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退休老头都不愿和老伴出门旅游,我和老伴旅游3次彻底明白了
发布时间:2025-07-26 02:26 浏览量:1
老周把最后一片降压药塞进药盒时,李淑琴正对着镜子试穿新买的碎花衬衫。“你说我穿这件去桂林怎么样?拍照肯定好看。” 她对着镜子转了个圈,夕阳透过纱窗在她银白的发丝上镀了层金边。
老周把药盒塞进旅行包最里层,含糊地 “嗯” 了一声。阳台的茉莉开得正好,他忍不住又浇了遍水,心里盘算着这趟出门得拜托邻居帮忙照看花草。退休三年,他早把日子过成了精准的钟表,每天六点起床打太极,八点吃早餐看报纸,下午雷打不动摆两盘象棋,这样的生活被打乱让他浑身不自在。
“明早七点的火车,你闹钟定了没?” 李淑琴把叠好的 T 恤塞进行李箱,“我特意订了靠窗的座位,能看风景。” 她的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手机屏幕还亮着,是桂林山水的壁纸。
老周皱了皱眉:“定了定了,你都问八遍了。” 他蹲下身检查行李箱,突然指着角落里的折叠凳:“带这个干嘛?占地方。”
“爬山累了能坐啊,你膝盖不好忘了?” 李淑琴抢过折叠凳又塞回去,“我查攻略说阳朔的山特别陡。”
老周没再反驳,只是默默把自己的护膝也塞了进去。
凌晨五点半的火车站已经人声鼎沸,李淑琴拉着行李箱健步如飞,老周背着沉甸甸的双肩包跟在后面,额头上很快渗出汗珠。“慢点走,又不赶时间。” 他喘着气说。
“火车可不等人!” 李淑琴回头朝他招手,发梢随着脚步轻快地跳动,“你看那对老夫妻,都七十多了还拉手呢。”
火车启动时,李淑琴立刻掏出提前准备的零食袋,有卤蛋、饼干还有削好的苹果。老周从包里翻出老花镜和报纸,刚看了两行就被推了胳膊:“你看外面的云像不像棉花糖?”
他抬头瞥了一眼:“像棉被,我再睡会儿。” 说着往椅背上一靠,没多久就发出了轻微的鼾声。李淑琴看着他鬓角的白发,悄悄把自己的披肩盖在他身上。
到桂林的第一晚,李淑琴就闹了个小插曲。她在酒店楼下的特产店看到卖桂花糕的,兴冲冲买了两盒,回来发现老周正对着行李箱发愁 —— 他特意带来的降压药落在了火车上。“你怎么不早说!” 李淑琴急得直跺脚,拉着他就往附近的药店跑。
深夜的街道飘着桂花香,老周被她拽着快走,嘴里不停念叨:“明天再买也行,你看这都几点了。” 李淑琴却没放慢脚步:“降压药能耽误吗?你忘了上次血压高晕得多吓人。” 找到药店时,她额头的碎发都被汗水打湿了,老周看着她认真核对药名的样子,突然没了脾气。
第二天去漓江竹筏,李淑琴特意穿了新买的蓝布衫,说要和山水配成一幅画。老周却全程提不起兴致,竹筏在水面晃悠时,他紧紧抓着扶手,脸色有些发白。“你看那山像不像骆驼?” 李淑琴指着远处的山峰,他却从背包里摸出个塑料袋:“刚买的糯米鸡,你趁热吃。”
竹筏靠岸时,李淑琴发现老周的手心里全是汗。她想扶他上岸,却被他躲开:“我没事,就是有点晃。” 走在岸边的步道上,她兴奋地给老周讲刘三姐的故事,他嗯嗯啊啊地应着,脚步却越来越慢。后来李淑琴才发现,他为了陪她坐竹筏,早上特意少吃了降压药。
晚上回酒店,李淑琴翻出手机修照片,老周坐在窗边看地图:“明天去龙脊梯田要坐两个小时车,你晕车药带了吗?” 她愣了一下:“我没说要去梯田啊。” 他指着地图上的标记:“你攻略上画了个星星。”
第二次厦门之行,是李淑琴软磨硬泡才成的。出发前一晚,她在客厅铺了一地的攻略,老周蹲在旁边帮她整理:“鼓浪屿要走很多路,我把你的护膝找出来了。” 她抬头看他,发现他鬓角的白发又多了些。
