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到底是不是非洲黑人兄弟?

发布时间:2025-07-31 21:52  浏览量:1

“我们是被非洲黑人兄弟抬进联合国的”,这话你肯定听过,没准还说过。

那历史性的一票背后,除了非洲兄弟的鼎力相持,还有没有别的故事?

1971年10月25日,纽约联合国总部。关键议题就是“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说白了,就是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赶出去,让我们名正言顺地回去。

当时美国为了保住台湾的席位,搞了个“双重代表权”的提案,想让我们和台湾方面都在联合国里待着。这算盘打得精,但咱们的态度很明确:中国只有一个,想搞“两个中国”,门儿都没有。

所以,当时斗争的焦点,是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两阿提案”——核心内容就是恢复我们的合法席位,驱逐蒋介石集团代表。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投票结果出来那一刻,整个会场都沸腾了。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我们的提案,通过了!

那一刻,坦桑尼亚驻联合国代表萨利姆艾哈迈德萨利姆,这位后来我们都非常熟悉的老朋友,高兴得在现场直接跳起舞来。这一幕,被镜头永远地定格,也成了“非洲兄弟抬我们进去”最生动的注脚。

现在,咱们就看看这76张赞成票。

这里面,非洲兄弟贡献了多少?23票

没错,23票!在所有大洲里,非洲国家投出的赞成票是最多的,占了赞成票总数的三分之一还多。当时非洲独立国家也就40来个,这意味着超过一半的非洲国家都坚定地站在了我们这边。

这23票,分量极重,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捆,也是最重要的一捆稻草。 说他们是“抬”我们进去的主力军,绝对不为过。没有他们,这事儿成不了。这份情,我们记一辈子,也得还一辈子。

但是,朋友们,数学题还没算完。76减去23,还剩下53票呢。这53票,又是从哪儿来的?

这才是今天我想跟你聊的,那个更复杂,也更能看清世界真实运转逻辑的另一面。

首先,是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和同志们。虽然那会儿中苏关系已经闹得很僵了,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全都投了赞成票。这是意识形态和国际战略格局决定的,没什么好说的。

再来看,真正让美国傻眼的,是他们自己阵营的“后院起火”。

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 你没看错,这些响当当的北约成员,美国的核心盟友,齐刷刷地投了赞成票。

这是为什么?难道是他们突然良心发现,觉得新中国好?

当然没那么简单。国家与国家之间,利益才是永恒的。

法国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戴高乐总统早就看透了,一个拥有当时世界上四分之一人口的大国,你不可能永远假装它不存在。所以法国投赞成票,顺理成章。

而英国,这个老牌“搅局者”,向来奉行实用主义。他们早就嗅到了中美关系即将解冻的味道。就在那次投票前的三个月,1971年7月,一个叫基辛格的美国人,戴着墨镜,秘密地从巴基斯坦飞到了北京。

这事儿在当时是绝密,但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各国精明的外交官们都看懂了,美国人自己都准备跟北京握手了,我们这些当小弟的,还傻乎乎地跟着反对,图啥呢?所以,精明的英国人、加拿大人、意大利人,都选择了顺水推舟,卖我们一个人情。

你看,非洲兄弟的帮助,是雪中送炭的真情;而西方阵营的分化,则是我们自身实力不断增强,以及国际格局风云变幻的必然结果。

咱们中国,早就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了。我们有了原子弹、氢弹,我们把卫星送上了天。一个独立自主、有强大实力的新中国,已经成了国际舞台上谁都无法忽视的存在。

所以,乔冠华同志在联大现场开怀大笑的那张照片,笑的不仅仅是胜利的喜悦,更是对整个世界格局变化的了然于胸。那是一种“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的豪迈。

聊完了五十多年前的旧事,咱们得回到现实。毕竟,咱是聊时政的,不能光说古。

现在是2025年7月,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当年那句“非洲兄弟抬我们进去”的口号,在今天还有没有新的意义?

当然有,而且意义更深了。

如果说1971年的“抬”,是政治上的相互支持。那么今天,这种“抬”,已经融入了经济、文化、科技、安全的方方面面。

去年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你看看那场面,几乎所有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都来了。咱们拿出的合作方案,都是实打实的。不像某些西方国家,口惠而实不至,今天承诺给你几个亿,明天又附加一堆政治条件。

咱们在非洲修的铁路、公路、港口、大坝,那是肉眼可见的。肯尼亚的蒙内铁路,让原来十几小时的行程缩短到四个多小时;埃塞俄比亚的亚吉铁路,让这个内陆国有了出海口。这些项目,你跟当地老百姓聊,他们脸上的笑容是装不出来的。

当然,这几年,西方媒体,特别是美国,一直在炒作所谓的“中国债务陷阱论”。说我们给非洲兄弟贷款,是要控制他们。

这事儿,咱们得客观看。非洲国家的债务问题,是个历史遗留的复杂问题,主要债权人恰恰是西方国家和他们控制的国际金融机构。咱们的贷款,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是“鱼竿”,不是“鱼”。

而且,最有发言权的,是非洲人自己。 你去听听非洲领导人在国际场合的发言,他们反复强调,中非合作是平等的,是他们自主的选择,不需要西方来指手画脚。

就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又搞了个“民主峰会”,拉着一帮盟友想在人权问题上围攻我们。你再去看联合国的投票,绝大多数非洲国家,要么支持我们,要么保持中立, 明确反对我们的寥寥无几。

这说明什么?

说明当年的那份情谊,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不但没有褪色,反而扎根得更深了。这种支持,不再仅仅是出于意识形态或者“第三世界”的兄弟情,而是建立在实实在在的共同利益之上。

非洲需要发展,需要技术,需要一个不附加政治条件的合作伙伴,而中国,正好能提供这些。我们需要的,是广阔的市场,是稳定的资源供应地,是在国际舞台上相互支持的伙伴。这是一种“双向奔赴”

咱们再往深了说一层。

今天这个世界,不太平。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某些大国天天想着“脱钩断链”,搞小圈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和非洲的团结,就显得尤为珍贵。

我们和非洲国家,在很多全球性议题上,都有着共同的语言。 比如,我们都主张多边主义,都认为应该由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我们都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我们都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有更大的发言权。

这种共识,让我们在今天的联合国里,依然是天然的盟友。我们支持非洲增加在安理会的代表性,非洲朋友们也在涉及我们核心利益的台湾、新疆、香港等问题上,给予我们宝贵的理解和支持。

所以,回到我们最初的那个问题:把中国抬进联合国的,到底是不是非洲黑人兄弟?

现在,我想我们可以给出一个更完整,也更负责任的答案了。

是,但又不全是。

“是”,因为非洲兄弟那2 3张铁票,是决定性的临门一脚,是兄弟情谊的最高体现,我们永远感恩戴德。

“不全是”,因为那场伟大的外交胜利,同样离不开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超智慧,离不开中国自身实力的支撑,也离不开国际格局变化带来的历史机遇。那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