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嘘!别惊扰它躺平的生活!”一只掉队的珍禽在桂林火了

发布时间:2025-05-22 15:55  浏览量:1

这几天,一只赤麻鸭在七星景区骆驼山落了脚。来到景区后,这只黑嘴黑脚、浑身橙栗色的小家伙没把自己当“外人”,经常在景区池塘里悠然自得地游泳、觅食,充满活力的身影为景区增添了别样的生机。

在公园池塘内落脚的赤麻鸭

赤麻鸭吸引了众多市民与摄影爱好者专程前来,面对这位远道而来的“贵客”,景区与市民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不打扰”的关爱。

01

市民游客来打卡

景区竖起科普展板

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赤麻鸭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雁形目鸭科鸟类,成年赤麻鸭比家鸭略大,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早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显示,中国赤麻鸭的越冬种群数量仅为2834只。

5月20日上午,记者来到七星景区骆驼山下,在荷花池旁见到了这只赤麻鸭。当时天空正下着小雨,赤麻鸭正在岩石上整理自己的羽毛。雨势渐小,赤麻鸭振翅滑翔入水,灵活地在荷叶间寻找鱼虾,它黑白橙三色的身影在绿水青山中十分醒目。

市民正在公园内拍摄赤麻鸭

此时在赤麻鸭栖息的池塘边上,有6名市民正借着绿植的“掩护”,用手机、相机拍摄这位“贵客”。其中之一的市民黄女士说:“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发视频,就专门跑来看看。我在桂林没见过野生的赤麻鸭,难得有机会,我想亲眼瞧瞧。”

像黄女士这样专程来“打卡”赤麻鸭的人还有很多。七星景区管理处经营销售部管理员胡震球告诉记者,这只赤麻鸭是5月15日出现在景区里的,此后,景区每天就有不少市民专程前来观赏它。为了维护好现场秩序,公园工作人员特意在赤麻鸭经常休憩的荷花池旁增设了一块展板,向市民科普赤麻鸭的生物知识,同时标注了“文明观赏,请勿惊扰”提示语,保护它不被人类活动惊扰。

02

“旅行达人”在桂林“躺平”

可能是为北归“攒体力”

“赤麻鸭在同种类动物中算是‘大块头’,比家鸭还大。”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两水管理站站长侯勇生曾多次配合科研团队开展过鸟类研究,他告诉记者,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10月末至11月初会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次年3月初至3月中旬从越冬地重返北方繁殖,是一个能够长途南北迁徙的“旅行达人”。

“赤麻鸭在迁徙时都会成群行动,数量可达数十甚至近百只。正常情况下,到夏季时,赤麻鸭应该已经返回北方繁育后代,单独行动的这只可能是出现了特殊情况,这才掉队滞留在南方。”侯勇生猜测,来到七星景区做客的这只赤麻鸭有可能是在迁徙途中受伤或生病,导致体力不支掉队,无法完成前往北方的迁徙旅程,所以只能寻找合适的“中转站”休息恢复。

在公园池塘内落脚的赤麻鸭

“候鸟滞留南方也不一定全是遭遇了意外。”侯勇生说,食物是候鸟迁徙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南方地区出现食物特别丰富的情况,如大量的昆虫繁殖、水生植物生长茂盛等,让当地所有鸟类都不需要互相争抢食物资源,那么一些候鸟也会选择就地“落户”,留在南方养育后代。“不管是哪个原因,赤麻鸭能选择桂林作为恢复的‘中转站’,都是认可桂林生态环境的信号。”

胡震球告诉记者,在这段时间,这只赤麻鸭基本“定居”在骆驼山脚下的荷花池,只有觅食时才会飞到公园其他的池塘活动。如今,这只赤麻鸭已经成了许多市民挂念的“小可爱”,景区公众号后台这几天都有人在问,“‘鸭鸭’今天还在不在?”胡震球说,“珍稀野生动物的到来给景区增添了许多活力,我们也在努力做好保护工作,让它在景区里得到更好的照料。”

03

景区巡查呵护勤

粉丝打卡不打搅

“这几天,景区专门增派了工作人员,对赤麻鸭栖息的池塘进行巡逻监管,密切关注赤麻鸭的生活状况。”胡震球说,工作人员每小时都会到荷花池查看赤麻鸭的情况,并对在池边观赏的市民进行提醒引导,确保赤麻鸭在公园中能够获得安全、宁静的栖息环境。由于赤麻鸭暂居的荷花池是打卡骆驼山的热门拍照点,来来往往的观光车和游客众多,景区工作人员还为赤麻鸭调整了游客接待方式。“我们已经让观光车司机在这个站点改为口头报站,不再使用车载喇叭,并提醒导游们调低身上的扩音器音量。”

不光是工作人员,一些热心的市民也对赤麻鸭的生活情况特别关心。记者在现场看到,池塘边聚集了不少观赏赤麻鸭的市民游客,他们每个人都自觉地站在池塘绿化带之外,与赤麻鸭保持一定的距离。当有新的围观者加入时,还会有人主动上前提醒其拍照时关闭闪光灯与快门声音,避免对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造成干扰。

工作人员在赤麻鸭居住的池塘边专门架设了一块展板

“能近距离看到赤麻鸭太幸运了。这只赤麻鸭面对大家的‘长枪短炮’情绪很稳定,这离不开大家观赏时都能自觉与它保持距离,大家都不会凑上去打扰它,只是安静地欣赏和记录美好瞬间。”现场一位摄影爱好者表示,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野生动物在桂林与市民游客和谐共处,带来更多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