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小伙因热射病走了,父母痛哭:有一细节,谁都没有在意

发布时间:2025-07-23 06:06  浏览量:1

“儿子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王秀花抱着儿子李建国的遗照,哭得几乎昏厥过去。

这个49岁的农村妇女怎么也想不通,前几天儿子还在电话里说身体棒得很,怎么就突然因为热射病离开了人世?

“都怪我们,都怪我们啊!”李大柱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此刻也是泣不成声,“如果早知道那个细节这么要命,说什么也不会让建国那样做......”

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病房里,医生叹着气对这对痛失爱子的农村夫妇说道:“你们儿子每天下班后的那个习惯,看似能够快速降温,实际上正是导致他热射病的直接原因。可惜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样做的危害性,包括他自己。”

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细节,竟然会夺走一个年轻生命?这个看似无害的习惯,又为何会成为致命的杀手?

01

2023年7月的郑州,就像一个巨大的蒸笼,连续多日的高温让整个城市都在烈日下喘息。气温计上的数字一度飙升到40度,柏油马路被晒得发烫,连空气都好像在燃烧。

李建国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每天坚持在郑州北郊的一家物流园区里干着装卸工的活儿。这个23岁的河南驻马店小伙子,身高一米七五,体型微胖,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发亮。他有一张憨厚的脸,笑起来露出一口还算整齐的白牙,典型的农村青年模样。

建国只有初中文化,家里世代务农。两年前,他不甘心在农村种地的清贫生活,决定来郑州闯一闯。凭着农村人特有的踏实肯干,他很快在这家物流公司站稳了脚跟。工作虽然辛苦,但每个月能赚到四千多块钱,比在家种地强多了。

物流园区里,几十辆大货车停得密密麻麻。建国和同事们的工作就是把车上的货物搬下来,再按照不同的目的地重新装车。这些货物有轻有重,轻的几公斤,重的能达到几十公斤。一天下来,一个人要搬运上万斤的货物,腰酸背痛是家常便饭。

最要命的是这个天气。七月的太阳毒辣无比,货车的铁皮车厢在太阳的炙烤下温度能达到五十多度。进入车厢搬货,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型烤箱。不少工人干不了多久就受不了了,要么请假回家,要么辞职不干。

但建国不一样,他好像天生就不怕热。别的工人都在树荫下歇息的时候,他还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搬着货。同事们都佩服他的体力,工头也对他刮目相看。

“小李,你小子真是铁打的,这么热的天还能干这么多活。”工头老张拍拍建国的肩膀,“其他人都快中暑了,就你还生龙活虎的。”

建国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憨厚地笑了笑:“张哥,我有我的办法,不怕热。”

“什么办法?教教兄弟们呗。”

“那可不行,这是我的独门绝技。”建国神秘地眨眨眼,“回家后我有我的降温秘方,保证管用。”

同事们听了都很好奇,纷纷追问是什么秘方。建国总是笑而不答,只是神秘地说:“祖传的,不能外传。”

其实建国的家里哪有什么祖传秘方,他的父母李大柱和王秀花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李大柱今年52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除了种地就是偶尔给人打打零工。王秀花比丈夫小三岁,是个典型的农村妇女,话虽然多但心地善良,最疼爱这个独子。

建国是家里的独苗,父母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在城里闯出个名堂来,光宗耀祖。为了供儿子在城里打工,老两口省吃俭用,舍不得花一分钱。

每个周末,王秀花都会准时给儿子打电话。

“建国啊,城里热不热啊?你可千万别中暑了。”

“妈,我好着呢,身体棒得很,你就别担心了。”

“那就好,那就好。你记得多喝水,别舍不得花钱买水喝。还有,别老是加班,钱慢慢赚,身体最重要。”

