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战先降,小马科斯访美惨遭“打脸”!美菲关系露“绞肉机”真容
发布时间:2025-07-24 19:22 浏览量:1
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前两天去美国了,本被视为挽救其,内外交困局面的“背水一战”。孤注一掷的他,结果遭到极致冷遇,惨遭打脸!美菲关系显露“绞肉机”的真面容,这趟行程,非但没有换来急需的“救命稻草”,反而将其推向了,“众叛亲离”的政治深渊,菲国内汹涌的“反噬”浪潮,美国“空心萝卜”式的盟友承诺,与赤裸裸的“割肉”要求,彻底戳穿了小马科斯,亲美政策的巨大泡沫,也为所有甘愿投身大国博弈的小国,敲响了警钟,为什么这么说呢?
7月20日,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的专机,降落在美国华盛顿机场。当舱门打开,随行的菲律宾记者们,透过镜头记录下的景象,瞬间在国内社交平台,引爆了一颗舆论炸弹。
没有红毯,没有仪仗队,甚至连一位政府高官的影子都看不见。
舷梯之下,仅伫立着两道人影。若不是走近确认,旁人恐怕会误以为是,两位等待接单的“网约车司机”。定眼一看,原来是菲律宾驻美大使,罗穆亚尔德斯,和美国驻菲律宾大使,玛丽凯·卡尔森,两位在外交礼仪层级上,与一国元首访问身份,完全不相匹配的角色。
这对比带来的伤害尤为刺眼。半年前,越南总理范明政访美时,铺满舷梯到车队的红毯,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的亲自迎接,形成了过于鲜明的反差。《马尼拉时报》等菲主流媒体率先发难,怒斥这是“对(所谓的)盟友的严重侮辱!”“将小马科斯总统的脸面,‘踩到了地里’!”
为何菲方反应如此激烈?根源在于小马科斯启程前的过高期待。在菲律宾国内主流亲美叙事中,尤其是小马科斯政府的一再强调下,菲律宾被塑造成美国“印太战略”、特别是对抗中国影响力的“关键前线”。在总统本人及大量亲美精英看来,菲律宾即使没有“功劳”,这份“苦劳”,也足以让美国给予相当的尊重和体面。小马科斯行前对菲媒体“画下大饼”,宣称此行肩负“三大使命”,无不围绕着向美国“求情”与“邀功”:
第一个目的,是为了菲律宾的经济命脉,贸易关税。特朗普此前的一番扬言,如同一把高悬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菲律宾上下人心惶惶。他声称要对菲律宾征收高额关税,这对于菲律宾的经济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菲律宾去年对美出口额高达 120 亿美元,占据了其出口总额的 16.6% ,这一庞大的数字背后,是无数菲律宾企业和民众的生计所系。尽管存在着 40 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但这顺差就像泡沫一般脆弱,一旦特朗普的关税大刀落下,菲律宾向美国出口的农产品等各类商品,将瞬间失去价格优势,市场份额被迅速蚕食,崩盘或许就在转瞬之间。届时,贸易顺差将化为乌有,逆差的黑洞反而会越变越大,菲律宾经济将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小马科斯深知其中利害,所以他迫切地希望能说服美国,放过菲律宾这一回。
第二个目的,则是为了远在异国他乡打拼的, 10 万菲律宾劳工。这些劳工,大多集中在加州,从事着护工、清洁工、后厨等底层工作,他们背井离乡,在异国的土地上挥洒着汗水,只为了能给家乡的亲人,寄回那几十亿美元的辛苦钱,这些钱,是许多菲律宾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支撑着一个个家庭的生活。然而,特朗普发起的清理非法移民行动,却让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之中,他们首当其冲,成为了被遣返的重点对象。每一个被遣返的劳工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破碎和绝望。小马科斯此次访美,肩负着无数菲律宾家庭的期望,希望能为这些劳工,争取到继续留在美国工作的机会,保住他们的饭碗。
