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爱跪行千里雪原,19岁病逝他乡,湘西王终生为她守灵立墓!
发布时间:2025-07-27 02:56 浏览量:1
在湖南凤凰的山坡上,有一座形状奇特的墓。
墓不像常见的圆丘,也不是碑楼,而是棺材的模样,斜斜立着,前方跪着一个女子雕像,双手紧紧抱住棺身,头埋在上面,像是痛哭,又像不舍离去。
不少游客初看时都觉得不舒服,有人甚至指责这是对女性的不尊重。
可等导览员讲完故事,再回头一看,几乎人人沉默。
那不是一个下跪的女人,而是一个为爱万里追随、在荒野中与丈夫共生共死的藏族少女。
她跪的,是她此生最爱的男人,她跪的,是他们一起走过的九死一生。
墓主人,是民国湘西王陈渠珍。女子的名字,叫西原。
他们的爱情,写成了一本书,也刻进了墓碑,更留在了他五个亲生女儿的名字里。
01
1909年,27岁的陈渠珍随援藏军进藏,肩负保边御敌之责。
在一次藏地贵族家做客时,他第一次看到“拔竿”表演,藏族女子骑马飞驰,从地上拔起一根又一根的竹竿,靠的是骑术、眼力和胆识。
其中一个女孩,连续拔起五根竿子,技压全场,她身形矫健,动作利落,虽容貌不算出众,却神采飞扬,让人移不开眼。
他问身边人:“这是谁家的女儿?”
答曰:“彭错家的侄女,叫西原。”
一句赞叹,没想到换来了一桩婚事,第二天一早,西原便被送到了他家门口。
藏地风俗率真,男女之间若有属意,便可成亲。女儿愿意,父母点头,这桩姻缘就算定了。
陈渠珍没拒绝,他没想太多,也觉得这是个妙人。
从此,这个骑马拔竿的藏地女孩,成了他身边的人。
刚成亲时,两人语言不通,习惯不同,可西原总是笑着听他说话,听不懂也不急,照样围着他打转儿。
他打仗,她跟着。
他吃药,她守着。
他失落,她就握着他的手说:“我能耐得住苦,你怕什么?”
陈渠珍没想到,自己会动心动得这么快,他出征波密时,西原执意跟着。别人劝她:“你一个女孩子,打什么仗?”她不答,只带了马、弓和干粮,跟着队伍就走了。
战场上,她不拖后腿,甚至在一次突围中救了他的命。
他们被敌军追赶到山崖边,眼看无路可逃,西原第一个跳下,然后仰头对他说:“快跳,我接你。”
他犹豫不决,她已伸开双臂,那一跳,他摔下来,她真接住了,自己却摔伤了胳膊。
多年后他写道:“若无西原,命休矣。”
021912年,清廷倒台,西藏援军发生哗变,陈渠珍身陷漩涡,决定带着湘黔籍士兵突围回内地。
115人,带着简单装备和一点干粮,踏上了逃亡之路,西原自然跟着,一句话也没多说。
这一路,他们翻雪山、过通天河、穿羌塘草原、走戈壁沙漠,遭遇暴风雪、食物断供,还有士兵内斗、相互杀戮。
最难时,他们杀了骆驼,吃生肉,火种耗尽,干粮吃光,最后甚至有人提议吃人。
西原眼看着自己的亲族在战乱中死去,强忍悲痛继续走,她主动去狩猎,捕野驴、狼群,晒成肉干,一点点分给大家吃。
她自己不吃,留给陈渠珍。
“我可以三天不吃,但你不行。”
“你若死,我活着也没意思。”
陈渠珍听完,泪流满面。
七个月后,他们抵达青海湟源,原本的115人,只剩下7人。
西原也瘦得脱形,脸色苍白如纸,眼睛却依然明亮。
他们到了西安,本想筹点钱回湘西,西原却病倒了。
一开始只是发烧,后来身上出疹,呼吸急促,医馆诊断是天花。
在当年,这是一种几乎没有治愈希望的病。
陈渠珍急疯了,四处求医,西原却越来越虚弱,一天,她梦到母亲喂她糖水,醒来后对丈夫说:
“梦里喝糖水,是要走的预兆。”
她笑着对他说:“我不怕死,只怕你难过。你要好好活,帮我回家看看凤凰的水和山。”
没多久,她真的走了,年仅十九。
陈渠珍痛不欲生,他花尽所有积蓄,为她买棺、置寿衣、请人沐浴装殓。
她的灵柩被暂厝在雁塔寺,他每天前去抚棺痛哭。四周人听见他哭声,都不忍心多看一眼。
他写下:“予述至此,肝肠寸断矣,复何言哉。”
西原走后,陈渠珍陆续再娶,也育有十几名子女。但无论娶谁,他心里始终装着西原。
他唯一的著作《艽野尘梦》,写的不是官场风云,而是和她在雪原中并肩逃亡的日子。
他规定,家中每一个孩子提到西原时,必须称呼“妈妈西原”,否则他会沉下脸,谁也劝不动。
他的五个亲生女儿,名字里全带一个“元”字:元芳、元芬、元青、元吉、元景。
“元”,是“西原”的“原”。
他用这种方式,把西原放进每一个后代的名字里。
晚年时,他很少再提笔。有人问他为何不再写书,他摇头:“那本书,已经写完了。”
写完《艽野尘梦》那天,他失声痛哭,子女们吓坏了。他们后来才知道:那是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放声为她痛哭。
1952年,陈渠珍因喉癌去世,终年71岁。他没留下遗言,但家人知道他的心愿:想和西原合葬。
可那时西原的墓地已被毁,他的骨灰只能暂放长沙。
直到2012年,后人将他的骨灰迁回凤凰。
新墓落成,正是如今游客看到的那一座:棺材形状,前方女子跪地痛哭,双手抱棺。
雕像落成那天,墓穴中飞出两只蝴蝶,一黄一黑,在空中盘旋数秒,飞入山林。
有人说,那是他和她,再次相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