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高官偷偷给特朗普递话,普京当做行动目标,二次分裂俄罗斯

发布时间:2025-08-02 21:33  浏览量:1

日前,一则来自美国前高官的言论引发国际社会高度警觉。美国前五角大楼副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博斯科,偷偷向特朗普递话,要求特朗普应该抓住时机,直接将普京作为行动目标,在俄罗斯策划政变以推翻普京政权。

这一表态绝非孤立的政治杂音,而是美国战略界对俄罗斯当前困境的研判与操盘的野心。从乌克兰战场的“系统瓦解战”经验来看,美方显然认为通过情报渗透、舆论煽动与地缘施压的组合拳,足以在俄罗斯内部制造权力真空,而普京政权的稳固性,正随着内外危机的叠加,而遭遇前所未有的考验。

俄罗斯的困境,首先体现在地缘影响力的急剧萎缩,大高加索地区的变局尤为典型。作为传统 “南方屏障”,该区域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深刻的重组:阿塞拜疆不仅宣布三年内关闭所有俄语学校,更将里海能源直接输往欧洲,让俄罗斯无法通过以往的能源控制网络,去钳制阿塞拜疆的战略方向。

与此同时,因为一系列的“老大哥”做派,俄罗斯的传统盟友亚美尼亚,加速寻求外部支援,并倒向西方。不仅与美国举行“鹰之伙伴24”联合军演,还将大批俄制防空系统转交乌克兰,并计划启动欧盟入盟程序。这种双重背叛的背后,是俄罗斯因深陷俄乌冲突而导致的战略收缩,大批军费被牵制在乌克兰战场,使其无力维持对高加索的有效控制,昔日的“帝国后院”正沦为土耳其、欧盟,甚至是海湾国家的势力范围。当阿塞拜疆天然气以三倍价格向欧洲出售,当亚美尼亚军校学员开始操练北约制式武器,俄罗斯在南高加索的存在已沦为象征性符号,其作为区域安全仲裁者的角色被彻底清理出局。

战争的迁延不仅消耗着俄罗斯的军事资源,更在其国内引发系统性连锁反应。西方制裁与能源收入波动导致的经济低迷,正通过民生领域的困境传导为社会情绪的暗流。尽管 2025 年 4月的民调显示普京支持率仍维持在82%的高位,但这种数据需置于“战时爱国情绪”的特殊语境下审视,随着征兵动员的持续、社会保障的缩水,以及前线战况的僵持,精英阶层的离心倾向已开始显现。

更值得警惕的是西方舆论战的精准打击:借鉴在乌克兰战场验证的“信任腐蚀”策略,西方通过加密通信渠道向俄境内渗透关于“战争代价”“权力继承”的敏感讨论,利用社交媒体算法放大民生不满,试图在民众心理层面制造“普京政权不可持续”的认知预设。这种信息战不再是简单的宣传灌输,而是如乌克兰空军间谍案所揭示的那样,通过结构性渗透达成对决策层的心理牵制,其效果在经济承压与战场失利的双重催化下正持续放大。

在此背景下,美国前高官关于“推翻普京”的提议便具有了现实操作的想象空间。普京政权的稳定性本质上依赖于“强人权威-地缘成就-社会共识”的三角支撑,而当前三者均出现松动迹象:大高加索的地缘溃败削弱了其“恢复大国荣耀”的叙事;战争持续带来的资源错配动摇了经济基础;西方舆论的渗透则在消解社会共识。一旦美国将对乌 “系统瓦解战” 的经验复制到俄罗斯,比如支持北高加索分离势力、策动军方不满派系、放大经济危机的政治效应。多重危机的叠加很可能突破普京政权的韧性临界点。

历史的教训不容忽视:1991年苏联解体的直接导火索,正是地缘收缩与内部矛盾的共振。如今,当俄罗斯再次面临“边疆失守”与“中心动摇”的双重困境,外部势力的精准介入完全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对于特朗普或任何意图重塑对俄战略的美国决策者而言,将普京列为目标的诱惑显而易见 ,这不仅能一劳永逸地消除俄罗斯这个地缘对手,更能通过推动其 “二次分裂” 确保欧亚大陆的权力真空。

但这种算盘背后潜藏着巨大风险:一个碎片化的俄罗斯可能释放出更多不可控力量,从核材料扩散到区域动荡,其后果将远超决策者的预期。然而,从美国前高官的喊话中,世界已然嗅到危险的气息。当俄罗斯的内外困境被视为可资利用的战略机遇,一场围绕其政权存续的暗战或许已经悄然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