而第三个目的,看似是菲律宾在向美国提出要求,实则是小马科斯,在极力迎合美国的战略需求,那便是在南海问题上,寻求美国的支持。菲律宾在南海的种种小动作,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在作祟。小马科斯以为,只要在南海问题上表现得足够强硬,足够配合美国,就能获得美国的青睐和支持,从而在南海争端中占据上风。他天真地认为,美国会为了菲律宾,不惜与中国发生冲突,为菲律宾撑腰打气。于是,他在访美前,就迫不及待地向美国,献上了三份沉甸甸的 “投名状” 。
第一份 “投名状”,是批准美军在苏比克湾,建立弹药储备中心。苏比克湾,这个地理位置极其重要的港湾,一旦被美军建立弹药储备中心,就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布局,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这不仅对菲律宾的国家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也让南海地区的局势,变得更加紧张和复杂。小马科斯却不顾国内众多有识之士的反对,一意孤行地批准了这一决定,以为这样就能换来美国的信任和支持。
第二份 “投名状”,是花费 54 亿美元,采购二手 F - 16 战机。54 亿美元,这对于经济本就不宽裕的菲律宾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这些二手战机,或许在性能上,远不及美国现役的先进战机,但小马科斯却认为,只要拥有了这些战机,就能增强菲律宾的军事实力,在南海问题上,更有底气与中国对抗。他忽视了购买这些战机背后的巨大经济压力,以及可能引发的地区军备竞赛,只是盲目地想要讨好美国。
第三份 “投名状”,是开放乌卢甘湾海军基地。乌卢甘湾海军基地,距离仁爱礁仅 257 公里,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小马科斯开放这个基地,无疑是将菲律宾的军事大门向美国敞开,任由美国在南海地区扩大军事存在。这一行为,不仅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和安全利益,也让菲律宾彻底沦为了,美国在南海的 “马前卒”。
小马科斯满心以为,自己如此掏心掏肺地向美国靠拢,付出了这么多的真金白银和战略要地,美国怎么也得给自己一点面子,给菲律宾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吧。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一记狠狠的耳光,美国的冷漠与贪婪,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
小马科斯的潜台词再明显不过:菲律宾已经付出了,如此高昂的“入场费”和战略资产,即便美国最终在“里子”上有所保留,“面子”上的外交礼遇,总该给足吧?
然而,华盛顿机场的冰冷现实,狠狠地抽碎了,菲律宾亲美派的天真幻想:美国人不仅没准备给“里子”,连最基本的“面子”都懒得给!这场备受瞩目的大戏,从开场就弥漫着不祥的“诡异感”。
