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调反华的欧盟外长,却被美国公开羞辱,在华盛顿吃了“闭门羹”

发布时间:2025-08-29 16:14  浏览量:5

文:沧海一书客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欧盟外长卡拉斯自上任以来,一直以强硬的反华手段著称,被人们称为“反华女将”。

然而就在26日,按照计划访美的她却吃到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的闭门羹,被美国公开羞辱。

一直和美国是最亲密盟友的欧盟代表为何会遭到如此对待呢?

尴尬的访问

2月25日,欧盟外长卡拉斯按照之前的计划去到了美国,准备在26和27日对美国进行访问。

这原本是应该一场没有任何波澜的访问,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看似平常的访问竟然出现了意外。

2月的华盛顿寒风凛冽,欧盟外长卡拉斯裹紧大衣走出杜勒斯国际机场时,无论如何也想法不到此行将遭遇外交生涯的至暗时刻。

让她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是,自己是这次失败竟然仅仅是因为一场她习以为常的提议。

一直以来,她就是以反华反俄著称的强硬的欧盟外长,在这次的联合国大会上,她也如同往常一样高举起了谴责俄罗斯的大旗。

这是一件她经常做的事情,如同在2023年她担任爱沙尼亚总理时发表的豪言:“肢解俄罗斯是欧洲安全的基石”。

在往常,她每次做出这样的行动时,都会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大量国家的支持,但让她没想的是,这一次竟然出现了意外。

因为这一次的剧本彻底走向了颠覆——美国代表与俄罗斯、朝鲜罕见地共同投下反对票,将欧盟的提案碾碎在表决器闪烁的红灯中。

而欧盟如此“不懂事”的做法也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表决结束后突然宣布取消与欧盟代表团的会晤。

给出的理由也只是一个简单到敷衍的的“日程安排问题”,甚至不愿顾忌欧盟的脸面而编造一个更体面的借口。

面对着美国的如此冷落,卡拉斯也显得极为的尴尬,但是欧洲似乎已经对这样的遭遇感到习以为常了,他们知道欧盟对特朗普来说已经不再重要了。

这种赤裸裸的冷落,深植于美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战略错位。在美俄沙特三方密谈达成“四点共识”后,欧盟发现自己被排除在谈判桌外。

特朗普政府将乌克兰危机视为地缘交易筹码的倾向日益明显——2月18日利雅得会谈期间,美国承诺推迟对“北溪2号”运营公司的制裁,换取俄罗斯降低黑海粮食封锁强度。

这种“密室交易”彻底践踏了欧盟的核心安全关切,卡拉斯关于“任何和平协议必须包含欧洲声音”的呐喊,在华盛顿决策者耳中不过是无力的背景音。

更深层的矛盾在贸易领域爆发,特朗普宣布对欧关税的X平台推文获得87万点赞,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盟对美贸易逆差在2023年创下1870亿美元新高。

当德国汽车业38%的利润依赖中国市场,当法国奢侈品巨头LVMH集团亚洲销售额突破400亿欧元,美国对欧征收25%关税的威胁,实则是逼迫欧盟在中美间“二选一”的最后通牒。

卡拉斯在哈德逊研究所演讲时强调“中国军事威胁”,却避而不谈欧洲企业在华投资年增12%的现实——这种认知割裂,恰是美欧同盟危机的缩影。

特朗普政府的对欧战略,犹如精准的外科手术。

在北约军费议题上,鲁比奥抛出“停止补贴富裕盟友”论调,将德国1.6%的国防开支占比与特朗普要求的3%目标制成对比图表,在内阁会议投屏播放。

在能源领域,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价较2022年峰值暴跌63%,却仍比俄气贵40%,迫使欧洲工业界在“去俄化”与“竞争力流失”间痛苦挣扎。

这种系统性施压背后,是颠覆性的战略认知重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美国副总统万斯将中俄定义为“非威胁”,实则为调整全球兵力部署铺路。

五角大楼2025年预算草案显示,驻欧美军将再削减12000人,这些兵力正加速向关岛和达尔文港转移。

当欧盟还在为“战略自主”争论不休时,美国已单方面改写同盟规则:北约不再是欧洲的安全伞,而是套在欧盟脖颈上的经济锁链。

卡拉斯遭遇的“闭门羹”,不过是这出大戏的序幕。在特朗普的战术手册里,羞辱欧洲领导人具有双重功效:既能刺激民族主义选民的情绪高潮,又能迫使欧盟在关税战中让步。

这种“羞辱外交”早有预兆——2024年七国峰会,马克龙被安排坐在会议桌最远端,与视频参会的乌克兰代表共享一个镜头框。

而今,当欧盟外长在华盛顿街头独自拦出租车的身影登上《政客》杂志封面,跨大西洋同盟的尊严已被碾进权力游戏的齿轮。

中国的应对

面对美欧裂痕的持续扩大,中国既不能做隔岸观火的看客,亦不可当横冲直撞的蛮牛。在布鲁塞尔焦虑的目光中,一套刚柔并济的应对策略正在成型。

经济层面,中方在进行对欧盟白兰地启动反倾销调查的同时,也对中欧班列南线展开了怀柔政策。

这条经土耳其进入巴尔干半岛的新通道,2024年首季货运量激增47%,成为中东欧国家的经济生命线。

政治博弈中,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支持欧盟参与乌克兰和谈的倡议,实则是在美俄欧三角中打入楔子。

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指责欧盟“破坏和平进程”时,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各方利益都应尊重”的表态,为欧洲保留战略转圜空间。

这种“建设性模糊”策略,既避免与俄罗斯正面冲突,又为日后调解预留接口。

而最具突破性的布局,则藏在德法汽车产业链的重构中。宁德时代图林根工厂二期投产当日,宝马集团宣布将慕尼黑发动机生产线改造为电池模组车间。

这种“去政治化”的产业融合,正在瓦解欧盟对华鹰派的舆论基础。

当德国汽车业三巨头(大众、宝马、奔驰)在华销量占全球份额逾35%,任何跟随美国对华脱钩的政客,都将面临资本力量的致命反噬。

站在布鲁塞尔舒曼环岛向东眺望,欧盟总部玻璃幕墙上的裂痕在夕阳下清晰可辨。

当美国将同盟关系异化为“付费保护”交易,当“反华”沦为某些政客的投机工具,欧洲正迎来戴高乐主义消亡后最严峻的认同危机。

对中国而言,这场危机既是挑战更是机遇。一个超越集团对抗、挣脱霸权枷锁的多极世界,或许就从这扇对欧洲敞开的机遇之窗开始。

来源

美欧分歧白热化?会谈突然取消 欧盟外长在华盛顿吃了“闭门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