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男孩因饮冰饮离世,医生警示:勿再犯此类错误!

发布时间:2025-07-30 16:53  浏览量:1

最近,一则让人心痛的新闻在朋友圈疯传:一个仅仅19岁的男孩,在大热天喝了一瓶冰镇饮料,竟然突发心脏骤停,送医不治。

医生在抢救室里抱头痛哭:“如果早点知道这个风险,孩子也许就不会走!”这个悲剧让人揪心,但更重要的是,背后的健康隐患,可能就藏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尤其是中老年人,更要注意。虽然这个事件发生在年轻人身上,但诱因却是我们日常最常见的生活习惯之一——喝冰的东西。

天气一热,冰镇汽水、冰啤酒、雪糕、冰西瓜,很多人都想靠这些“凉快”一下。但你可能不知道,这样做,其实对身体是一种“冷暴力”,有时候甚至能要命。

冰饮背后的“冷杀手”

很多老年人以为自己身体结实,吃点冷的、喝点凉的没什么大不了,甚至有人觉得“吃点冷的能降火”。但其实,冰饮带来的刺激,不是“降火”,而是“伤身”。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温暖的炉子,正常体温在36℃到37℃左右。这个炉子一旦被冰水猛地泼上一桶冷水,就像烧红的铁锅突然被冷水泼上去,会“炸锅”一样,身体也会受到强烈刺激。

当冰冷的液体快速进入胃部,会让胃部的血管骤然收缩,轻则引起胃痉挛、腹痛、腹泻,重则可能诱发心脏问题,甚至猝死。

尤其是天气炎热、身体本身比较疲劳的时候,冷饮带来的刺激更容易引发意外。

为什么心脏最容易“中招”?

心脏是个非常敏感的器官,它对外界的温度变化、情绪波动、饮食刺激都非常“在意”。当大量冰冷的饮料快速进入体内,会让胃部神经受到强烈刺激,这种刺激会通过迷走神经传导到心脏。

迷走神经是人体内一条重要的“高速通道”,它连接着胃肠、心肺等很多重要器官。冰饮的刺激就像突然踩了刹车,让心脏一下子“打了个冷颤”,严重时会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尤其是中老年人,本身就可能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不齐等毛病,稍微一个刺激,心脏就可能“罢工”。

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有心脏基础病,平时没表现,一旦被冰饮刺激,就可能一下子出大事。

冰饮不是“降温利器”,而是“健康隐患”

很多人以为,天气热,喝点冰的能降温。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喝冰饮只能让口腔和喉咙短暂感觉凉快,但身体的核心温度并不会因此下降。

相反,身体为了维持“恒温”,会自动调动能量去“加热”肚子里的冷东西。

这样一来,反而增加了身体的负担,加快新陈代谢,引起出汗、血管扩张、心跳加快。表面上凉快了,实际上身体更累了。

而且,这种冷热交替的刺激,对身体的伤害是缓慢但持续的,就像一根针天天扎,迟早出问题。

夏天到底该怎么喝水?

很多中老年朋友都习惯喝茶、喝水,但一到夏天,冰镇的凉白开、冰绿茶、冰啤酒就成了“新宠”。但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可取。

正确的方法是:夏天喝水,要温热不烫,最好维持在40℃左右。可以喝温白开水、淡绿茶、菊花水,也可以喝点自己煮的绿豆汤、苦瓜水、荷叶水等。

这些饮品既能解暑,又不会伤身,是夏天养生的好选择。

千万别一热就猛灌冰水,尤其是从户外回家后,身体满身是汗、心跳加速,这时候喝冰水最危险。

就像一辆刚跑完高速的车,不能立刻泼冷水去洗车一样,人也不能猛地降温。正确做法是,先坐下休息几分钟,等心跳平稳,再慢慢喝口温水。

有哪几类人尤其不能碰冰饮?

虽然冰饮对每个人都有风险,但有几类人尤其要小心,可以说是一口都不能喝。

第一类是心血管病人。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群,冰饮容易诱发心绞痛、心律不齐,甚至心梗。

特别是天气闷热、出汗多的时段,心脏负担加重,哪怕一瓶冰汽水都有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第二类是胃病患者。胃寒、胃炎、消化不良等人群,喝冰饮就像在伤口上撒盐,不但引起腹痛、呕吐,还容易让炎症反复发作。

第三类是糖尿病人。冰饮多是含糖饮料,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而且糖尿病人末梢神经反应慢,身体对冷刺激的反应迟钝,更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出问题。

第四类是老人和孩子。老年人身体调节能力弱,孩子身体还没发育完全,一个猛地刺激很容易“闪着”。哪怕是冰西瓜、冰饮料、凉菜,也一定要“热一热”或者放一会儿再吃。

夏天怎么吃才安全又健康?

很多人说,夏天没胃口,不想吃饭,只想吃点凉的。其实胃口不好,恰恰说明身体已经“中暑”了,不是凉吃能解决的,反而要“温补”。

夏天饮食最重要的原则是:“清淡、温热、少油、多水”。可以多吃一些含水量高的食物,比如冬瓜、黄瓜、西红柿、丝瓜、苦瓜这类蔬菜,也可以吃点绿豆、薏米、百合煮粥,既能养胃,又能解暑。

水果方面,西瓜虽然解渴,但属“寒性”水果,吃多了容易伤脾胃。可以适当吃点温和型的水果,比如苹果、香蕉、葡萄、桃子,但也不要冰着吃。

主食方面,推荐大家多吃粗粮,比如玉米、红薯、燕麦、小米等。这些食物不仅营养丰富,还能帮助控制血糖、改善肠道健康。夏天人体代谢快,消耗大,这些粗粮能提供更稳定的能量。

喝冰饮后不舒服,身体会有哪些“提示”?

很多人喝完冰饮后会觉得“挺爽的”,但其实身体已经在报警了。有的人会突然感觉心口发紧、呼吸不畅、头晕眼花,有的则会出现腹痛、腹泻或者全身无力。

这些都是身体在告诉你:太冷了,受不了了。如果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立刻停止再吃冷饮,改喝温水,热敷腹部,必要时要及时就医。

不要以为年轻人不会中招。那个19岁的男孩,就是被“冰”了一下,心脏没挺住。中老年人身体本就不如年轻人,再加上慢性病缠身,更要管住嘴,保护好自己。

结语:这个错误,咱们再也不能犯了!

夏天确实热,但身体不是冰箱,不能靠“冰”来降温。一口冰饮,也许就是对身体的一次“重击”。尤其是咱们中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很多时候经不起一点刺激。

别让一时的“爽快”,换来一辈子的后悔。这个错误,咱们可千万别再犯了。养生不是多花钱,而是在日常生活里多留个心眼,该热就热,该凉就凉,顺着身体的节奏来,才能健康长久。

饭要热着吃,水要温着喝,健康才是最重要的清凉。

参考文献:

1.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23》.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 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 《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手册》.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1.

3.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消化系统常见病防治指南》.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