哨友们,接机礼遇的寒酸,尚属颜面问题。对小马科斯而言,此行的核心是争取“里子”,即美方在关税、劳工和南海问题上的,实质性让步或承诺。然而,与特朗普的会晤,才真正揭示了何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核心议题围绕特朗普扬言的,20%惩罚性关税展开。小马科斯据理力争说:我们菲律宾去年对美出口额约120亿美元,占其出口总额16.6%,对美国虽有约40亿美元的顺差,但结构极其脆弱,高度依赖农产品等,低附加值商品。若20%关税落地,菲对美出口将迅速崩盘,顺差瞬间转为逆差,国内经济、就业将遭遇重创。他强调菲律宾身处“抗中前线”的“战略价值”,试图以此换取美方高抬贵手。
然而,特朗普“笑呵呵”地给出了一记软钉子,懂王说:“我们美国不介意你和中国搞好关系,因为我们美国,和中国关系也挺好的。” 此言一出,小马科斯瞬间脸色大变。这不仅直接否定了,菲律宾作为“抗中急先锋”的特殊价值,更暗示美方可能乐于见到,菲中关系缓和,让其所谓的“前线盟友”身份大打折扣。
更让小马科斯窒息的还在后面。特朗普“慷慨”地表示,可以“让利”1个百分点,即只征收19%的关税。但这“1%的慈悲”代价高昂,美方开出的交换清单堪称“割肉”:
1、贸易单向化:菲律宾必须单方面维持,对美商品进口零关税,而美国则可继续对菲征收关税,包括这19%。这是赤裸裸的不对等贸易条款。
2、强制采购:无论价格如何波动、需求是否匹配,菲律宾每年必须进口,至少1.6万吨美国产大豆和小麦。
3、资源“特殊准入权”:菲律宾蕴藏的具有战略价值的稀土矿、镍矿,等关键矿产资源,必须向美国资本,开放“特殊准入权”。
哨友们,用1%的“折扣”,换取单方面贸易让步、强制购买美农产品、出让战略资源控制权?这笔所谓的“交易”,在菲方看来无异于趁火打劫。
相比关税谈判好歹还张了嘴,涉及10万在美菲籍劳工遣返问题,小马科斯的表现,堪称“临阵脱逃”的怂包总统。原因非常现实:特朗普近期,正与美国民主党控制的加利福尼亚州“斗法”,动用联邦政府力量,强力清除加州的非法移民,和外籍劳工(主要针对低技能岗位)。加州正是约10万菲籍劳工的集中地!
面对特朗普在国内政治角力中,展现出的强硬姿态,小马科斯在会谈中,连提都没敢提菲佣遣返的议题。菲律宾媒体爆料称,会谈刚结束,随行的菲律宾劳工部长就急不可待地,向在美的菲劳工侨领传递了绝望的信号:“你们赶紧准备包机,把人带回去吧,小马科斯要不回你们的饭碗了。”
消息传回菲律宾,再次引发舆论海啸。“无能”、“懦弱”、“卖国贼”的指责铺天盖地。菲媒愤怒评论:“对方答不答应是一回事,但你作为总统连提都不敢提,就是彻底的失职和耻辱!”小马科斯的支持率因此再受重挫。
在寻求支持的最后一个支柱——南海问题上,小马科斯原本幻想着,美国的“坚定背书”。在与美国国防部长的会晤中,美方的回应看似“给力”,实则暗藏玄机。
美国防长搬出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口头上拍胸脯保证,美菲同盟“坚如磐石”,鼓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大胆前行”,“坚决顶住压力”,你要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不就是实质性的持续挑衅菲中关系吗?听起来像是在给小马科斯“撑腰”。
然而,这种“支持”的潜台词却极度危险:
首先,明确了菲方炮灰定位:美国要求菲律宾在南海扮演,更活跃的前沿“代理人”角色,成为对抗中国的“马前卒”,和可能的“冲突引爆点”。
其次,明确了美国持续吸血菲方的清单:要求菲律宾继续采购,更多美国武器,高价二手货优先。
再次就是菲方要放血的天价基地账单:对于小马科斯政府,已经批准的美军在菲新设基地,如苏比克湾、乌卢甘湾,美方提出一个新要求:菲律宾政府需要承担这些基地高达30%的建设费用!简言之,美军用你的地,还要你掏钱帮它修房子!
至此,美国对盟友的“绞肉机”本质暴露无遗:既要你充当看门狗,还要你自己买肉骨头,甚至要割你身上的肉来贴补自己!菲律宾哪里是美国的“盟友”,分明是被绑上战车、还要自掏腰包维护战车的“耗材”!
