看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我心里五味杂陈,难以言表。
对于这件事情,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按说胡雷作为一名残疾人,靠着捡废品赚钱,不但能够养活自己,不靠国家不靠别人,就已经很了不起了。他竟然还能够十年如一日的资助贫困学生,多年下来,资助金额达到一百多万,相比来说,我觉得他很伟大,比我这个四肢健全的人强多了!
胡雷的善举无疑是值得赞扬的,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效仿,可是为什么这样的好人好事,最后的结果却演变成了一个令人悲伤的故事?
而且,据说还有一位被胡雷资助的女学生也死了,具体原因不知道,这就让人更加疑惑了。这里面难道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隐情?
现在的互联网虽然发达,各种资讯满天飞,众说纷纭,各种说法都有,却也让人难辨真假,难以取舍,不知道该相信什么!
不过我觉得在这件事上,胡雷团队至少有两件事做的不够好,或者说是考虑的不够周全。
首先,不应该和被资助人见面。
中国人讲究做好事不留名,不求回报。在资助贫困学生的事情上,相信不只有胡雷一个人在战斗。有很多善良的人都在默默的付出自己的真心与真诚,但是大部分人都选择了不留名,不见面,不求回报。
因为一个人做了善事,一旦求回报,就变了味儿,就成了交易,这个善举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这也是很多被资助的学生,一旦知道了被资助人的信息以后,并没有表现出来多少感恩戴德的意思,反而是对资助人会有一种敌视感。
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见面还是联系,都是对被资助对象的一种伤害。因为你资助别人,在情感上就占领了道德的制高点,而被资助的对象却会有一种屈辱感。
第二,不应该拍视频宣传出来
对于胡雷来说,资助贫困学生是一件善举,是一件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大肆宣扬,以感动更多人,带动更多人。
可是对于被资助对象来说,就不是,甚至是一种耻辱,有什么可宣扬的?这不是往人家的伤口上撒盐吗?
在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自古都有饿死不受嗟来之食,不饮盗泉之水的说法。被人资助说明自己过得很惨,是生活的失败者,是社会的底层,在好面子的中国社会,毕竟不是一件很光彩的事情。
有些有骨气的人,即便自己过得再差,也不一定愿意接受别人的资助,就算接受了,也不一定愿意你到处宣扬。
可是胡雷的团队却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只是过多的拔高了胡雷的伟大善举,却忽略了被资助人的心理需求。甚至可以说,暴露被资助人信息,到处宣扬,是把被资助人的尊严践踏在脚下,任意凌辱。
在这种情况下,资助善举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被资助家庭的贫困是深重的,原因是复杂的,国家每年投入那么多金钱和人力都无法改变,你资助的那点钱,又能改变什么?
古人说,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过,虽过不罚。在做好事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不能求回报,尽量不要留名,不要让被资助人知道你是谁!更不要到处宣扬,泄露被资助人的隐私。
只有这样,你的善举才是真的善举,才能有好的结果,才能真的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作秀,更不是一场交易。否则,你的善举,可能会变成一把杀人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