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今天:94年前的今天,一场密谋的兵变,却改变了整个西北

发布时间:2025-08-16 18:05  浏览量:2

1931年8月16日,甘肃爆发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兵变,这场兵变彻底的瓦解了冯玉祥的势力,改变了民国时期甘肃乃至整个西北的政治局面,这便是雷马事变。

背景:

军阀混战时期,段祺瑞、冯玉祥、张作霖各自为王,段祺瑞坐稳了老大,东北王张作霖也是个实力派,只有冯玉祥,虽然坐拥西北王的称号,但是根基最浅,也无法将势力深入到整个西北,直到1925年,才派刘郁芬为国民军入甘总指挥,进军兰州。

30年代的兰州

彼时的甘肃正是群龙无首,八大镇守各自为政,拥兵自重。刘郁芬也是个狠人,入兰州后第一步先宰了实力最强的李长清,其他镇守自视不是对手,便纷纷投降,接受改编,自此,国民军算是在甘肃站稳了脚跟。

中原大战前,冯玉祥集结了所有部队,准备跟蒋介石死磕到底,手下孙连仲劝说,认为甘肃情况复杂多变,至少也得留下一支主要战力来震慑,冯玉祥不以为然,认为和蒋介石之战,胜则江南组织政府,败则同归于尽,大有破釜沉舟之意,便仅留下雷中田一个旅来镇守,便率大部队东去。

冯玉祥

这雷中田是谁?1893年出生在河南商水的雷中田,由于家里穷,他10岁就开始在地主家干活,吃了不少的苦。1913年,冯玉祥率兵在河南围剿白朗的起义军,雷中田就在这时候加入了冯玉祥的部队,开始了军旅生涯。因在军中屡立战功,从而荣升为西北国民军旅长。这守卫老家的就重担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肩上。

再说冯玉祥带着大部队去和蒋介石火拼,不料在大战期间,杨虎城攻占潼关,断了他撤回大西北的道路,冯玉祥打算北渡黄河,绕道而回,谁知卫队旅长季振同临阵倒戈,冯玉祥撤回西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了。

就这样,冯玉祥不得已逃到山西汾阳,偷偷的各处组织联络反蒋势力,意图东山再起。

经过:

冯玉祥失败,西北军瓦解,就留了一个雷中田在甘肃守着,既镇不住甘肃的局面,也扛不住蒋介石入甘,不得已接受了蒋介石的改编,成了中央陆军新编第八师师长。同时被任命的,还有马鸿宾,成了甘肃省代主席,那些甘肃省的地头蛇们,也都接受了南京政府的委任。

马鸿宾成了行政最高长官,也是一心想做一番事业,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但是政治水平实在有限,推行的政策既得罪了上层,下层也没得到实惠,威信力大大下降。

马鸿宾

而雷中田也因此跟马鸿宾闹得并不愉快。他虽然倒戈蒋介石,但暗地里仍然和冯玉祥有所联系,而冯玉祥也视雷中田为暗子,指导其潜伏待命,趁机夺回甘肃政治大权,从而建立反蒋根据地,好让自己东山再起。

马鸿宾把甘肃搞得一团糟,雷中田看在眼里,觉得其能力实在有限,搞垮他容易的很,但是马鸿宾的叔叔是个能人,马鸿宾能当上甘肃省代主席,他叔叔实在功不可没,也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而马鸿宾的叔叔正是西北地方的实力派,为马家军打下坚实基础的马福祥。马福祥资格很老,老到率兵抵抗过八国联军,还保护过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亡西安。不论是北洋时代还是南京政府时代,都是各势力的笼络对象。哪怕是当时国民军进甘肃,也是靠冯玉祥和马福祥结为兄弟,并让他担任了西北边防会办,国民军才顺利入甘。

雷马的失和,被蒋介石派来的观察员看的透透的,特别是马文车,他本意来甘肃,就是想取代马鸿宾,掌握甘肃行政大权。现在雷马二人失和,正是个渔翁得利的好机会,他不断在雷中田和马鸿宾之间挑唆,怂恿雷中田扳倒马鸿宾。

