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父篡位13天后,25岁的安乐公主正在画眉,李隆基的刀就到了

发布时间:2025-07-23 16:48  浏览量:1

她一出生,父亲脱下龙袍当襁褓。

她一出嫁,半个朝廷的宰相为她献上赞歌。

她一条裙子,价值十万钱,是用上百只珍禽的羽毛织成,名为“百鸟裙”,在日光下变幻万千色彩,鬼神都造不出第二件。

她就是大唐“美人安乐公主,一个几乎拥有一切的女人。

可她想要的,是那最后一样东西——皇位。

为此,她亲手为那个曾用龙袍包裹她的父亲,递上了一块致命的毒饼。

安乐公主李裹儿的“裹儿”二字,听着暖,实则冷。

那是公元685年,她的父亲李显被祖母武则天废黜,流放房州。

途中,韦皇后临盆,在破旧的驿站里生下了她。

没有锦缎,没有暖炉,惊魂未定的父亲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将冻得发紫的她紧紧包裹。

“以衣为襁褓”,故名“裹儿”。

这段经历,成了她日后一切行为的心理底色。

你可以想象,一个在惊恐和屈辱中长大的孩子,对权力的渴望会有多偏执?

别人家的孩子在花园里扑蝶,她在阴暗的流放地看尽了父母的愁容和世人的白眼。

这种深入骨髓的不安全感,就像一头永远喂不饱的猛兽。

当命运的轮盘转动,她回到长安,从一个“待罪”的庐陵王之女,一跃成为帝国最耀眼的公主时,那头猛兽便彻底挣脱了牢笼。

父亲李显觉得亏欠她,几乎是有求必应。

“朕与韦后当为儿女作奴婢。”这不是玩笑,是皇帝对满朝文武的真情流露。

这种补偿式的溺爱,是蜜糖,更是毒药。

它让李裹儿坚信:天下没有我得不到的东西。

于是,她强夺民宅,开凿比皇家园林还阔气的“定昆池”;她随手写的“敕令”,父亲看都不看就盖上玉玺,效力等同正式诏书。

她不是在享受富贵,她是在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填补童年那个深不见底的黑洞。

可她不知道,用权力填补的欲望,只会让黑洞越来越大。

如果说童年的匮乏是安乐公主野心的“因”,那她的美貌就是这野心最致命的“催化剂”。

史书上说她“光艳动天下”,是当之无愧的盛唐第一美人。

这份美貌,让她在宫廷这个名利场上,拥有了最直接的武器。

她很早就明白,自己的脸蛋和身体,是可以兑换权力的硬通货。

她先是嫁给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目的是将母亲韦后的势力与武家的残余力量捆绑。

可她不甘心只做一枚联姻的棋子。

史书记载,她与武崇训的儿子,是婚后六个月就出生的。

这意味着什么?

在那个时代,未婚先孕足以让任何贵族女子身败名裂。

但她安然无恙,甚至婚礼办得极尽奢华。

这说明,她的父亲唐中宗,已经溺爱她到了可以无视皇家颜面和礼法纲纪的地步。

“我爹是皇帝,我怕谁?”这句潜台词,让她活得像一匹脱缰的野马。

武崇训死后,她又迅速与武三思的另一个侄子武延秀勾搭成奸。

她与母亲韦后,甚至共享这位英俊的情人。

这在今天看来是人伦丑闻,但在当时的安乐公主眼中,不过是左手倒右手,继续整合武家势力的手段罢了。

她用美貌迷惑父亲,用婚姻捆绑盟友,用情欲操控男人。

她以为自己是这一切的主宰,是最高明的棋手。

可她忘了,当一个人把所有宝都押在自己的美貌上时,就等于把自己活成了一件商品。

商品,总是有价的,也总是可以被替代的。

“阿父(爸爸)是皇帝,我为什么不能是女皇帝?”

这不是天方夜谭,这是安乐公主的原话。

她曾一本正经地向父亲李显请求,立自己为“皇太女”。

唐中宗听了,只是哈哈一笑,不置可否。

这轻轻的“一笑”,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安乐公主看来,父亲的犹豫不是拒绝,而是默许。

这份源自极致溺爱的“父爱囚笼”,让她产生了一个致命的错觉:父亲的皇位,不过是囊中之物,只要她开口,就应该得到。

她开始模仿自己的祖母武则天。

开府设官,建立自己的“幕僚团队”,朝中大臣的任免,她一句话就能定夺,形成了“斜封官”制度。

只要向公主府送钱,就能换来一纸任命状,宰相都拿她没办法。

她甚至对太子李重俊当面凌辱,称他为“奴才”,逼得太子发动兵变,虽然失败了,却也让宫廷的血腥味愈发浓烈。

“如果太子废了,咱们就能再往上挪一步。”她对母亲韦后说。

这句话,已经不是一个女儿对母亲的撒娇,而是一个政治盟友的冷酷计算。

李显,这位父亲,难道真的看不见女儿的野心已经膨胀到要吞噬自己了吗?

或许他看见了,但他无能为力。

他的一生都在母亲武则天的阴影下唯唯诺诺,好不容易当上皇帝,却又活在妻子和女儿的操控中。

他对女儿的溺爱,或许是他作为男人、作为皇帝,唯一能展示权威和补偿自身懦弱的方式。

他亲手为女儿打造了一座黄金囚笼,最终,自己也死在了这座囚笼里。

公元710年的端午节,长安城弥漫着粽叶的清香。

皇宫里,一场特殊的“家庭聚会”正在进行。

唐中宗身体不适,但依旧出席了宴会。

他的爱女安乐公主,亲手为他端上了一盘特制的“毒饼”。

史料记载,韦后和安乐公主,联合了情夫和党羽,共同策划了这场弑君阴谋。

她们的动机是什么?

因为一个叫燕钦融的小官,当庭向中宗揭发了韦后淫乱后宫、安乐公主卖官鬻爵的丑闻。

中宗虽然没有当场发作,但那种沉默,让韦后和安乐公主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

她们害怕了。

那个一向对她们言听计从的男人,那个她们眼中的“窝囊汉”,第一次露出了皇帝的威严。

她们赌不起他清算的那一天。

于是,她们决定先下手为强。

当唐中宗吃下那块毒饼,痛苦倒地时,不知他眼前是否会闪过在房州破庙里,用自己衣服包裹那个新生女儿的场景?

他用生命最后的余温,验证了自己前半生最失败的“投资”——那就是对女儿毫无底线的爱。

毒杀皇帝后,韦后临朝称制,16岁的李重茂被立为傀儡皇帝,安乐公主则以“皇姐”身份准备更进一步。

那一刻,她无疑站上了人生的权力顶峰。

她以为自己赢了,赢得了整个天下。

她俯瞰着脚下的长安城,却没看见,一把更锋利的刀,已经在黑夜中向她逼近。

回顾安乐公主的一生,最让人唏嘘的,莫过于那份“始于龙袍,终于毒饼”的父女关系。这份极致的爱,最终孕育了极致的恶。

仅仅在毒杀中宗13天后,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率兵冲入皇宫。

安乐公主正在闺房里对着镜子画眉,准备迎接属于她的时代。

乱兵涌入,她被当场斩杀,年仅二十五岁。

那张曾“光艳动天下”的脸,瞬间血肉模糊。

如果安乐公主的野心得以实现,她真的成为了第二个武则天,大唐的历史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她会成为一代女皇,还是会把帝国带入更深的深渊?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参考文献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撰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撰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