“知道了妈,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建国每次都这样安慰母亲,但实际上他为了多赚钱,几乎每天都在加班。正常工作时间是早上八点到晚上六点,但他经常主动申请加班到晚上九点甚至十点。加班费虽然不多,但积少成多,一个月能多赚好几百块钱。

在城市里生活不容易,房租、伙食费、交通费,样样都要钱。建国和老乡小王合租了一间城中村的房子,两人分摊房租,每人每月要交四百块。房子条件不算太好,但胜在便宜,而且有空调和热水器,比农村老家舒服多了。

小王比建国大两岁,是河南南阳人,也在附近的工厂上班。两个老乡住在一起,平时互相照应,关系很好。

“建国,你这体质真是没谁了。”小王经常感慨,“这么热的天,我回家就只想躺着吹空调,你还能有精神干别的。”

“那当然,我有我的独门绝技嘛。”建国总是这样回答。

小王也问过几次这个“绝技”到底是什么,但建国总是卖关子不肯说。久而久之,小王也就不再追问了,只当建国天生体质好,比一般人抗热。

七月中旬,郑州的高温天气愈发严重。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员每天都在提醒市民注意防暑降温,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但对于建国这样的体力劳动者来说,工作总是要继续的。

物流园区里的工作环境更加恶劣了。正午时分,地面温度能达到五十多度,工人们的鞋底都能被烫化。不少同事受不了,纷纷请假或者辞职。公司的人手越来越紧张,剩下的工人工作量也就越来越大。

但建国依然坚持着,而且看起来比其他人更加从容。每当同事们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的时候,他总是能保持相对不错的状态。

“小李,你是不是练过什么功夫啊?怎么这么抗热?”新来的小张好奇地问道。

“没有啊,我就是有自己的一套降温方法。”建国擦了擦汗,“回家后处理一下,马上就凉快了。”

“什么方法?能不能教教我们?”

“这个嘛......”建国故作神秘,“是我摸索出来的独门绝技,不能轻易外传。”

同事们都对这个“独门绝技”很好奇,但建国死活不肯透露。大家只能看到,每天下班后,建国总是迫不及待地骑着电动车赶回家,好像有什么急事似的。

02

晚上回到出租屋,建国总是直接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在里面忙活一阵。小王能听到一些动静,但也没太在意。过了十几分钟,建国就会从房间里出来,整个人看起来神清气爽,完全没有了白天工作时的疲惫和燥热。

“你这个方法还真管用啊,看你这精神头。”小王羡慕地说。

“那当然,我这可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建国得意地笑了笑,“你要是想学,得拜师才行。”

“得了吧你,还拜师呢。不过说真的,你这个方法到底是什么啊?我也快热死了。”

“不能说,不能说。商业机密。”

建国就是这样,每次都把话题岔开,从来不肯透露具体的方法。小王虽然好奇,但也不好过分追问,只当建国有什么特殊的降温小窍门。

实际上,建国确实有自己的一套降温方法,而且他对这个方法非常自信。在他看来,这是他两年来在郑州生活总结出的经验,是他能够在这样恶劣的高温环境下坚持工作的法宝。

每天下班回家,建国都会按照固定的流程来执行他的“降温计划”。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已经成了习惯,就像刷牙洗脸一样自然。他坚信这套方法是最快最有效的降温方式,能够让他在短时间内从高温状态快速恢复到舒适状态。

“建国啊,最近这天气太热了,你在外面干活一定要多注意啊。”周末的时候,王秀花又给儿子打来了电话。

“妈,你就放心吧,我身体好着呢。”建国躺在床上,语气轻松,“我有我的办法对付这热天,不会有事的。”

“什么办法?”

“就是......就是一些降温的小窍门,很管用的。”

“那就好,那就好。你可一定要保重身体,千万别逞强。钱是赚不完的,身体最重要。”

“知道了妈,我心里有数。”

李大柱在一旁也接过了电话:“儿子,爸听说城里有人中暑死了,你可千万要小心啊。”

“爸,你就别担心了,我不会中暑的。我有对付热天的绝招,比别人强多了。”

“什么绝招?”

