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文明互鉴长河,书博会“陆海之约”专题展诠释陆海内涵

发布时间:2025-07-29 02:54  浏览量:1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赵欣 尹诗语 实习生 刘名扬

以翰墨为舟,穿行文明互鉴长河,溯源古丝路驼铃帆影,钩沉文明交融星火。第33届书博会期间,位于主会场重庆国博中心的“陆海之约——以出版力量推动陆海文明互鉴”专题展成为现场一大亮点,吸引了大量观众驻足观看。通过现场丰富的主题图书展陈、重点图书推介、相关文物展览等多元形式,观众得以沉浸式体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的发展成就,感受陆海文明千年交流的壮阔历史。

走进“陆海之约”展馆,迎面而来便是位于中央的一组名为“陆海之城”立体视觉艺术装置。利用悬挂的多组LED灯箱,该装置多角度、多层次地介绍了包括中国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在内的6个全球大型世界级城市群,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艺术美感。

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33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市民趁着周末前来逛展、购书。记者 尹诗语 摄

展馆四周,环绕设置了包括“陆海十年——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陆海千年——文明互鉴 陆海情缘”“陆海之阅——以书为媒 畅读陆海”在内的三大主题展板。此外,悬挂于展馆的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图,为读者清晰地勾勒出古丝绸之路、16世纪新航路,系统梳理了从古丝绸之路至今的千年文明交流脉络。沉浸式流连于展馆中,仿佛跨越了千年的古丝路,穿过漫漫黄沙、无边戈壁和汪洋大海,感到陆海的约定带给人们的磅礴力量。

其中,“陆海之阅”展板重点推介了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四部曲”,包括《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今日简史》《智人之上》四部著作,以及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陆海主题相关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展板还依托历史学家侯杨方的著作《这才是丝绸之路》,围绕“丝绸之路的线路怎么走?”“丝绸之路是横穿沙漠吗?”“丝绸之路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骆驼吗?”“丝绸之路的终点在哪里?”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析。

展馆现场陈列的上千本“一带一路”主题相关书籍尤其令人印象深刻。有近年来出版的《重庆传》《哈密传》等“丝路百城传”丛书,也有《锡兰现代史》《印度现代史》《加纳史》等来自重庆出版社旧藏的相关图书。其中,《重庆传》等“丝路百城传”丛书是中国出版界第一套,也是迄今唯一一套大型城市传记丛书,于2017年由中国外文局正式启动。丛书旨在以史学精神、文学笔法记述这些城市,深入解读城市性格,展示城市文化底蕴。迄今已出版国内外城市传记40余种,产生了广泛影响。

旧书新知,启迪未来。令不少读者眼前一亮的,还有现场展出的众多罕见旧书。其中,元代医学家忽思慧所著的《饮膳正要》尤为瞩目。尽管书页已经泛黄,但作为“中国首部饮食营养学专著”的它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还是让正在翻阅的市民爱不释手,甚至掏出手机一页页翻拍留存资料。此外,展台中心的文物陈列区,还展出了宋代的马可·波罗瓶和元代的青花盖罐,文物与相关图书相互映衬,让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纸上的历史”与“手中的文明”。

“‘陆海之约’专题展让大家耳目一新,我很喜欢。”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发行经理于丹告诉记者,专题展让他感受到祖国的繁荣富强,“我们从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发展而来,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我们在新时代稳步向前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透过展馆的典籍长廊,我们愈发全面理解了陆海内涵,我想这个特别的展览,彰显了我们出版界砺笔春秋、担当如磐的使命。我也是出版人,与有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