马文车

还有一个人也敏锐的嗅到了这个机会,他就是隔壁的杨虎城,杨虎城曾归附冯玉祥,但是嫌弃冯玉祥太苛刻,就投靠了蒋介石,中原大战后,因杨虎城在战斗中出了大力,被任命为了陕西省主席。但杨虎城跟蒋介石并不是一条心,他知道蒋介石早晚会收拾自己这样的杂牌军,所以必须让自己赶紧强大起来,才能和蒋介石抗衡,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向西北发展,扩张地盘,加强实力。而甘肃正是进军大西北的第一步。

杨虎城

1931年6月,蒋介石任命杨虎城出任潼关行营主任,统管西北一切军令军政事宜,这意味着杨虎城向西北扩张的身份更加合法了,而这次的雷马失和,让他敏锐的抓到了契机。他与雷中田密谋,合作扳倒马鸿宾,其实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准备雷马打的正热闹之时,自己借机出兵平叛,荡平甘肃乌合之众,一举拿下甘肃。

1931年8月4日,南京政府觉得改组甘肃省政府,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改组后,马鸿宾转正,成了甘肃省主席,马文车只是一个委员,没有实职,而雷中田更是连委员都没捞到,二人对马鸿宾更加不满。

远在山西的冯玉祥觉得时机成熟,便指示雷中田发动政变,办了马鸿宾,夺回甘肃。

1931年8月16日,雷中田和马文车突然发动政变,派人捉拿马鸿宾,马鸿宾不敌,举旗投降。

雷中田和马文车搞了个临时政府,马文车成了临时主席,雷中田成了保安司令。事后,雷中田向冯玉祥详细报告了情况,冯玉祥甚感欣慰,突然觉得自己复出有望。要求雷中田等人严密看管马鸿宾,并且断了和南京政府的联系,有问题随时汇报。并且还告诉雷中田,各地反蒋势力已经集结,蒋介石覆灭在即。

却说马鸿宾被抓,但马鸿宾还有个叔叔马福祥啊,这老爷子也不是吃素的,他带领西北各势力,向蒋介石报告了情况,蒋介石便让时任潼关行营主任的杨虎城全权处理。

杨虎城接到授权,便立即让马文车放了马鸿宾,并恢复其行政职务,马文车只是称已经放人,但是恢复职务的事却无法办到。杨虎城要的就是这句话,这样派兵进甘肃算是师出有名了,向蒋介石请命出兵,但蒋介石一直不允。

眼见西北各势力正乱成一锅粥的时候,又来了个添乱的,11月,四川的吴佩孚闻着味来了。吴佩孚在北伐战争中失利,自称隐居不问世事,暗地里还是想再次揭竿而起,他来到甘肃天水,表示愿意从中调解一番。雷中田、马文车等人表示愿意接受吴佩孚的调解,便决定迎接吴佩孚来兰州。冯玉祥得知此事,直呼大事不妙。吴佩孚来肯定想集结势力,到时候引来蒋介石的部队,西北就完了。

吴佩孚

吴佩孚是个能人,在他调节下,马鸿宾和雷马二人达成协议,马鸿宾被释放,带部队回老地盘宁夏,马鸿宾回去之后,也不能对雷、马二人进行报复。吴佩孚轻描淡写的完成了这件事,一时受到各势力推崇,复出之事,几乎已经板上钉钉。冯玉祥再担心,甘肃这边事情已经木已成舟,已经脱离了雷中田等人的掌控了。

吴佩孚被众多势力扶持,坐拥西北。

这一下蒋介石坐不住了,这是要造反啊,这不行啊,得派兵镇压了。

结局:

蒋介石先派杨虎城出兵甘肃,后又派马鸿宾也出兵甘肃,以防止杨虎城独占甘肃,但是马鸿宾却只派了少量部队,而杨虎城不是啊,他派出的是孙蔚如第十七师。

南京政府下达的命令,要求讨伐,声势浩大,甘肃地头蛇纷纷附庸,配合陕军进攻雷中田,雷中田部队很快就支撑不住了,溃不成军,节节败退,雷中田趁乱逃往四川、马文车和吴佩孚也趁机逃往北平。

雷马事变到此结束。

陕军进入兰州,杨虎城就开始为入驻甘肃积极准备,但蒋介石是不会让杨虎城得逞的,虽然杨虎城控制了甘肃很多地方,又在重要岗位安插了自己人,到终究没成功。

1933年,蒋介石命胡宗南率中央第一师进甘肃,又让军人出身的朱绍良任甘肃省主席,杨虎城彻底没了希望,被迫退回陕西。

自此,南京政府控制了甘肃,也结束了甘肃十多年的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