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人为什么没有早于欧洲殖民非洲网友的回答让我恍然大悟!

发布时间:2025-07-23 02:40  浏览量:1

非洲的历史总像一大块拼图,散着、零着,不少地方人们一伸手便捉了个空。关于“阿拉伯人为什么没先欧洲一步大规模殖民非洲”,大家探讨过很多,热闹归热闹,却常常忽略了最寻常不过的人性和真实处境。这个问题冷不丁地冒出来,有点像小孩问大人:“你怎么不是第一个去月球的?”表面看似简单,但深挖下去,竟然绕不开那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件和无数有血有肉的人。

先说阿拉伯人。中世纪,确实风头很劲!在地中海、印度洋边上,香料、黄金、丝绸走货络绎不绝。到哪儿都有人讲着他们的生意经,从撒哈拉一路到东非大草原,马姆鲁克、法蒂玛、奥斯曼这些名字能吓住很多人。可是,真论“殖民”,阿拉伯商人们偏偏兴趣不大。他们在乎的是好处,就拿大包小包的货币和香料易手,多一笔少一拨,也无所谓名分,也很少喊着要插个旗、画个地盘。

换作欧洲人,事情突然就不一样。文艺复兴后,整个欧洲像给春风吹开了。科学、航海、枪炮、编织布匹、造船,那种向外扩张的急迫,简直像是冬天缺柴的柴门,把非洲、印度、美洲全想成了自家后院。西班牙、葡萄牙卷起袖子带着大航海的梦想,“黄金、荣耀、上帝”,真没有什么比这个口号更让人心里发痒。对阿拉伯人来说,一套生意做得好就行了,没人觉得非洲是条攀爬的天梯。可对于那些欧洲人,扩张到天涯才有希望活下去,才不会被隔壁的邻居吞下。

具体到技术器械,一边是阿拉伯商队凭着老祖宗流传的航海知识,在星空下辨识方向,靠骆驼队穿越沙漠,好不容易才和撒哈拉以南的黄金国联系上。另一边,欧洲人呼啸着驾船下西洋,风帆鼓足劲,舰炮在甲板上一字排开。科技碾压之下,近代殖民就是一场吃定了对方的交易。阿拉伯世界也有自己的辉煌,甚至凯鲁万、开罗、巴格达还一度是学问和商业的灯塔。然而,等到奥斯曼帝国被西欧新政权赶超,那些灯塔就再也照不远了。开辟新航路、印刷术、电报……欧洲热火朝天,这点怎么藏得住?

而阿拉伯人其实不是不想,只是,彼时资源和动机都不够。搞大规模殖民太麻烦,谁愿意自找苦吃?海洋那一头的非洲,和荷兰、葡萄牙比起来,阿拉伯人倒是真的懒得太往里走。其实也不是——后来奥斯曼帝国势力伸到北非,也夺了不少地盘,只不过对内疲于奔命,哪还有心思去安哥拉、尼日利亚大兴土木?大部分能动的资本和战力都用在跟萨法维或西欧死磕了,双方耗得两败俱伤。

说到底,地理也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撒哈拉沙漠是道难以逾越的大门槛。阿拉伯人有穿越沙漠的本事,但也未见得想去翻那个门槛的里头。反倒是欧洲人沿着西海岸,坐着大船慢慢往下探,顺洋流吃潮水,算着时节绕过风暴雨区,走了一年半载,终归是更容易大面积渗透进内陆。地缘便利和船坚炮利,这差距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偏让人揪心。

其实很难说欧洲就比阿拉伯“先进”多少,这里的“先进”只是针对当时那种资本和扩张的诉求。如果非洲人民原本就善于自保、统一高效,欧洲人也未必插得上脚。事实可不是每块土地都能拱手相让的。可彼时非洲大陆,部族林立,权力割据,谁也压不住谁。外头人想渗进来,只要挑点矛盾,分而治之就行。

