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阿富汗:多斯特·穆罕默德大帝登场了
发布时间:2025-08-28 11:22 浏览量:5
国父艾哈迈德·沙阿离世前的数年
一直卧病在床,无法理政
1772年,随着他吐出了最后一口气
阿富汗这个伊斯兰世界的“第二强国”
便由盛转衰,走向崩溃
【艾哈迈德·沙阿】
帝国衰落——当然与外部因素不无关系
但根源还是在于自身内部
阿富汗是一个王朝帝国
这种政治形式在本质上就是不稳定的——
无论是兴起还是衰落
几乎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个人能力
国王强则国强
国王如果是个挼货,国家可想而知
毋庸置疑,艾哈迈德·沙阿是一位伟大的国王
但谁也无法否认——
儿子的平庸和孙辈的不堪
王朝更换统治者
哥哥礼让弟弟谦恭,都是传说
父子反目兄弟动刀,才是现实
三十年间,杜兰尼王朝六易其主
血腥的内战一直在持续
艾哈迈德的孙子们——
要么瞎了,要么死了,要么逃了
而动手的,都是他们普什图自家人
终于,经过几十年的血战
阿富汗人迎来了另一位杰出君主——
多斯特·穆罕默德大王(Dost Mohammed the Great)
他并非艾哈迈德·沙阿的直系后裔
但与国父一族血脉相连
多斯特·穆罕默德同样来自杜兰尼部
他也是一颗“珍珠”(杜兰尼即珍珠)
【瘦长的珍珠】
1826年,多斯特·穆罕默德自立为埃米尔(amir)
开启了巴拉克宰王朝
多斯特·穆罕默德蓄着长须
有一双黑黑的眼珠
他身材瘦长——是一枚“瘦长的珍珠”
注:埃米尔,原意为“受命的人”“掌权者”,是对上层统治者、王公、军事长官的称呼
少年时代,多斯特·穆罕默德放浪形骸、沉溺酒精
不过,很快他就回归到了正途
成为一位外表严厉但言语温和的君主
当然,谦逊和温和只是外衣——
一个从内战中拼杀出来做了老大的人物
雷霆手段从不会缺席
只不过看情势是否需要而已
多斯特·穆罕默德将都城定在喀布尔
不过数年,他就在国内建立了稳定的秩序——
农民终于可以回家种地了
牧民也重新开始放牧了
女人们料理花园,烤制可口的馕饼
男人们则闲逛取乐,与朋友们谝起闲传
小伙子和姑娘可以正常组建家庭
国际贸易重新出现在马匹和骆驼的背上
羊毛、兽皮、亚麻籽油、青金石、地毯穿过兴都库什山口
换回印度河平原的大米、茶叶、香料、棉花
然而,多斯特·穆罕默德的政治理想
还有那么一丢丢没能实现
成为他心口擦不去的一枚朱砂痣——
杜兰尼王朝的土地大部分已经收复
但白沙瓦城和印度河沿岸的丰沃土地
还在锡克教徒兰吉特·辛格(Ranjit Singh)的手中
而白沙瓦及其附近地区的大部分居民
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普什图人!他们——
不是锡克教徒,而是道道地地的穆斯林
白沙瓦曾经长期作为阿富汗国王的冬都
多斯特·穆罕默德大王
这位普什图人和阿富汗的统治者
决心要用一战之功夺回白沙瓦
但他的雄心反而让他一度跌落王位
由此产生的裂痕,不但他再也无力补救
甚至直到今天,仍然在各种冲突和争端中
发挥着让人无可奈何的作用
注: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关系,历史纠葛与现实合作交织,非常复杂。比如,阿富汗至今没有承认两国的边界;再如,阿富汗普什图族占比40%,巴基斯坦境内普什图族超2000万,就这两条儿,就让人头大。
参考资料:《无规则游戏——阿富汗屡被中断的历史》,塔米姆·安萨利著,钟鹰翔译,朱永彪审校,浙江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