在鼓浪屿的那天,阳光格外烈。李淑琴拿着小红书按图索骥找网红打卡点,老周背着双肩包跟在后面,时不时提醒:“慢点走,台阶滑。” 她在一家文艺小店前拍照时,转身发现他正蹲在树荫下给她的水瓶灌水。
“你看这个冰箱贴好看吗?” 李淑琴举着个海浪形状的磁贴问他,老周凑过来看了看:“二十块?能买两斤鸡蛋了。” 她撇撇嘴把磁贴放回去,却在转身时发现他悄悄又拿起来付了钱。
中午在小吃街,李淑琴拉着老周尝土笋冻,他刚抿了一口就皱起眉头:“这什么东西,黏糊糊的。” 她笑得前仰后合,把自己碗里的沙茶面推过去:“给你吃这个。” 老周却把碗又推回来:“你吃,我不爱吃甜的。”
下午去沙滩时,李淑琴脱了鞋踩水,老周坐在遮阳伞下看东西。她玩够了跑回来,发现他把她的鞋刷得干干净净,正用纸巾仔细擦着。“你看那边有人在捡贝壳!” 她指着远处的礁石,老周却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刚才捡的,你看这个带花纹的好看不?”
回酒店的路上,李淑琴说脚疼,老周二话不说就蹲下身要背她。她红着脸说不用,却被他强行拉到背上:“我年轻时背过比你重的机床零件。” 晚风带着海腥味吹过来,她趴在他的背上,听着他略显急促的呼吸,突然觉得那些网红打卡点都不如这一刻踏实。
第三次去北京,是李淑琴的小心思。她知道老周年轻时常说,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去天安门看一次升旗。出发前她特意买了面小国旗,藏在行李箱最下面。
到北京的那天,老周显得格外精神,主动要去排队买故宫的门票。李淑琴偷偷跟在后面,看到他认真地问售票员:“有没有轮椅租借?我老伴膝盖不好。” 她鼻子一酸,突然觉得那些攻略上的必去景点都没那么重要了。
可到了看升旗那天,凌晨三点李淑琴就起床了,老周却赖在被窝里不肯动:“天这么冷,人又多,有什么好看的。”“你不是一直想去吗?” 她有些失望,他翻了个身:“老了,折腾不动了。”
两人在酒店吵了一架,李淑琴气呼呼地自己去了天安门。站在人群里看升旗时,她心里却空落落的,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回来时看到老周坐在床边,面前摆着两碗热粥:“我让酒店做的,你趁热吃。”
回程的火车上,两人一路没说话。李淑琴靠在窗边看风景,老周闭目养神,却在她咳嗽时悄悄递过水杯。快到站时,她整理背包,突然摸到个硬纸盒,打开一看是盒治关节痛的药膏,正是她念叨了半年的那个牌子。
火车进站时,老周抢先拿起最重的行李箱:“慢点走,台阶滑。” 李淑琴跟在他身后,看着他佝偻的背影,突然发现三次旅行里,他的背包永远比她的沉,却从没抱怨过一句。
火车到站时正值傍晚,夕阳把站台的影子拉得老长。老周拎着最重的行李箱走在前面,李淑琴背着自己的小包跟在后面,两人之间隔着两步远的沉默。小区门口的槐花开得正盛,香气扑了满脸,李淑琴却没像往常那样停下来拍照。
“我先上去做饭。” 老周掏出钥匙开门时,声音有些干涩。李淑琴没应声,换了鞋就径直走进卧室,把自己摔在床上。旅行箱被她扔在墙角,拉链没拉严,露出半截蓝布衫的衣角,那是在桂林特意买的。
厨房里很快传来抽油烟机的声音,李淑琴趴在床上翻来覆去,心里像堵着团棉花。她掏出手机翻到北京的相册,天安门广场的照片里只有攒动的人头,没有老周的身影。手指划到鼓浪屿的沙滩,她穿着花裙子笑得灿烂,背景里老周正弯腰给她捡贝壳,当时怎么没发现他的膝盖弯得那么费劲?