如此悬殊的要价差距,会谈根本进行不下去。据报道,小马科斯与美方的核心会谈,不到2小时便草草收场,双方不欢而散。一场承载着小马科斯,所有希望的“救命之旅”,沦为一场彻头彻尾的“滑铁卢”。
访美的全方位溃败,其影响远不止一场外交失利那么简单。对于本就深陷政治泥潭的小马科斯而言,这无异于压垮骆驼背的最后、最重的那根稻草,引爆了其执政联盟,自去年中期选举惨败以来的系统性崩解。
如果说中期选举的惨败,是小马科斯遭遇的一记重拳,那么来自家族内部,和财阀的背叛,则是在他伤口上撒盐,让他的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和绝望 。
小马科斯与姐姐伊梅的反目成仇,成为了菲律宾政坛的一大焦点事件,也让马科斯家族内部的矛盾,彻底公开化。事情的起因,是一场看似普通的地方选举,却牵扯出了家族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和利益纠葛 。在马科斯家族的大本营,北伊罗戈省,伊梅的儿子马修・蒙诺托克,原本有着明确的政治规划,他希望能够在地方选举中,成功连任省长,进一步巩固自己在家族和地方的地位,为未来的政治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小马科斯却出于自己的政治考量,强行干预了这场选举,他不顾姐姐伊梅的反对,硬是将自己的堂嫂塞西尔,推上了省长候选人的位置,而让外甥马修被迫让路,改选副省长。这一决定,无疑是对伊梅母子的沉重打击,也让伊梅感到,自己在家族中的地位和权力,受到了严重的侵犯和威胁 。
伊梅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亲弟弟竟然会为了权力,如此轻易地牺牲她儿子的政治前途。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不甘,觉得自己被弟弟背叛了。这种被亲人背叛的痛苦,让她对小马科斯的怨恨越来越深,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关系彻底破裂 。伊梅决定不再沉默,她要为自己和儿子讨回公道。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站到了小马科斯的对立面,加入了杜特尔特家族的阵营,成为了反马阵营中的一员悍将。她利用自己在政坛的影响力和资源,开始对小马科斯进行反击。她在各种场合,公开批评小马科斯的政策和行为,揭露他的政治黑幕和腐败问题,试图削弱他的支持率和政治影响力 。她还积极推动《杜特尔特法案》的通过,该法案的核心内容,就是禁止总统绕过司法程序,将公民送国外受审。这一法案的提出,无疑是对小马科斯的一记重创,让他在政治上陷入了更加被动的局面 。
与此同时,菲律宾首富维拉尔家族的倒戈,也让小马科斯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维拉尔家族,作为菲律宾商界的巨头,不仅在经济领域,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还通过涉足政治,在菲律宾政坛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对菲律宾的政治和经济局势,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维拉尔家族的女儿卡米尔,原本是小马科斯阵营中的一员,她在小马科斯的支持下,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试图在政坛中崭露头角。
然而,随着小马科斯在中期选举中的失利,以及他的政策越来越不得人心,卡米尔敏锐地察觉到了,政治风向的转变。她深知,如果继续留在小马科斯阵营,自己的政治前途将变得黯淡无光。于是,在关键时刻,她果断地选择了跳反,加入了杜特尔特家族的阵营。她的这一行为,不仅让小马科斯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政治盟友,也引发了连锁反应,让其他原本摇摆不定的政治势力,纷纷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小马科斯的关系 。
更让小马科斯感到头疼的是,维拉尔家族控制着菲律宾的媒体,他们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开始对小马科斯,进行全方位的攻击和抹黑。他们的电视台,全天滚动播放 “总统访美惨败” 等专题节目,将小马科斯在国际上的尴尬处境,和国内的政治困境,毫无保留地展现在菲律宾民众面前。这些负面报道,让小马科斯的形象,在民众心中一落千丈,他的支持率也因此急剧下降。曾经那些对他充满信任和期待的民众,如今也开始对他感到失望和不满,纷纷要求他下台,重新选出一位,能够带领菲律宾走向繁荣的领导人 。