事实上,阿拉伯世界自身早已陷入剧烈内耗。从阿拔斯分崩离析之后,继任者们各自盘踞一方,分裂如麻,想要像哈里发时代那般统一行动根本不现实。北非、东非虽然布满阿拉伯语系居民和穆斯林商人,但想组织一场宏大的远征,不现实,不划算。有历史学者提到,十六世纪欧洲人口总数大约为阿拉伯世界二倍有余,这一数据来自《世界人口发展史》(Manning, 2020)。物力资源倾向一边,欧洲各国更能发动全国性努力互挤互拼,资本和国家权力结合得紧。

有人说阿拉伯的伊斯兰教主张宽容和平,理论上不主张暴力征服。可是,历史上对西班牙、拜占庭和波斯的进攻也不见得有多和平。这一点说实话,也说不通。所以,有没有可能是另有隐情,比如说,阿拉伯人在非洲本就有稳妥的利益渠道,犯不上搞动荡?但又转过来看,谁敢保证,真有肥肉送上门他们不会咬一口?更别说十六世纪的红海和地中海本就是奥斯曼人和葡萄牙海军的战场,没功夫分神。说到底,有生意做,谁去死磕?

欧洲没心没肺,往大的地方使劲,只要能捞一点是一点,殖民和贸易一道胡乱搅,把整个非洲搅得天翻地覆。法英葡荷的公司制度,资本一上路就是军队、商队齐备;阿拉伯世界一切还以宗教、族群为线索,缺乏那种纯粹的资本驱动。连中国明代郑和下西洋都一度途经东非,可也没留下殖民。可见,不是所有邻国都能像欧洲人那样,脸皮足够厚。

不说别的,欧洲人带来天花、疟疾,非洲原住民大批死于不治;阿拉伯人则大多只是把生意做熟了。可谁说小规模的剥削就道德?历史没什么绝对对错,有时就是看谁能把规矩定下来,谁能给自家找借口。

说来也怪,阿拉伯人搞贸易时慎重得很,根本没想过把整个非洲当成提款机用;欧洲人则要榨干每一寸土地。分析这个现象,不免让人觉得,阿拉伯人并非缺少野心,只是没发展成一套系统的、国家化的殖民机器。欧洲人可是,你看看今天的全球格局,哪儿没被他们染上点颜色!但别忘了,法蒂玛王朝时期,也曾短暂统治过地中海东南,可惜后劲不足,没能向非洲纵深扩展。

关于阿拉伯人对非洲的认识,有数据支撑了认知的盲区:十八世纪欧洲地图出版社大都能绘出整个非洲、内陆河流走向清晰,而同期阿拉伯大户对撒哈拉以南的知识仍多靠传说和外传(《世界探险简史》,BBC History, 2023),这资讯差得令人咋舌。不是说他们眼神不好,只是真没兴趣或没力气。

有人觉得欧洲人殖民才是历史必然,错,也许下一个时代主角就是别人了。阿拉伯和非洲的关系本还有许多未解的缘分,比如东非海岸,斯瓦西里人把阿拉伯、波斯乃至印度的文化揉出来新花样。这种融合也许比殖民更有效率,但谁决定孰优孰劣呢?人类的选择,总有怪异莫名一面。

再说非洲自己,谁也不是瞎等着别人来拿捏。松散也好,互斗也罢,始终都在试图寻找自保的方式。欧洲不是压根儿就比阿拉伯行,权力只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说不定下个世纪就轮到别人登堂入室了。

到头来,阿拉伯人没有早于欧洲入主非洲,既是必然也是意外。历史不问“应该”,只会抬起笔把那些不幸运的、无准备的,统统拿来涂涂抹抹。要真说实用意义,现在的我们也不过是拾取了乱世的一点蛛丝马迹。

总之一切都没有绝对指向。谁快一步、谁慢半拍,到现在都还讲不明,道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