“吃饭了。” 老周在客厅喊了一声,声音比平时轻了些。李淑琴磨磨蹭蹭地走出卧室,餐桌上摆着她爱吃的糖醋排骨和清炒西兰花,都是她念叨了一路的家常菜。老周把米饭盛好递过来,她没接,径直坐在椅子上扒拉着白饭。
“尝尝排骨,我放了你爱吃的话梅。” 老周夹了块排骨放进她碗里,被她用筷子扒到一边。他的手僵在半空,慢慢收了回去,低头默默吃饭,筷子碰到碗沿发出轻响。
晚饭后李淑琴抱着抱枕在沙发上看电视,故意把音量调得很大。老周收拾完厨房,没像往常那样去阳台摆弄花草,而是坐在单人沙发上翻报纸,老花镜滑到鼻尖也没察觉。十点刚过,李淑琴 “啪” 地关掉电视:“我去睡觉了。” 老周抬起头想说什么,最终只点点头:“夜里凉,盖好被子。”
接下来的几天,家里弥漫着冷战的气息。李淑琴早上不再喊老周起床吃早餐,自己热了牛奶就去公园跳广场舞;老周依旧六点起来打太极,回来时会顺手买两个她爱吃的糖糕,放在餐桌上用碗扣着保温。
周三那天李淑琴跳完舞回来,发现自己的旅游鞋摆在玄关,鞋面上的泥渍被刷得干干净净,鞋边还用棉签蘸着牙膏擦过,连最难清理的缝隙都亮闪闪的。她心里咯噔一下,悄悄走到阳台,看到老周正蹲在花架前忙活,手里拿着小喷壶给新买的三角梅浇水 —— 那是她在桂林看到后念叨过的品种。
“这花娇气,得天天喷水。” 老周头也不抬地说,李淑琴转身回了卧室,眼眶突然有点热。她打开衣柜想找件衣服洗,发现自己的旅行包已经被洗干净晾在阳台,拉链上挂着个小小的贝壳挂件,是在厦门沙滩捡的那个带花纹的。
周末女儿周琳带着外孙来吃饭,一进门就发现气氛不对。“爸,妈,你们北京玩得怎么样?升旗壮观吗?” 周琳给儿子剥着橘子,随口问道。李淑琴刚想说什么,被老周抢了先:“挺好的,人太多没让你妈挤。”
“姥爷,你给我看天安门的照片呗。” 六岁的小外孙抱着老周的脖子撒娇,老周的脸瞬间柔和下来,从抽屉里翻出相册:“你看这是故宫的角楼,这是颐和园的长廊……” 李淑琴坐在旁边听着,发现他翻照片时特意跳过了所有只有她一个人的画面。
女儿走后,老周在厨房洗碗,李淑琴抱着外孙留下的玩具车发呆。阳台传来 “哗啦” 一声响,她跑过去一看,老周正蹲在地上捡碎花盆,三角梅的花枝断了好几根。“你怎么回事?” 她脱口而出,话一出口就后悔了。
老周的手被碎瓷片划了道口子,血珠渗出来染红了泥土。“没事,脚滑了一下。” 他摆摆手想站起来,膝盖却 “咔” 地响了一声,疼得皱起眉头。李淑琴这才发现,他的护膝正搭在阳台的栏杆上,上面沾着没洗干净的泥沙。
“坐着别动!” 她转身冲进卫生间拿医药箱,回来时老周正用纸巾笨拙地擦伤口。她蹲下身握住他的手,酒精棉擦过伤口时他瑟缩了一下,却没吭声。“你膝盖是不是疼得厉害?” 她看着他红肿的膝盖,声音有些发颤。
“老毛病了,贴膏药就好。” 老周想抽回手,被她紧紧按住。包扎伤口时,她发现他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纸,布满老茧和裂口,那是年轻时搬机床零件留下的印记。这些年他总说自己身体硬朗,可什么时候开始,他弯腰捡东西都要扶着膝盖了?