“说了你也不懂,总之很管用就是了。”

父母听儿子这么说,心里也就放心了一些。他们相信儿子是个聪明孩子,既然说有办法对付热天,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他们知道儿子口中的“绝招”到底是什么,如果他们了解这个看似无害的生活细节实际上隐藏着巨大的危险,也许事情就会完全不同了。

进入七月下旬,郑州的高温天气达到了顶峰。连续多日的40度以上高温,让整个城市都陷入了酷热的折磨之中。电力系统负荷过重,经常出现停电现象。医院里因为中暑送医的病人激增,急诊科忙得不可开交。

政府部门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建议市民尽量减少户外活动,特别是中午时段。但对于建国这样的户外工作者来说,工作还是要继续。物流行业不能停,货物还是要运输,工人们只能咬牙坚持。

公司里的情况越来越严峻。原本有二十多个装卸工,现在只剩下十几个还在坚持。有的因为中暑住院了,有的受不了高温辞职了,还有的请假回老家避暑去了。人手严重不足,剩下的工人工作量成倍增加。

工头老张愁眉苦脸地对剩下的工人说:“兄弟们,我知道天气热,大家辛苦了。但是货物堆积得越来越多,客户催得紧,咱们只能加把劲了。公司决定,这段时间加班费双倍计算,大家再坚持坚持。”

听到加班费双倍,不少工人眼睛都亮了。虽然天气热得要命,但是为了多赚钱,大家还是愿意拼一把的。

建国更是兴奋不已。加班费双倍意味着他一个月能多赚一千多块钱,这对于他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他主动找到工头,申请承担更多的工作量。

“张哥,我身体好,能多干点活。你放心,我保证完成任务。”

“小李,你这精神可嘉啊。不过这天气确实太热了,你也要注意身体。”

“没问题,我有我的独门绝技,不怕热。”

03

就这样,建国的工作强度又增加了。他每天早上七点就到公司,晚上经常要干到十点才回家。在四十多度的高温下,他要连续工作十五个小时,搬运数不清的货物。

同事们都佩服他的体力和毅力,但也为他担心。毕竟这样的工作强度,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对身体的消耗是巨大的。

“建国,你这样干下去身体能受得了吗?”小王担心地问道。

“没问题,我有办法恢复。”建国拍拍胸脯,“我这套降温方法可是经过检验的,效果特别好。”

“到底是什么方法啊?你就别卖关子了。”

“不行不行,这是我的独门秘籍,不能外传。”

看到建国这么坚持,小王也不好再追问。反正从外表看来,建国的状态确实比其他工人要好一些,也许真的有什么特殊的方法吧。

建国的工作表现越来越出色,工头和老板都对他刮目相看。在这样的高温天气下,他不仅没有请假或者消极怠工,反而主动承担更多的工作,这样的员工实在是难得。

“小李这个小伙子不错,能吃苦,有韧性。”老板对工头说,“这样的员工要多培养培养,说不定以后能当个小组长什么的。”

“是啊,小李的身体素质确实好,这么热的天还能坚持这么大的工作量。”

建国听到这些夸奖,心里美滋滋的。他觉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更加坚定了要在城市里闯出一番天地的决心。而支撑他坚持下去的信心,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那套自以为完美的“降温绝技”。

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累多热,建国都会按照固定的流程执行他的降温计划。在他的认知里,这套方法是他能够承受如此高强度工作的关键所在。他甚至有点得意,觉得自己发现了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生活窍门。

“妈,我最近工作表现特别好,老板都夸我了。”周末的时候,建国给家里打电话报喜。

“是吗?那太好了。不过儿子,你可千万别累着了。这么热的天,你一个人在外面我们不放心啊。”王秀花的声音里满是关切。

“妈,你就放心吧。我不会累着的,我有我的绝招。每天再累再热,回家后用我的方法一弄,马上就精神了。”

“什么方法?”

