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迎来“贵客”!当着冯德莱恩等人的面,中方把话说得很明白
发布时间:2025-07-27 19:46 浏览量:1
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五十年间,中欧关系历经风雨,稳步前行。从最初建立外交关系,到后来升级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双方合作成果丰硕。双边贸易额从建交时的24亿美元一路飙升至去年的7858亿美元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连通欧洲26个国家的229个城市,成为中欧经贸往来的“钢铁骆驼”。在新兴领域,诸如绿色发展、人工智能等方面,双方同样展现出广阔的合作前景,已搭建起70多个磋商和对话机制。
冯德莱恩(资料图)
但近年来,中欧关系也面临挑战。在经贸层面,2024年以来,中欧在电动车、医疗器械等关键产业出现局部贸易摩擦。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反补贴税,试图保护本土产业。在政治方面,欧洲政治风向右转,“去风险”论调甚嚣尘上,欧盟在部分问题上受美国影响,对中国政策出现摇摆。俄乌冲突爆发后,欧盟将中国对冲突的立场与中欧关系挂钩,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停止所谓“规避制裁”行为并减少与俄经贸往来,而中国始终秉持劝和促谈的独立立场。
在与欧盟高层的会面中,中方领导人就中欧关系未来发展提出三点重要主张。
其一,坚持相互尊重,巩固伙伴关系定位。长期以来,欧盟对中国存在“三重定位”,将中国视作合作伙伴的同时,又当成“竞争者”与“制度性对手”。这种自相矛盾的定位,使得欧盟在对华政策上难以保持灵活,阻碍了双边关系发展。与之不同,中国始终将欧洲视为世界重要一极,坚定支持欧盟战略自主与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应摒弃意识形态偏见,尊重中国核心利益与重大关切,只有如此,才能筑牢中欧关系发展根基 。
其二,坚持开放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摩擦。中欧经济联系紧密,在经贸领域共同利益广泛。面对贸易摩擦,中方采取务实策略。以电动汽车贸易争端为例,中方一方面通过技术磋商、提出“最低进口价格”方案等市场化手段,构建中欧电动汽车产业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对欧盟部分商品加征反倾销税,促使欧盟重新权衡相关政策。这一系列举措表明,中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积极推动中欧利益协调 。
欧盟(资料图)
其三,践行多边主义,维护国际规则秩序。在国际事务中,中欧应携手维护多边主义,捍卫联合国核心地位与国际关系民主化。面对地缘热点问题,中国倡导“标本兼治”的政治解决方案,反对一味施压、威胁。欧盟需明白,在国际秩序维护上,中欧有着共同责任,应通过合作而非对抗的方式推动问题解决 。
冯德莱恩在会晤中表示,中欧合作加深的同时,不平衡现象减少,双方来到“转折点”,需承认各自关切并寻求解决方案 。她还强调,欧盟不寻求与中国“脱钩断链”,欢迎中资企业赴欧投资,愿在多边主义、应对全球性挑战及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上与中国加强合作 。此次峰会上,中欧在气候变化领域达成重要共识,共同发布《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承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召开前提交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携手推动绿色转型 。在出口管制问题上,双方也达成新共识,同意建立升级版机制以快速化解矛盾 。
当下,欧盟面临诸多现实难题。经济层面,内部经济复苏缓慢,制造业萎缩,绿色转型进程受阻。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欧盟急需拓展外部合作,增强自身产业竞争力。地缘政治方面,欧盟虽与美国保持联盟关系,但在诸多国际事务上,美欧立场并非完全一致。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双方贸易摩擦不断。如今,特朗普再度威胁将关税提高至30%,欧盟在与美国的贸易博弈中处于被动。
港口贸易(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