晚上李淑琴翻来覆去睡不着,悄悄爬起来去客厅找水喝。月光透过纱窗洒进来,照亮了阳台上的身影 —— 老周正坐在小马扎上,借着手机的光给三角梅换花盆,动作小心翼翼的,像在呵护什么珍宝。
她轻手轻脚地回了卧室,打开床头柜的抽屉,里面放着三次旅行的门票根和车票。桂林的竹筏票上还留着水痕,厦门的船票被折得整整齐齐,北京的地铁票上有老周用铅笔写的日期。她突然想起,每次买票都是老周抢着去,说她排队辛苦。
第二天早上,李淑琴在衣柜最下面翻出个旧相册,是他们刚结婚时的。泛黄的照片里,年轻的老周穿着蓝色工装,背着军绿色的背包,正弯腰给年轻的李淑琴系鞋带,背景是北戴河的沙滩。那时候他说:“等我退休了,带你走遍全国。”
手指划过一张全家福,女儿刚上小学,老周抱着女儿站在中间,膝盖上已经贴着膏药。她突然想起,女儿小时候发烧,是老周背着去医院,来回走了三站地,回来后腿疼了好几天。这些年他的膝盖一直不好,却总说 “老毛病不碍事”。
翻到最后一页,几张旅行时的照片掉了出来。桂林的那张是老周偷拍的,她站在竹筏上看山水,头发被风吹得乱翘,他把照片洗出来还特意塑了封。厦门的照片里,她举着棉花糖笑得眯起眼,背景里老周正悄悄把她的背包挪到自己肩上。
“在看什么呢?” 老周的声音突然在门口响起,李淑琴慌忙把照片塞进相册。他手里拿着个药盒走进来:“我去药店给你买了这个,专治关节痛的,说明书上说要坚持贴。” 正是她在火车上发现的那个牌子,比药店贵了不少的进口货。
“你什么时候买的?” 李淑琴的声音有些哽咽,老周挠挠头:“在北京逛街时看到的,想着你总说膝盖疼。” 他没说自己为了找这家药店,在胡同里转了两个小时,还差点迷路。
“爸说你年轻时总念叨想去看升旗仪式。” 女儿的微信突然弹出来,后面跟着张照片。是老周年轻时的工作证,背面用钢笔写着:“等淑琴退休,带她去北京看升旗。” 李淑琴的眼泪 “啪嗒” 掉在手机屏幕上,晕开了字迹。
她突然想起在北京酒店的那个凌晨,老周赖在床上说 “人挤人没意思”,其实是怕她站太久膝盖受不了。他不肯去网红景点,是知道她的关节不能多走路。他嫌外面的饭菜贵,是想省钱给她买按摩仪,前几天她还在衣柜顶上发现了没拆封的包装盒。
“老周,” 李淑琴擦了擦眼泪,把相册递给他,“你看这张照片,那时候你多精神。” 老周翻到北戴河的照片,嘴角慢慢翘起来:“那时候你总嫌我拍照技术差。”“现在也差。” 李淑琴笑着捶了他一下,眼泪却又流了下来。
傍晚时李淑琴拉着老周去小区对面的湿地公园,他背着双肩包,里面装着水、纸巾和她的护膝。夕阳把两人的影子拉在一起,李淑琴突然停下来:“下次咱们别去远地方了。” 老周愣了愣:“怎么了?”
“城郊的湿地公园就挺好,” 她指着不远处的凉亭,“你带象棋,我带野餐垫,咱们也当回网红。” 老周看着她眼里的光,像看到了年轻时的模样,用力点了点头。
凉亭里有几个老人在聊天,看到他们过来热情地打招呼。老周被拉着下象棋,李淑琴坐在旁边的石凳上,看着他下棋时专注的侧脸,阳光穿过树叶落在他的白发上,闪着温柔的光。她掏出手机拍了张照片,设成了锁屏壁纸,照片里老周的肩膀上落着片花瓣,像个害羞的勋章。
回家的路上,老周突然从包里掏出个小盒子:“给你的。” 是个贝壳做的小摆件,他用砂纸打磨得光滑圆润,还刻了朵小小的梅花。“在厦门捡的那个贝壳,我琢磨着做个纪念品。”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手上还留着打磨时被贝壳划伤的小口子。
李淑琴把贝壳摆件紧紧攥在手里,和老周慢慢走着。路灯亮起来,暖黄的光洒在小路上,她突然明白,最美的风景从来不在远方,而在身边这个默默为她付出的人眼里。阳台的三角梅开得正好,晚风带来花香,也带来了迟到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