“就是一些降温的技巧,说了你也不懂。总之很有效果。”

“那就好,那就好。只要你身体好就行。对了,你爸让我问你,需不需要寄点药过去?听说城里很多人都中暑了。”

“不用不用,我身体好得很,不会中暑的。”

挂了电话,建国躺在床上,回想着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虽然辛苦,但收入确实增加了不少。照这个势头下去,年底回家的时候,他就能给父母一个大大的惊喜了。

可是建国不知道的是,他引以为傲的“降温绝技”,实际上正在一点一点地损害着他的身体。这个看似无害的生活习惯,就像一颗定时炸弹,在他的体内悄悄地积累着危险。

2023年7月26日,这是一个注定要被记住的日子。郑州市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显示,当日最高气温将达到42度,刷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巨大的火炉,连呼吸都带着灼热的温度。

建国一早就到了物流园区。今天的货物特别多,几十辆大货车密密麻麻地停在院子里,等着装卸。由于人手不足,每个工人的工作量都比平时增加了一倍多。

“兄弟们,今天活多,大家辛苦一下。”工头老张擦着汗对大家说,“不过加班费还是双倍,大家加油干。”

建国二话不说,挽起袖子就开始干活。他选择了其中一辆装满电器的货车,这些货物都比较重,搬运起来费力气。但重货的装卸费也高,多干一点就能多赚一点。

上午十点,太阳就已经毒辣得让人睁不开眼。货车的铁皮车厢被晒得滚烫,用手一摸就像碰到了烧红的铁板。进入车厢搬货,就像进入了一个巨型烤箱,温度至少有五十多度。

其他工人都尽量避免中午时段干活,大家轮流休息,在树荫下或者办公室里躲避烈日。但建国不一样,他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继续工作,想要多完成一些任务。

“小李,你也歇歇吧,这么热的天,别累坏了。”同事小张劝道。

“没事,我不怕热。”建国抹了抹脸上的汗水,“我有我的办法,回家后很快就能恢复。”

“什么办法这么神奇?”

“秘密。”建国神秘地笑了笑,继续投入到工作中。

下午两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地面温度达到了五十多度,空气都在扭曲。大部分工人都躲在办公室里吹空调,等太阳稍微没那么毒辣了再继续干活。

04

但建国还在坚持。他穿着湿透了的工作服,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搬着货。汗水从他的额头、脸颊、脖子上不停地流下来,衣服紧贴在身上,整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建国,你真是铁人啊。”工头老张摇着头说,“这么热的天,就你还在干活。”

“张哥,我身体好,扛得住。”建国喘着粗气说道,“而且我有我的绝招,不怕热。”

就这样,建国从早上七点一直干到了晚上十点,中间只休息了两次,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十五个小时的高强度劳动,在四十二度的高温下,他搬运了将近两吨的货物。

其他工人都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工头都说:“小李,你这体质真是没谁了。我干这行二十多年,很少见到像你这样能吃苦的。”

“那当然,我可不是一般人。”建国虽然累得够呛,但心里还是很得意的。今天的工作量这么大,加班费肯定不少。

晚上十点,建国终于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他骑着电动车穿过郑州的夜色,急匆匆地赶回出租屋。虽然太阳已经下山,但空气中依然弥漫着灼热的温度,柏油马路还在散发着白天积累的热量。

回到家里,小王正在客厅里看电视。看到建国进门,他关切地问道:“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今天活很多吗?”

“特别多,不过赚得也多。”建国浑身湿透,汗水还在往下淌,“我先去处理一下,马上就出来。”

“处理什么?”

