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是“乌鸡”,不要逼孩子成“金凤凰”:围棋少年跳楼谁之过?
发布时间:2025-05-22 16:23 浏览量:1
宋代大文豪在《洗儿戏作》中写道:“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今天中国底层人的夙愿!
2025年5月19日晚上,年仅9岁的围棋天才朱宏鑫选择了跳楼自尽,这一悲剧令人无比惋惜。朱宏鑫在围棋领域天赋出众、成绩斐然。然而,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天才少年如此决绝?
然而,荣耀背后他却有着黑暗的成长环境。朱宏鑫的父亲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对他实施体罚教育。每次比赛失利后,父亲都会对他施加暴力惩罚,致使孩子身上伤痕累累。
这些暴力不仅在家庭中上演,甚至在公共场合、比赛现场,父亲也不顾孩子尊严和旁人眼光,对他拳打脚。据网传,压死孩子最后的一根稻草是近期的一次比赛中孩子输了,父亲现场当众殴打孩子。
朱宏鑫的母亲早年因家暴与朱父离婚,但当时法院把抚养权判给了朱父。长期遭受暴力体罚,让朱宏鑫身心受创,逐渐失去对围棋的兴趣,对父亲的恐惧也不断加剧。
这种恐惧不仅影响了他在比赛中的表现,还使他在日常生活中变得敏感脆弱,自信被彻底摧毁,心理健康受到严重侵害。在一次比赛失利后,他因害怕父亲的暴力而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9岁的围棋少年朱某某跳楼自杀的事件犹如一把把无情的匕首,刺痛了社会的神经。这个年轻的生命就像一颗尚未完全绽放光芒的星辰,突然陨落,留下的是无尽的悲痛与沉重的反思。
围棋,本是一项充满智慧与哲理的古老艺术,朱某某在围棋上展现出的天赋和热爱,原本是他走向美好未来的一把钥匙。然而,却成为一个幼小生命的催命符,背后隐藏着难以承受的压力与痛苦。
无独有偶,2021年11月23日,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某社交平台公布了12岁儿子宋昊然的死讯。当天6点26分左右,宋昊然从17楼坠下身亡。
据宋清辉介绍,事发当天他的儿子像往常一样5点55分起床,7点10分前要赶到学校,当天家里没准备早餐,宋清辉让他在外面吃,且没送孩子上学,让其自己坐车去,结果15分钟后孩子坠楼。
宋清辉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以学习成绩为中心的分数论以及对孩子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等,让儿子心理压力过大,是导致惨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在末成年的孩子身上出现这种极端的自杀事件,对于从教者来说,无论如何都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不愿触及的。但是,不得不提的是,如今的教育生态与十几年前的相比并不是发展了。
这里所说的“脱毛鸡”家长,是指那些自身在生活中或许并未取得所谓的巨大成功,却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未实现的抱负,一股脑儿地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家长。
他们可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遭遇了各种挫折,未能成为自己理想中的“凤凰”。比如,也许他们曾经渴望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却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或者在事业上有诸多遗憾,始终未能达到自己设定的高度。
这些家长将自己的期望转移到孩子身上时,失去了应有的理性。他们不顾孩子的兴趣、能力和身心发展特点,盲目地为孩子设定高远的目标。
就像朱某某的家长,可能看到了围棋世界里的荣耀与光环,便认定孩子必须在这个领域成为战无不胜的顶尖高手,成为那只耀眼的“凤凰”。这种过度的期望,就像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
家长们还常常将自己的自我价值与孩子的成就捆绑在一起。他们觉得孩子的成功就是自己的成功,孩子如果失败,就仿佛是自己的人生再次被宣判失败。
于是他们不断地逼迫孩子,以各种方式督促孩子朝着那个既定的目标前进,却忽略了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错误的自我价值认知,使得家长的行为变得愈发极端,对孩子的压力也与日俱增。
对于9岁的朱某某来说,他本应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在游戏、探索和欢笑中成长。然而,家长过高的期望却让他的生活充满了围棋训练的枯燥与压力。
他可能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围棋棋盘前,反复练习,而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和小伙伴玩耍,去接触大自然,去发展其他自己的兴趣爱好。
这种童年乐趣的丧失,是对孩子天性的一种压抑,让他的内心逐渐失去了对生活的热爱。让孩子逐渐变成了一个只会获得名次的机械,也许这种名次或分数对孩子而言不知真中意,但孩子不得不去获得,因为家长需要!
