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例吹空调去世!医生一再强调:三伏天吹空调,要警惕这3点!
发布时间:2025-07-26 14:05 浏览量:1
盛夏三伏,酷热难耐,空调几乎成了“续命神器”。可就在大家贪图一时清凉时,却频频传来令人揪心的消息——“又一例吹空调猝死!”
你有没有想过,空调明明是现代生活的恩物,为何还会和死亡挂上钩?难道只是巧合?还是我们忽视了某些潜藏的健康隐患?
有不少人中午在空调房里打个盹醒来后,头昏脑胀、四肢无力,甚至胸口发闷、心跳加快,感觉整个人像从冰窖里爬出来。有人以为只是“空调病”小毛病,可殊不知,这或许是严重疾病的“前哨信号”。
特别是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的人群,身体对温差和冷刺激的耐受力更差,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心脑血管事件、呼吸系统问题,甚至猝死。
空调,并非“罪魁祸首”,但不正确的使用方式,的确会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尤其在三伏天,这一年中阳气最盛、体能最弱的时节,人体更容易被“寒邪”侵袭。“吹空调猝死”的真实案例背后,隐藏的是现代人生活习惯的漏洞和健康管理的短板。
从医学角度看,三伏天是自然界阳气最旺、人最容易出汗排毒的时段。这个时候若长时间待在低温空调房,皮肤毛孔收缩,汗液无法正常排出,“寒湿”堆积体内,正气受阻,极易引发中暑、急性心梗、脑卒中、肺部感染等急症。
我们来看看这些年频发的案例,大多都有以下共同点:室内温度开得太低、忽冷忽热、穿着单薄、夜间长时间直吹风口。
有些人说:“我年轻身体好,不怕吹空调!”可年轻并非免死金牌。近年来,不少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突发心梗、脑出血送医的新闻屡见不鲜。
空调并不是不能用,而是要用得科学、用得健康。医生提醒,三伏天吹空调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不要让温差过大。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7℃以内比较合适,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避免冷空气直接吹向身体,特别是头部、颈部、腹部。
第二,注意补水和排汗。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体内水分流失快,还容易造成代谢紊乱。多喝温开水、适量运动、适时开窗通风,有助于保持体内阳气流通,避免寒气郁积。
第三,莫过夜直吹。晚上睡觉前可定时关闭空调,或使用睡眠模式,同时盖好被子,保护好肩颈和腹部。夜间身体防御能力最弱,冷风侵体最容易出事。
还有一点常被忽略,那就是空调清洁。空调滤网若长期不清洗,容易积聚灰尘、霉菌、病菌,反复循环污染空气,诱发过敏性鼻炎、哮喘、肺部感染等呼吸道疾病。每年夏天开始使用前,彻底清洗一次空调非常有必要。
健康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每一个不起眼细节的积累。三伏天正是养阳护体的关键时期,我们不能让“贪凉”成为健康的拦路虎。中医讲“春夏养阳”,现代医学也强调季节性生活节律,顺应自然、合理用冷,才是夏日养生的核心。
不少人喜欢在空调房里吃冷饮、喝冰水、穿短裤、光脚踩地,这些行为在短时间内带来快感,但长期下来却是在掏空身体的“元气”。阳气一虚,百病易生。尤其对女性来说,长期贪凉还容易导致宫寒、痛经、不孕等问题。
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也是自己的,没人能替你“吃苦”或“吃亏”。与其病了才后悔,不如提前预防。从今天开始,给身体多一点“温暖”,少一点“刺激”,或许就能避开那些突如其来的悲剧。
空调,是夏天的朋友,更得是健康的伙伴。别让清凉变成终点,别让舒适变成隐患。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用更聪明的方式,守住健康的底线,让凉爽与安全同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报告(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2. 《空调相关疾病的防治建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 《三伏天健康风险与防治》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
4. 《心脑血管病高发的季节性研究》中国循环杂志
5. 《空调环境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分析》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研究
6. 《夏季高温与猝死事件关系探讨》中国急诊医学杂志
7. 《关于“空调病”的临床表现与识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8. 《中老年人夏季健康管理指南》中国老年保健协会
9. 《常见慢性病患者夏季注意事项》国家慢病防控中心
10. 《空调使用与呼吸疾病关系研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