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为民 | 阿拉善盟政协:党旗高扬戍边志 政协深植为民情

发布时间:2025-08-06 15:57  浏览量:2

阿拉善边境草原上,风里带着牧草的清香,也酝酿着一份特别的温暖。近日,阿拉善盟政协联合阿拉善左旗政协、盟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界别委员深入边境苏木、边防检查站和消防救援一线,开展“服务为民”活动。以党建为引领、以法治为支撑、以文化为纽带,将政协履职的触角延伸至边疆最前沿,在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实践中,书写着“人民政协为人民”的深厚情怀。

党建引领

让初心在边关热土扎根

银根苏木党建阵地的院落里,鲜红的党旗在风中舒展。党员委员与苏木、嘎查、边境派出所的党员同志并肩列队,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铿锵的誓言回荡在戈壁的晨风中。宣誓结束后,嘎查老党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说:“这是咱们苏木党员义务劳动的场景,那时候没有机械,全靠手挖肩扛,就凭着一句‘我是党员我先上’。” 派出所民警小张望着照片里的前辈,轻声对身边的委员说:“现在巡逻有了越野车,但前辈们用脚步踩出的路,我们一直记在心里。”委员们看着墙上“党建引领戍边固防”的标语,听着几代党员的故事,有人悄悄地说:“这才是最生动的党课。”

法治护航

让暖流在牧家警营涌动

银根苏木蒙古包农牧民活动中心内,大家围着长条桌坐得满满当当。杨凯委员对“民间借贷”有关问题进行了专业讲解,并结合民法典解读了相关法律条款。有农牧民举手问:“杨委员,孩子在外打工被欠薪,该咋办?” 杨凯立刻掏出笔记本记下,举着手册逐句解释,并把自己的手机号写在纸上留给大家:“有难处随时找我,法律上门,服务也上门。”

转场至银根边境派出所,杨凯又针对边境派出所工作特点,把《治安管理处罚法》、“群众求助规范”等内容结合案例详细说明。民警小郑的笔记本上,早已密密麻麻记满了重点。从牧区草场到警营哨所,法律手册成了“抢手货”,委员们用专业与耐心,让法治阳光照进边关的每个角落。活动过程中,委员们始终认真记录着农牧民和干警们提出的诉求,从“边关医疗保障”“设立移动兽医站”到“增设太阳能警备灯”,一件件社情民意、提案被仔细梳理。委员们表示,后续将整理报送相关部门,让服务不仅停留在现场,更延伸为长效的保障机制。

书香铸魂

让精神在代际传承中延续

7月30日,书香与警徽的光芒在乌力吉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交相辉映。委员们与边检站干警、消防指战员围坐在一起,开展了一场特别的读书分享会。桌上的书籍里,既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样的理论著作,也有《草原上的英雄故事》等充满边疆气息的读物。一位年轻民警捧着《红岩》,谈起自己入党时的初心:“每次读到革命先烈的故事,就想起穿上警服时的誓言,守好这片土地,就是咱对党的承诺。”分享会的高潮,是以阿拉腾础鲁委员为代表的四位军旅出身委员的“初心分享”。“刚入伍时是骑马和骆驼巡边,冬天靴子结着冰碴,夏天戈壁能煎熟鸡蛋,可看到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其他委员也打开了话匣子:有人说起用骆驼背着书穿越沙漠的巡逻路,有人掏出珍藏的军徽……大家认真倾听着,不时分享自己的感悟,一句句滚烫的话语,让军民同心的情谊愈发醇厚。

同心筑梦

让担当在新时代征程绽放

银根戍边夫妻警务室的门被风撞得哐哐作响,徐乃超夫妻俩正忙着用石块靠顶住门扇。“这风还算小的,前阵子刮‘黑风’,屋子的彩钢顶和太阳能板全被掀走了。” 一位委员说道:“原以为‘不被大风吹倒’是文学里的比喻,到了这儿才知道,是你们用日子写就的真实。”

银根边境派出所的值班室里,民警们正标注次日巡逻路线;消防救援支队训练场上,橙色战斗服浸透汗水的消防员们仍在加练——他们和徐乃超夫妻一样,只是内蒙古漫长边境线上无数戍边人的缩影。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还有千千万万个这样的身影:有的在零下四十度的雪原上踏雪巡逻,有的在沙漠深处的哨所里坚守四季,有的夫妻双双扎根边疆,把家安在离界碑最近的地方。他们用青春守护着祖国北疆的安全屏障,让 “寸土不让” 的誓言在草原、戈壁、雪原上代代相传。

夕阳下,委员们与干警们挥手道别,车窗外的戈壁滩上,巡逻车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晚风掠过草原,仿佛把誓言的余韵、书籍的墨香与牵挂的暖意,都揉进了边疆的星空里——那里,每一颗星星都像一双守望的眼睛,见证着这片土地上,党心民心同心同向,也映照着阿拉善盟政协在助力落实重大任务、服务基层群众的道路上,坚定前行的脚步。(王德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