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巴林右旗赛区赛事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5-07-24 18:16 浏览量:1
(《内蒙古法制报》记者 宋宏颖)7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巴林右旗赛区赛事圆满落幕,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体育竞技的展示,更成为促进民族团结、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为期四天的赛事让传统体育项目在新时代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7 月 20 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巴林右旗赛区开赛仪式在赤峰市巴林右旗阿敦塔拉赛马场举行。自治区民委副主任李志友、赤峰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牧出席开赛仪式并致辞,各盟市代表团、各项赛事裁判员及各族群众代表3000余人参加了开赛仪式。
开赛仪式上,彩旗方队、裁判员方队和各盟市代表队依次入场。仪式以“相约玉龙故里建设亮丽北疆”为主题进行文体展演,《同心草原》《赤峰风韵》《奔向未来》三个篇章,生动再现了草原民族的历史传承和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画卷,展示中华民族团结奋进、共建美好家园的时代风貌。巴林右旗赛区赛程为期4天,共设置男儿三艺、赛马、赛骆驼、驼球4个竞赛项目和风筝、塔哈尔球2个表演项目,来自全区11个盟市的参赛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共有440人,参赛马匹近170匹,骆驼近100峰。
开幕式当日,搏克赛事率先打响,锡林郭勒盟代表队巴特尔凭借稳定发挥,在搏克单项赛拔得头筹。当天,还进行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马比赛,赛场上骑手们与马匹默契配,身姿矫健,充分展现了高超的骑术和拼搏精神,最终,通辽市代表队骑手特布沁和赛马“戴安娜”在5000米速度赛马中一骑绝尘,成功斩获通辽市在本届运动会上的首金 ,通辽市代表队骑手宝海和赛马“追风”在2600米走马比赛中表现神勇 再添一金。
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最受瞩目的比赛项目之一“男儿三艺”也于开幕式当日展开了为期3天的比赛。该项目即赛马、搏克、传统射箭三项技能,又被称为蒙古族汉子的“铁人三项”,曾是蒙古族男子必备的生存技能。它的每一个项目都在讲述着着游牧民族对力量、勇气和智慧的永恒追求。如今,它不仅是一项传统体育赛事,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7月21日,赛骆驼3600米项目,由巴彦淖尔市的骑师陶格陶布获得一等奖;巴彦淖尔市的阿都沁、赤峰市的苏德布仁和巴彦淖尔市的那仁其木格3位骑师获得二等奖;锡林郭勒盟的赛音巴乙尔,阿拉善盟的塔拉腾岱、伊拉勒图和巴彦淖尔市的阿拉腾巴格那获得三等奖。
7月22日,男儿三艺最后一个单项赛速度赛马上演速度与激情,骑手舞动马鞭、打着呼哨,马儿奔腾、相互赶超,在观众欢呼喝彩声中一匹匹骏马飞快地冲过终点。经过3天3轮综合评定所有参赛选手的全面能力,来自锡林郭勒盟代表队恩和巴图以搏克96分、传统射箭98分、速度赛马82分,总分276分的优异成绩获得男儿三艺项目一等奖。当天,巴彦淖尔市代表队恩克毕力格和鄂尔多斯市代表队扎斯格图分别获得赛骆驼1000米和10000米一等奖。
7月23日,第十一届全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巴林右旗赛区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跑马拾哈达个人赛将率先开赛,呼和浩特代表队的特日格乐获得一等奖,鄂尔多斯市代表队的乌日其格获得速度赛马2000米一等奖,锡林郭勒盟代表队的呼日获得速度赛马3200米一等奖,历时三天的驼球项目由巴彦诺尔市代表队获得决赛一等奖。风筝表演项目和首次亮相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哈尔球表演也在同日进行,吸引广大观众驻足欣赏和赞叹。
随着赛事的圆满落幕,这场草原盛会留下的不仅是精彩的比赛瞬间,更是民族团结进步的生动实践。赛事期间,各族运动员在竞技中交流技艺,在交流中增进情谊,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深刻内涵。赛事期间亮点纷呈,传统项目与现代竞技完美融合,文化传承也在赛事中处处可见,展现了独特的民族体育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将激励更多人关注和传承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