在这一系列的背叛和打击下,小马科斯彻底陷入了,众叛亲离的绝境。他曾经引以为傲的政治联盟,如今已经分崩离析;他曾经拥有的支持和信任,如今也已经荡然无存。
就在小马科斯被国内的政治危机,搅得焦头烂额之际,又一件丑闻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菲律宾政坛掀起了惊涛骇浪,让他的政府陷入了,更深的信任危机之中,这就是国防部长,特奥多罗的双重国籍风波 。
菲律宾《马尼拉时报》报道称,现任菲律宾国防部长特奥多罗,这位肩负着菲律宾国防、军事战略,与安全重任的内阁要员,竟然持有一本马耳他护照。这意味着,他同时拥有菲律宾与马耳他的双重国籍。这一消息传出后,整个菲律宾都为之震惊,民众们纷纷表示难以置信,他们无法接受自己国家的国防部长,竟然会是一个拥有双重国籍的人 。
根据菲律宾法律与宪法原则,担任公职者,尤其是内阁层级官员,是被严格禁止拥有双重国籍的。这一规定,旨在确保公职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国家和人民服务,避免因为双重国籍,而产生的利益冲突和忠诚问题。然而,特奥多罗却公然违反了这一规定,他的行为,不仅是对法律的蔑视,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背叛 。菲律宾的法律专家,对此发出了严厉的警告,他们指出,特奥多罗持有外国国籍的行为,已经构成了严重的技术性违规,甚至可能触犯了国家安全原则。他的这一行为,不仅可能导致他,失去担任菲律宾国防部长和内阁职务的资格,还可能面临违宪诉讼,甚至担负刑事责任。这一系列的后果,将对特奥多罗的政治生涯,和个人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 。
据报道,特奥多罗很可能是通过,马耳他备受争议的 “投资入籍计划”,也就是所谓的 “黄金护照” 制度取得该国国籍的。在马耳他的这项制度下,富有外籍人士只要进行大笔投资,就能够换取国籍。入籍者不仅要向马耳他政府,捐献巨额资金,还要购买或长期租赁不动产,并向马耳他慈善组织捐款。完成这些步骤后,入籍者还需要向马耳他宣誓效忠,才能最终获得该国国籍 。而这效忠誓词,与菲律宾法令与宪政原则中 “对国家忠诚不二” 的要求背道而驰,对于涉及国家安全职位的人员来说,更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这一丑闻曝光后,在菲律宾国内引发了轩然大波。民众们纷纷走上街头,举行抗议活动,他们高举着标语,大声呼喊着 “卖国贼”“特奥多罗下台” 等口号,表达着自己对特奥多罗的愤怒和不满。他们觉得自己被欺骗了,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军队内部也因此产生了巨大的震动,许多军官对特奥多罗的忠诚度表示怀疑,他们担心特奥多罗在关键时刻,会因为自己的双重国籍身份,而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
杜特尔特系的国会议员们,抓住这一机会,迅速发起了攻势。他们提出,特奥多罗必须下台,应由 “爱国将领” 接任国防部长一职。他们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挽回军队的士气,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这一要求,得到了许多民众和政治势力的支持,他们纷纷呼吁小马科斯政府,尽快采取行动,解决这一问题 。
对于小马科斯而言,这一事件无疑是雪上加霜。特奥多罗是他亲自任命的国防部长,如今特奥多罗出了这样的丑闻,他也难辞其咎。他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一方面,他需要向民众和国际社会做出交代,平息这场风波;另一方面,他也需要考虑如何安抚军队,避免军队内部出现更大的动荡。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无论他做出怎样的决定,都可能会对他的政府和政治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 。
小马科斯访美的惨痛经历,及其引发的国内政治海啸,再次残酷地印证了,国际关系中的那句至理名言:“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做美国的朋友可能是致命的。”
菲律宾的亲美战略,被证明是一个巨大的陷阱。
这场源自美国的失败外交,或许最终将在菲律宾内部,完成一场彻底的政治更迭。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留给小马科斯的,恐怕只剩下一声沉重的历史叹息。
欢迎留言讨论,观朝晖前哨,就是为祖国站岗放哨,别忘了加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