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杀人犯马金库:法庭上微笑求死,他的经历比你想象的还要惨

发布时间:2025-08-10 00:20  浏览量:1

2011年,北京朝阳区法院,一个年轻人在被告席上歪坐,面对法官的讯问,他摇头晃脑,嘴角竟挂着一抹古怪的笑意。当法官询问他最后陈述时,他只说了六个字:“希望判我死刑。”

这个年轻人叫马金库,20岁,他用斧头砍死了一对毫无反抗之力的母子。

人们惊愕于他的残忍与冷漠,但追溯他短短20年的人生,那抹法庭上的诡异微笑背后,是一个从未被真正爱过、被世界反复碾碎的灵魂——两个母亲,三个父亲,辗转四个家庭,他却始终是那个多余的人。

马金库最初的名字是钱忠明,1991年生于黑龙江。他的童年记忆里没有温暖,只有父亲赌桌上的疯狂和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很快,父母离婚,他被判给了父亲。那时他还太小,甚至不知道“家”意味着什么。

父亲再娶,继母登场。在街坊邻居眼中,她是位善待前妻之子的好女人;可关上家门,年幼的马金库成了她宣泄戾气的沙包。拳脚相加是家常便饭,工具殴打也非罕见。最重的一次,工具狠狠砸向他的头部,鲜血直流,耳朵就此失聪,他蜷缩在冰冷的地上,无人过问。

小小的马金库曾以为血亲终会庇护自己,可是父亲对这一切充耳不闻,现实让他彻底死心。然而更深的绝望接踵而至——父亲因赌博纠纷杀人,最终被判死刑。那年,马金库才4岁。

父亲死后,继母的虐待变本加厉,两年后,遍体鳞伤、瘦弱不堪的马金库,终于被这个“家”彻底抛弃,送回了生母樊某丽身边。

母亲见到骨瘦如柴、满身伤痕的儿子,心如刀割。此时她已改嫁马姓丈夫,于是给孩子改名“马金库”——这名字寄托着母亲卑微的期盼:希望儿子从此能拥有财富,不再受苦。

母爱短暂地照亮了马金库的生命,他拼命学习,以优异成绩考入当地最好的高中,但学费成了压垮希望的稻草——6000多元的学费让继父勃然大怒,坚决要求他转学免费学校。

母亲为此激烈争吵,甚至咬牙借钱供他读书。然而母亲与继父的女儿出生后,家中氛围更加窒息。看着母亲因自己受尽委屈,马金库最终选择了辍学。为了儿子,母亲再次离婚,带着他和妹妹,漂泊到了北京。

在北京,母亲又一次结婚,19岁的马金库则在朝阳区一家商贸公司找到了搬运工的工作。他以为漂泊的船终于靠岸,却不知这是通往深渊的最后航程。

同事很快知晓了他的过往和身体缺陷,嘲笑、指指点点成了日常,脏活累活全丢给他。生活再次露出了狰狞的獠牙,啃噬着他仅存的尊严,扭曲的种子在心底悄然发芽。

2011年5月22日凌晨,噩梦降临。刚熬完夜班的马金库疲惫不堪,老板却命令他立刻卸货,积压的怨恨瞬间爆发。他溜进厨房,将几十片安眠药投入锅中——只想让大家昏睡,不再使唤他。

老板和同事纷纷因中毒送医。晚上,马金库刚想休息,老板的儿媳妇尹女士又厉声命令他修灯、看孩子。他本能拒绝,却换来一句刺骨的羞辱:“你就一破打工的,有什么资格拒绝?让你来你就来!”

“破打工的”四个字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马金库抓起墙角的斧子,疯狂砍向尹女士,连一旁哭泣的两岁幼儿也未能幸免。行凶后,他拿走老板的钱和银行卡,想回老家看看再轻生,但第二天就被抓。

法庭上,他毫无悔意,一心求死,最初被判死缓,后减为无期徒刑,限制减刑。他至今仍在监狱服刑。

看着曾经乖巧努力的儿子沦为杀人犯,母亲樊某丽的世界崩塌了。她无法理解自己反复破裂的婚姻,竟将儿子推向了如此万劫不复的深渊。

欠债还钱,杀人偿命,马金库必须为他双手染上的鲜血付出代价。然而剥开这极端恶行的外壳,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被原生家庭彻底碾碎的灵魂——父母离异后各自重组家庭,他像皮球般被踢来踢去,在继母的虐待与继父的冷眼中,尊严被彻底剥夺,心理在黑暗中扭曲变形。

马金库的一生,是“多余者”的悲剧。两个母亲,三个父亲,四个家庭,却无一盏灯真正为他点亮。若童年时有人曾温柔地拥抱过那个被打到失聪的孩子,若少年的求学梦未被粗暴掐灭,若成年后能获得一丝尊严……结局会不会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