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研究:22点与23点入睡,健康差距不止一点点!
发布时间:2025-08-02 21:50 浏览量:1
晚睡一个小时,看似没什么大不了,其实身体早就在悄悄埋下“地雷”。
躺在床上还在刷手机,身体已经悄悄抗议了
晚上22点前入睡的人,第二天醒来后精神头更足,脸色也更红润。睡得晚的人,常常一早起床就觉得头重脚轻,像是干了一夜的重活。很多人以为是年纪大了,其实可能只是入睡时间晚了一个小时。
北京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在夜里23点后入睡的人,患高血压的风险明显升高,尤其是中老年群体。研究还显示,心脏病、糖尿病的发病率也在悄悄爬升。而那些晚上22点前上床的人,血压更平稳,血糖也控制得更好。
身体的“生物钟”不是唬人的,它真的像个老旧的钟表,一旦错过了零点前的“正点”,再调整回来就困难多了。
为什么22点前入睡更合算?身体有话说
人不是机器,不能随时开关。身体有自己的节奏,尤其是肝脏和大脑,它们最怕熬夜。晚上22点到凌晨2点,是肝脏“清理垃圾”的黄金时间,这时候入睡,肝脏才能安心打扫。如果23点还在看电视、刷手机,肝脏就得一边打扫,一边应付外界干扰,效率大打折扣。
大脑也一样。白天收集的信息太多,晚上要靠深度睡眠来“归档”。一旦入睡晚,深睡时间变短,第二天记忆力、注意力都会打折扣。
有研究显示,23点后入睡的人,第二天做简单算数题的错误率,比22点入睡的人高出30%。
睡得晚,不只是困,更可能是病找上门
很多人觉得自己年轻,晚睡没事。但身体的账,总是要还的。有些人刚过三十,就开始出现脱发、月经紊乱、胃口差,还有人老是口腔溃疡、反复感冒,这些都可能和长期晚睡有关。
睡得太晚,大脑调节激素的能力变弱,免疫力就跟着下降。女性容易出现经期不规律,男性则可能出现勃起功能问题。有调查显示,长期晚睡的男性,精子活力下降的比例比正常作息者高出两成。
免疫力不强,就容易生病。很多人抱怨秋天一来就咳嗽、过敏,其实春秋换季时,正是身体最需要休养的时候,晚睡只会让身体更疲惫。哪怕只是晚睡一小时,也可能让身体的自我修复力下降。
孩子不早睡,学习再努力也白搭
很多家长强调孩子学习要努力,却忽略了作息时间。晚上23点后还在写作业、上网课的孩子,第二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也下降。上海复旦大学一项研究显示,小学生如果长期晚于22点入睡,数学和语文成绩平均下降了8分以上。
孩子的大脑正在发育,深度睡眠对他们来说像是“营养液”。如果睡得太晚,大脑“喝不饱”,第二天学习自然力不从心。还有的孩子皮肤容易长湿疹、痘痘,抵抗力差,也可能是因为睡得晚,免疫系统跟不上。
睡得晚还吃夜宵,身体更吃不消
很多人晚睡时忍不住吃点东西,特别是炸鸡、方便面、烧烤、可乐这种高油高糖的宵夜。短时间可能没感觉,但长期下来,胃就开始“闹情绪”了。很多人出现胃胀气、胃酸倒流,半夜被噎醒,其实和睡前吃东西脱不了关系。
晚上本该是胃休息的时间,这时候吃东西,就像让已经下班的工人重新回车间加班,时间一长,胃也会“罢工”。不少中年人早上起床总觉得口苦、口干,多数都和睡前吃宵夜脱不了干系。
看似小的差别,心脏最先知道
心脏是个勤快的器官,一天到晚不休息。但它也需要“节奏”。研究发现,晚上22点入睡的人,心率更平稳,心脏的“跳动节奏”像打鼓一样有力。而23点后入睡的人,心率波动更大,甚至容易出现心律不齐。
英国《欧洲心脏杂志》曾有一项研究,追踪8万人,发现入睡时间在22点到23点之间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最低;而入睡晚于23点者,心脏病风险上升12%,女性更明显。
心脏不像脸色那样容易看出变化,它的“抱怨”常常是悄无声息的。有些人年纪轻轻就出现胸闷、心悸,查不出具体病因,很可能就是长期晚睡导致心脏节律紊乱。
睡得晚,皮肤也会“抗议”
皮肤的修复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22点到凌晨2点。如果这段时间还没入睡,皮肤细胞的修复工作就跟不上。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即使护肤品买得贵,脸上的暗沉、粗糙还是没改善。
有研究指出,长期晚睡会让黑眼圈、眼袋加重,女性容易出现皮肤松弛、毛孔粗大,男性则容易出油、冒痘。皮肤其实是身体健康的“天气预报”,一旦作息紊乱,它最先表现出来。
早睡早起,血糖也更听话
糖尿病并不是只有胖人才会得。睡眠时间的改变,也会影响胰岛素的分泌。晚上入睡过晚,会打乱身体调节血糖的节奏。南方医科大学的研究显示,晚于23点入睡的人,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22点前入睡的人。
这不是说晚睡就一定得糖尿病,而是说晚睡让身体更难控制血糖。很多人早上起床后觉得口干、心慌,甚至手抖,大多和血糖波动有关。而这些小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作息,时间一久就可能变成大问题。
睡得早,情绪也少“爆雷”
晚睡的人,情绪更容易波动。一项来自中山大学的研究显示,晚睡者更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甚至抑郁倾向。很多人一大早就觉得心情差,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可能不是生活不顺,而是睡得太晚了。
情绪的问题不光是心理,还和身体里的激素有关。晚上不睡觉,褪黑素分泌不足,肾上腺素飙升,人就容易处于一种“绷紧”的状态。久而久之,哪怕是一点小事,也会变成“压死骆驼”的稻草。
怎么让自己早点睡着?这些办法最实用
想要早点睡,不是光靠意志力。晚上21点后,建议把手机放远一点,关掉电视和强光灯,让房间安静、昏暗。可以泡个温水脚,听点舒缓的轻音乐,身体慢慢放松,自然就容易入睡。
如果总是翻来覆去睡不着,也别过度焦虑。可以尝试吃点香蕉、燕麦粥或者小米粥,这些食物能帮助身体放松。不要喝浓茶、咖啡,也别在晚饭后吃太撑。还有一点很重要,不要等到困得不行才睡,那时候大脑已经过度兴奋,反而更难入睡。
睡得早,身体才有时间修修补补
很多人白天忙得像陀螺,只有晚上才有自己的时间。但身体不是机器,不可能无限消耗。早点睡,其实是在帮身体“打补丁”。只有休息够了,身体的各种系统才能正常运作,就像手机必须及时充电,才能不掉链子。
晚睡就像是长期使用低电量模式,虽然还能用,但速度慢、功能少、容易卡顿。早点睡觉,让身体满电出发,精神自然也跟得上。
表:22点与23点入睡者的健康差异(摘自多项临床研究综合结果)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艳萍,孙建军.睡眠时间与高血压患病风险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4):4351-4355.
[2]刘晶,杨光.睡眠时间与糖尿病发病风险的关系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2):96-99.
[3]周珊珊,陈新.睡眠时间、睡眠质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系[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3,31(3):29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