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具之下,网红经济的信任危机:从旺仔小乔塌房看流量神话的破灭
发布时间:2025-07-30 16:15 浏览量:1
“岛岛的妈妈,我想问一下,你给我刷过几个子?!”
经济实力决定话语权,这句话说的真没错,但是,作为一个粉丝,被喜欢的网红如此嘲讽,我想问一下这些网红的粉丝们,你们开心吗?
笔者是互联网上的土鳖,平常喜欢刷刷美女,看看评论区,刷到旺仔小乔这个千万网红的时候,我根本就不知道她是谁。
只知道她很有实力,和当年的大鹏一样,能够把很多明星请过来给自己站台。
作为一个不了解旺仔小乔的人,说实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人是不是很丑或者很普通,才作秀让自己不露脸的。
毕竟像我有点儿帅,也能够吸引一下别人多看两眼,我不相信在互联网上,她不懂得利用她的颜值优势。
然而在评论区,我发现大家讨论最多的是她的真实身份,和她从来没有露过脸长什么样子的好奇心。
大家好我是旺仔
我在片刻的好奇之后,就迅速划走了。因为我平常在评论区都是找有趣的观点的,而在这个评论区里,我找不到有趣的观点,只感觉身边,围绕着一群乌合之众。
事实证明,她确实当不起这么多人的关注。
当蒙面演唱会的海报被观众愤怒撕下,背后反映的是百万粉丝的觉醒与退场。
2025年7月,抖音2300万粉丝的歌手旺仔小乔,官宣将在上海举办“蒙面演唱会”,票价高达268至968元不等。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短短五天内,她的粉丝数就暴跌了91万,社交媒体账号被禁言,演出被迫延期。
而就在半年多前,曾经的“抖音一哥”疯狂小杨哥,就因虚假宣传被罚没9672.8万元,停播198天,掉粉超1200万,随后的戴绿鱼头套复出,更是沦为全网笑柄。
有人觉得是别人眼红才巴不得他下台,但是真正的原因,是网红本身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支撑不了他庞大的粉丝群体。
一个不修“德”的人,是很容易翻车的。当千万网红的流量神话接连崩塌,我们是否该扪心自问:到底是谁?在追捧他们?
不可否认,千万网红的作品确实好看,但是作品和人品,本来就是不怎么交叉的平行线,我们作为观众开心笑一笑就好,为何要对他们大力支持和无限追捧呢?
直到顶流网红因为蒙面演唱会,再次上演陨落的闹剧时,我才真正清醒,为何会有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这一说。你可以骗得了群众一时,但你骗不了一世。
旺仔小乔策划的“蒙面演唱会”,如同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一石激起千层浪。
这场“全程佩戴特制面具”的演出,将票价分为三档:268元看台票、768元、968元内场票。
官方宣称:“视听效果与艺人相貌无关”,然而,因内场票价比肩一线歌手却只能看个面具,而引发公众的哗然。
有网友犀利地质问:“连脸都看不见,凭什么内场票这么贵?”言下之意是:虽然我没有多少脑子,但是你也不能把我当成完全没有脑子吧。
更深的裂痕其实来自内容根基。据披露的歌单显示,28首演出曲目中,原创的作品仅有7首,其余均为热门歌曲的翻唱。这种“借鸡生蛋”“我翻唱收费同样高”的商业模式,彻底激怒了公众的愤慨之心。
粉丝们用脚投票:官宣后5天之内,旺仔小乔的抖音粉丝狂掉91万,从2344.8万骤降至2253万。一时间,“韭菜”、“交智商税”等词成为了演唱会关联最高的热词。
接踵而来的是人设崩塌。有老粉在直播中提醒她注意隐私保护,竟遭其公然曝光个人社交账号,并引导粉丝攻击。
更有一位自称“榜一大哥”的大冤种网友,晒出聊天记录,控诉刷礼物近80万元后,博主未兑现签名周边和送门票的承诺。
由于旺仔小乔公司的个人独断文化,她的危机公关成为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团队发布的道歉信被技术检测出AI查重率高达97.18%,什么概念呢?就是用这种文章发头条,像笔者这么高的才华,账号都会废掉。
网友嘲讽,除了颜值要带面具,面具之下也没啥文化:“连道歉都要抄袭”。
2025年7月29日,各平台重拳一一落下:微博账号禁言,抖音、小红书禁止新增关注。这场以“艺术创新”为名的流量套现实验,最终以账号商业价值极速下降接近于零而告终。
这让笔者不得不回忆起了去年塌房的亿粉账号“疯狂小杨哥”。
2015年,小杨哥初入互联网平台,注册了“疯狂小杨哥”账号,同年年底,开始在自家客厅架起手机拍摄机械舞视频。
2016年1月,他在快手平台发布了第一条机械舞视频《脱臼》;2018年2月,他在抖音发布了第一条视频,然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又菜又爱玩的弟弟,整蛊的哥哥,严厉的老妈。各种人设十分贴近生活,接连不断的反转也是让观众哈哈大笑,不知不觉中,就崛起了一个亿级粉丝博主的草根神话。
尤其是弟弟的“二哈咬”测质量的方法,直播效果拉满,“三只羊”直播间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小杨哥的坠落轨迹,是在2024年的中秋埋下伏笔。直播间里,他手捧“香港美诚月饼”激情满满推销着:“香港高端品牌,二十年老字号!线下239元一盒,今天三盒只要169!”啪!啪!啪!一盒?再加一盒!再加一盒!
