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画作品《静逸》
发布时间:2025-05-22 12:13 浏览量:1
遇到这幅画,纯粹偶然。
撒容友提了好几次,她发现了有位画家的画很有特色,让我陪她去看画。她还介绍了画家很多头衔,当然最主要说她与画家夫妻俩相谈甚欢。于是随她周日驱车来到国家级的菜市场淄博八大局。经过四曲八折的阡陌小巷,才找到画家的展位。一看介绍才发现原来是您呀。毕利君先生十年前见过。是微信好友,常看他朋友圈的画作,但却从未打扰过。今天见面却也没有生疏感。
他的这张画,一眼吸引我的是云中烟霞色,是我寻找了很久的颜色。白玉蟾在《卧云 》中写道“满室天香仙子家,一琴一剑一杯茶。羽衣常带烟霞色,不惹人间桃李花。”这就是梦中的云呀。当我看到在天地间,水墨轻染。一弯浅丘之上,毡房静立,似在守望岁月。真的有“那知一枕窗前梦,无限尘缘在眼中”的感觉。
旁侧两树,一绿一黄,如时光的二重唱,似在私语时光,交织出自然的诗韵。于这方宁静之境,心亦寻得归所,聆听风与大地的私语。都说那两棵常青的是男人,那它就像是一年穿一件衣裳;而另一颗就像女人,到了换季就换装。不过不管怎样体会,画作都别有一番风味!
毕老师说,这是他看了可可托海的夫妻树后画的,这两棵树深深扎根沙漠,避免了砍伐,风雨相伴,轰轰烈烈的平凡厮守,相伴六十多年了。这两棵树是云杉和白桦树。也那里标志性的打卡点之一。他的介绍把人从梦幻拉入现实。是不是也有契阔死生君莫问的怅然感觉。
画家说在画这条路时,本想一气而成。结果画到此处笔锋不经意就断开了,断续是天意的停顿,妙笔偶得之。其实在红尘白浪中,确实会突然发现没有了路,有时又凭空出现了路。
以前母亲曾说沙漠中的路没有山重水复,本来就是时隐时现,甚至就是一段车辙,风来了,路就没有了,沙漠中的路太重要了,是生命。有一次她去连队完成任务,跑着跑着在沙漠发现突然没有路了,后面还有一群绿眼睛的狼,她又沿着记忆开着拖拉机跑一段,那路又出现了。沙漠中的毡房就是个家。沙尘暴来时会迷住眼看不到天,风沙堆积会开不开门。
画中五色俱全,烟霞是红,沙土和树是黄色,还有另一棵树是绿色,毡房和路是用墨色勾勒,还有大片的留白。我和毕老师开玩笑,小小画作从中医上讲有烟霞补心,此外有青绿黄色黑白色补肝脾肺肾,五色补五脏还挺全面的。
此画取名叫静逸。静指安静、平和,与喧嚣、浮躁相对,强调心境的澄明与无扰。逸意为超脱、闲适,超越世俗纷扰,追求精神的自在与洒脱。既包含外在环境的宁静,也指向内在精神的自由与悠然,是东方哲学与美学中推崇的理想境界。
千字文上说,“性静情逸,心动神疲。守真志满,逐物意移。”品性沉静淡泊,情绪自然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疲惫困倦不堪。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画作既有道心,又有神性。看似简单,实际很全面。夜晚独坐,似萧条却让人远思。孤独舒适自洽是很积极的状态,人生如此简单。白茫茫中有夫妻树,就感到温暖。什么都有,什么也没有。岂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尘。谁人似此闲。
重新回看此画,忽觉远离家园,又依稀看见祖上西口的骆驼商队,毛乌素沙漠农学院植树的年轻人,曾在边塞的热血青年,当然还有让沙漠成绿洲,改天换地的设施农业。
有天地,绿树,有家,有路,观诸境尽,心与古人同。未来也在心中盛开!还是用一首诗结束,来阐述感受,感谢人生中的每一次遇见。
夜读
宋 章甫
永夜无纷扰,孤灯对古人。
天心怜守拙,还我读书身。
- 上一篇:向前冲!
- 下一篇:新疆 | 伊犁夏日限定 花海与雪山间的隐世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