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日友好禁播?电影《731》三度撤档,删减60%仍不过审!

发布时间:2025-08-01 23:36  浏览量:1

2025年7月31日凌晨,超259万人刷新购票APP的手指僵在屏幕上——电影《731》的排片信息再次凭空消失。 这已是这部聚焦日军细菌战罪行的影片第三次临阵撤档,片方仅用“全球预映调整”六字回应,而当天同题材的《南京照相馆》却以38%排片狂揽8亿票房。

更诡异的是,哈尔滨731罪证陈列馆里,影片宣传册仍静静躺在展柜,封面上姜武举着1943年出土铁锹的复刻品,泥土混着暗红色漆斑,像凝固的血泪。

为何一部缅怀历史的电影,就不能上映?日本连历史都不能正视还谈何中日友好?

导演赵林山可能早就预感到这场风暴。十年前他走进陈列馆时,馆长金成民低声警告:“前三位想拍这题材的导演都不在人世了。”剧组香港同事的神秘失踪,更让整个项目笼罩在阴影中。

为还原冻伤实验场景,王志文在零下40℃的实景基地脱光上衣,摄像机拍到他皮肤瞬间结霜的生理反应;

王俊凯减重15斤扮演劳工,一场暴动戏里他高举粪叉冲锋,老茧手掌与飞溅的泥点被镜头放大成抗争符号。

这些“博物馆级”细节却成双刃剑——医学解剖镜头从36组删到12组,黑白画面处理仍被指“过度血腥”,审查意见要求再删60%。

网友的怒火在社交媒体炸出两个极端战场。抖音上“勿忘国耻”弹幕刷爆预告片,有人晒出爷爷的劳工编号:“3513个冤魂等不起80年!”

而另一边,180万条投诉潮水般涌向监管部门,文案高度雷同:“13岁孩子看预告做噩梦”“煽动仇恨破坏中日友好”。数据工程师扒出60%投诉IP来自东京,与日本外务省23条外交抗议形成诡异呼应。

更荒诞的争议来自家长群——有人联名要求禁映,却转头带孩子去看更血腥的丧尸片。“他们怕的不是血,是血淋淋的历史被看见。”一位二战史研究者愤然留言。

资本暗流让这场博弈更加混沌。当中影主控的《南京照相馆》突然提档7月25日,黄金场次铺满全国影院时,《731》的排片表仍是一片空白。

知情人士透露,某国际流媒体平台施压柏林电影节撤片,好莱坞片方更放话封杀海外发行。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或许是龙标的缺失——直到撤档前夜,这部拿到三省宣传部门背书的电影,竟仍未取得公映许可证。

片方十年间抵押房产、243次修改剧本的坚持,终究败给“时机未到”四个字。

Z世代用行动表达态度

在B站,高中生用游戏引擎复原731部队实验室,弹幕飘过“课本里‘惨无人道’四个字太轻了”;

豆瓣小组发起“万人晒史料”活动,00后女孩上传太姥爷的细菌战诊断书,配文“等电影上映,我带您名字一起看”。

这种期待早已超越观影本身,正如导演那句哽咽的话:“我们拍的不是电影,是证据。”

当香港宣布重映1988年《黑太阳731》时,影院座无虚席,片头“友好归友好,历史归历史”的警示语像一记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