这套路百看不厌,销售额瞬间突破5000万元。
然而谎言很快就被戳穿:所谓“香港老字号”实为广州的代工厂生产,公司成立仅五年,商标注册刚满一年。
更为恶劣的是“澳洲谷饲牛肉卷”事件——其宣称“原切肉”的产品,实为廉价调制肉。
合肥市监局随即展开调查,2025年3月,罚款三只羊6894.95万元,赔付消费者2777.85万元,合计近亿元。三只羊公司被勒令停业整改,昔日的“抖音一哥”,黯然退场。
停播198天后,小杨哥的复出尝试,像个小丑。今年初,某小号直播间出现戴绿鲤鱼头套的神秘人,脖颈处隐约露出的标志性项链让网友眼前一亮:“这就是小杨哥!”直播团队慌忙清空账号。
国内名声差了,那就出海!然而出海一片惨淡,越南直播三小时仅成交42单,新加坡试播遭遇“假货维权联盟”的抵制,账号迅速消失。蝉妈妈数据显示,其粉丝数已流失超1200万,从1.2亿时的峰值跌到了1.08亿。
当信任的基石崩塌,曾经拥护刷票的“家人们”,成了最尖酸刻薄的批评家。
网红经济的结构性病灶
《蜘蛛侠》里说过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当大流量与责任可大可小的网红畸形生态形成,在接连塌房的事件中,暴露的是博主的人品,还是我们粉丝的眼光?
旺仔小乔翻唱鞠婧祎《恋爱告急》时,音乐平台竟标注为“未经许可不得翻唱”,营造其是原唱的错觉,小鞠看到了估计要放下化妆笔,大骂一句她骂了隔壁。
争议发酵期间,其更是公开挂出素人粉丝账号,纵容粉丝网暴。那一句“岛岛的妈妈,你给我刷过几个子。”也让人们知道了岛岛的妈妈并不是千万富翁。
小杨哥团队建立起系统性的欺诈链条,虚构美诚月饼是“米其林大师监制”,牛肉卷以调制肉冒充原切肉,一套套虚假话术经过精心包装,通过情绪操控实现了流量变现。
“我赚够三千万就收手。”
“收手吧,外面都是警察。”
这是成龙与吴彦祖在《新警察故事》中的台词。假如小杨哥赚够三千万就收手,或许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他在我们的心里,还是那个爱情事业双丰收的成功者。然而,人性的贪婪,让他们在金钱的漩涡中迷失了自我。
说回旺仔小乔,她的账号中原创作品占比不足30%,演唱会对他人作品的依赖度高达75%。当流量光环褪去后,专业短板便成为了致命伤,一个两千万的大网红,如果没有原创能力,又是否再次验证了一句话:大师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当专业性不强也能成为千万网红成为一个成功案例,我们是否要扪心自问,这是我们选出来的偶像吗?我们需要这样的偶像吗?
监管利剑之下,除旺仔小乔遭全平台禁言外,温州网红“柴怼怼”因宣称白酒“能抗癌”“治疗三高”内容,名下酒业公司被罚6000元,其茶饮品牌也因虚假宣传再接22万元罚单。
这些案例除了印证着监管正在穿透虚拟与现实边界,还验证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眼睛是否“雪亮”。
当某个粉丝喊出“我花钱看面具?”抵制割韭菜文化的时候,“粉丝觉醒”成为了市场最强劲的纠错机制。一条“花300块看蒙面KTV,不如在家听原唱。”的评论迅速获得十万赞。Z世代消费者正在用理性为“韭菜”正名,戳破这场网红流量泡沫。
监管范式也在升级,网信办“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将“柴怼怼”等账号列为涉企网络黑嘴典型。事前监管、大数据监测、跨部门协作,构成了短视频时代新的治理体系。
对比旺仔小乔的蒙面演唱会,日本歌手Claris因坚持原创获得市场的尊重;主播冯提莫也通过发行原创专辑踏上专业舞台,逐步完成从网红到歌手的身份转化。
与此类似,东方甄选凭借农产品供应链的深耕,在知识带货赛道重建读者信任。
笔者认为,音乐平台需明确翻唱作品的标注,杜绝“原创者隐身”的乱象,不应过分推荐翻唱。MCN机构要建立品控防线——自营品占比提升、第三方检测全覆盖。
当带货行业集体转向价值的创造,才能终结嘴里喊着“家人们”,却把家人当“韭菜”割的恶性循环,避免受人喜爱的疯狂小杨哥变成吃人不吐骨头的“疯狂小羊割”。
回头看,小杨哥团队在整改通报中承诺89项措施,旺仔小乔被禁言之前发布AI道歉信,这些补救在粉丝们的信任崩塌面前,都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
市场用真实的数据说话:小杨哥停播期间粉丝流失千万,复播成为一个传说;旺仔小乔演唱会高价票,在二手平台被抛售,谁买谁傻★……
随着一个个大网红的自掘坟墓,流量至上的逻辑正在逐渐崩塌,新一代的消费者已紧握自主选择权。他们用取关抵制旺仔小乔的蒙面噱头,用投诉揭穿小杨哥的虚假宣传,用法律武器追究柴怼怼的违法广告。
网红经济的下一章,将写在监管法规的完善之下,写在原创内容的厚积薄发之中,更是写在每一个用户,点击“取消关注”的指尖之上。
家人们,带个面具迷不死你?
听说你们都爱上女小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