除了失去童年乐趣,朱某某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在家长的眼中,他每一次的围棋比赛都像是一场决定命运的战役。每一次失败可能都会换来家长的失望、责备甚至惩罚。
这种长期的心理压力会让孩子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和焦虑情绪。他可能会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满足家长的要求,从而陷入一种绝望的情绪之中。
在家长的过度塑造下,孩子的个性和自我也逐渐迷失。朱某某可能没有机会去探索自己真正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的生活被家长设定的“凤凰”模式所禁锢。
他的兴趣、爱好、梦想都被围棋这个单一的目标所掩盖,他逐渐变成了家长实现梦想的工具,而不是一个独立的、有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个体。
在这件事情中,反映出家庭教育目标的严重单一性。家长只看到了围棋带来的荣耀和成功的可能性,将孩子的未来完全押注在这一个方面。
然而,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目标应该是多元的,包括培养孩子的品德、健康的身心、广泛的兴趣爱好以及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单一的目标就像一条狭窄的胡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空间。
家长在教育方法上也存在诸多不恰当之处。他们可能采用了过度严厉的督促方式,缺乏对孩子的鼓励和正面引导。
例如,当朱某某在围棋比赛中失利时,家长可能更多地关注结果而不是过程,没有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给予他改进的建议和继续前进的动力,而是一味地表达不满。
家庭教育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就是沟通与理解,而在这个事件中,这一点显然是缺失的。家长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对围棋的真实感受,对自己未来的想法以及他所面临的压力。
孩子也没有机会向家长倾诉自己的痛苦和困惑,双方之间就像隔着一道厚厚的墙,无法进行有效的情感交流。
现代社会的竞争压力无疑对这一事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各个领域,竞争都变得异常激烈,围棋界也不例外。
家长们看到周围孩子在各种竞争中取得的成绩,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是更加急切地希望孩子能够脱颖而出。
这种社会层面的竞争压力,通过家长传递到孩子身上,进一步加重了孩子的负担。
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成功标准的单一化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人们往往将在某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如成为围棋冠军、考上名校等视为成功的唯一标准。
这种单一的成功标准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让他们认为只有孩子达到这样的标准才算是成功,从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健康和个性发展。
家长首先要学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自己的世界,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例如,在孩子对围棋有兴趣的基础上,也要允许他同时对其他事物产生好奇,并且支持他去尝试。
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多元的。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业或特长发展,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身心健康、社交能力等。
一个全面发展的孩子才更有可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应对各种挑战。比如,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积极的教育方法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家长应该多采用鼓励、表扬的方式,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和他一起分析问题,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帮助他建立自信心。
例如,在孩子围棋比赛失利后,家长可以说:“你在比赛中已经很努力了,我们看到了你在某些棋局上的精彩表现,下次我们可以在哪些方面改进呢?”
良好的沟通与情感交流是家庭关系的基石。家长要和孩子聊天,倾听他的心声,分享他的喜怒哀乐。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和关爱的,这样他才会愿意向家长敞开心扉,说出自己的困惑和烦恼。
9岁围棋少年朱某某的跳楼自杀事件是一个沉痛的警钟,它敲响了我们对家庭教育深刻反思的钟声。家长把自己没实现的梦想转嫁在孩子身上的行为,是可耻的、变态的家庭教育模式。
作为家长,自己如果不优秀,就不要期望孩子出人头地;如果自己没有为孩子创造优渥的条件,就不要期望孩子改变一切,否则,它带来的是孩子无法承受的压力和悲剧的发生。
我们不得不承认,原生态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如果家长是骆驼,就不要逼着让孩子去唱苍鹰的歌;如果家长是乌鸡,何必逼孩子变凤凰?如果这样,你就是坑娃的家长!
- 上一篇:著名作家李勋宁夏银川采风诗作之二
- 下一篇:临泽:聚力文旅融合 逐梦“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