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死前被妻举报与出轨对象藕断丝连,投湖时脚穿白袜、白底鞋

发布时间:2025-07-24 19:35  浏览量:1

1966年8月24日凌晨,北京太平湖边。

一个年过六旬的男人静静地坐了一整天。

他穿着白袜、白底鞋,身边放着一本厚厚的《毛泽东诗词》。

他一会儿翻书,一会儿看湖,像是在等什么,又像是在告别什么。

那年头,北京的街头巷尾贴满了大字报,广播里一天到晚在喊“打倒”、“批斗”,人心浮动,空气都带着火药味。

可太平湖边出奇地安静。

除了养鱼的老头偶尔走动,几乎没人注意这个坐了一天的陌生人。

他就是老舍。

作家,剧作家,北京人。

写过《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被称为“人民艺术家”。

可那一刻,他只是一个准备悄悄消失的普通人。

谁也没料到,事情会变成这样。

8月23日,他刚被拉到国子监接受批斗。

那地方旧时是皇家教育机构,如今却成了临时的“斗争会场”。

他是被“”去的,红卫兵围着他,喊口号、挥拳头,还让他低头认罪。

最打击他的是那天的一个声音。

一个女人,尖着嗓子,站在人群里高喊:“我揭发,老舍在解放前把《骆驼祥子》的版权卖给了美国!

声音像极了胡洁青。

他的妻子。

确实,那会儿胡洁青已经“揭发”过老舍几次。

文革刚开始,很多人被号召揭发身边人的“历史问题”。

她递交的材料里,写了老舍与赵清阁的往来,说他“道德有问题”。

赵清阁。

比老舍小十七岁,文艺界的红人。

他俩的关系,传了很多年。

实际上,这段事儿早在抗战时期就开始了。

那时候老舍在重庆从事文艺抗战,胡洁青则带着孩子留守北平。

几年的分居,很多事情都变了。

赵清阁年轻、有才,和老舍写信、合作、同居过一阵子。

后来老舍回到北京,表面上家庭恢复了,可私下里还在和赵联系。

甚至在1946年去美国讲学期间,还想让赵过去陪他。

胡洁青知道这些之后,心彻底凉了。

她没闹,也没离婚。

那时候家里有老人、有孩子、有单位,离婚不是件容易的事。

她就这么忍着,把气往肚子里咽。

可气是咽不下去的,尤其是在那个连夫妻之间都得“划清界限”的时代。

所以当“揭发运动”开始时,她出手了。

不是一时冲动,是多年积怨。

老舍不是不知道。

他也明白自己这婚姻已经名存实亡。

可他没想到,胡洁青真的下得去手。

那晚被批斗回来,他敲了很久的门。

家里没开。

他站在门外,风大,夜深,满身伤,没人理。

后来门终于开了,是胡洁青开的。

看了他一眼,没说话,让他进屋。

他进了家,却感觉更冷了。

孩子们也没多关心他。

他那会儿身体不好,支气管扩张,才出院没几天。

被人拳打脚踢,浑身是伤,回家后却没人给他端一碗热水。

那天夜里,他没睡。

他想了很多,也想不通。

我不过就是犯了男人常犯的错误。”他说过这样一句话,“她为什么不能原谅?”

可那时候,哪还有什么“原谅”不“原谅”。

家里人不理会,外头人喊打喊杀。

写作也停了,《正红旗下》写到一半,笔就断了。

他不想再继续了。

第二天一早,他跟三岁的小孙女说了句:“跟爷爷说再——见——。

然后就走了。

没人知道他为什么选了太平湖。

有人说那是他母亲晚年住的地方,他小时候常来。

也有人说,那地方文革初期常打捞出“可疑物”,他可能觉得,那湖“有点意思”。

还有人说,他想离家远点。

他走了十二里地,一步一步走过去。

到了湖边,坐了一天。

一直到晚上才走进水里。

他穿着白袜、白鞋,不是偶然。

他知道,水里有淤泥,穿着鞋可以防止脚卡住。

他想干净点走,不想被人看到,不想被人救。

第二天早上,尸体打捞上来了。

裹着席子,鞋还在,袜子也白。

从那以后,再也没人这样叫他“人民艺术家”。

参考资料:

舒乙主编,《老舍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胡絜青,《关于老舍的一些回忆》,《文艺研究》1986年第3期

李辉,《老舍与赵清阁:一个文人的情感纠葛》,三联书店,2014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文化大革命文学资料选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