“你别管了,我有我的办法。”建国说着就进了自己的房间,关上了门。

小王听到房间里传来一些动静,但也没太在意。反正建国每天都是这样,进房间忙活一阵,出来时就会变得很舒服的样子。

这一次和往常一样,十几分钟后,建国从房间里出来了。他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脸色也没有了刚进门时的疲惫和燥热,看起来神清气爽。

“你这个方法还真神奇。”小王羡慕地说,“每次都能让你这么快就恢复过来。”

“那当然,我这可是独门秘籍。”建国得意地拍拍胸脯,“别人都不知道的。”

“到底是什么方法啊?咱们住一起这么久了,你就不能告诉我吗?”

“不行不行,这是商业机密。”建国摆摆手,“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方法特别有效,能让人在最短的时间内从高温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

小王虽然好奇,但看建国坚持不肯说,也就不再追问了。两人聊了一会儿天,就各自回房间休息了。

这一夜,建国睡得很香。他觉得今天又是收获颇丰的一天,不仅赚到了不少钱,还得到了老板和同事的认可。明天继续努力,争取年底回家时能给父母一个大惊喜。

建国不知道的是,这将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夜晚。那个他引以为傲的“降温绝技”,正在他的体内悄悄地酝酿着致命的危机。多年来积累的身体损害,加上今天极度的高温和超负荷的工作,已经让他的身体超过了临界点。

死神正在悄悄地逼近,而建国对此毫无察觉。

7月27日凌晨两点,郑州城还笼罩在夜色中,但炎热的空气丝毫没有因为夜晚的到来而有所缓解。室外温度依然高达三十多度,闷热难耐。

小王在睡梦中被一阵奇怪的声音惊醒。起初他以为是空调的噪音,翻个身想继续睡觉。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这个声音不是从空调传来的,而是从建国的房间里传出的。

是一种很奇怪的呻吟声,听起来像是在痛苦地呼吸。

小王心里一紧,立刻坐起身来,仔细听了听。声音确实是从建国房间传来的,而且听起来情况不太对劲。

“建国?建国?”小王轻声叫道,但没有回应。

那个奇怪的声音还在继续,而且似乎越来越急促。小王再也不敢怠慢,迅速起床,走到建国的房门前。

“建国,你没事吧?”他敲了敲门。

还是没有回应,只有那种让人担心的呻吟声。

小王意识到可能出事了,立刻推门而入。房间里很黑,但借着外面路灯透过窗帘的微弱光线,他看到建国正躺在床上,身体在不停地颤抖。

“建国!建国!”小王赶紧打开灯,冲到床边。

05

眼前的景象让小王吓了一跳。建国满脸通红,浑身大汗淋漓,呼吸急促,看起来极度痛苦。他的眼神涣散,对小王的呼喊没有任何反应。

“建国,你怎么了?醒醒!”小王用力摇晃着建国,但建国只是在无意识地呻吟着,完全没有清醒的迹象。

小王意识到事态严重,立刻拿起手机拨打了120急救电话。

“喂,120吗?我室友突然昏迷了,浑身发烧,呼吸困难......”

“好的,请您保持冷静,我们马上派救护车过去。请告诉我具体地址......”

“郑州市金水区......”

挂了电话,小王手忙脚乱地给建国擦汗,试图让他清醒过来。但建国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体温高得吓人,呼吸越来越急促,整个人就像在烤炉里一样。

十五分钟后,救护车的警报声划破了夜空。医护人员迅速上楼,看到建国的情况,立刻开始紧急处理。

“体温40.5度,呼吸急促,心率加快,疑似热射病。”医生一边检查一边对护士说,“立刻准备输液,降温处理。”

在去医院的救护车上,医生继续对建国进行急救处理,同时询问小王关于建国的情况。

“他平时身体怎么样?有没有什么疾病?”

“身体一直很好,从来不生病。他在物流公司上班,天天在外面干重活,特别能吃苦。”

“今天工作了多长时间?”

“从早上七点到晚上十点,十五个小时。这么热的天,他还坚持干了一整天。”

医生皱了皱眉头:“这种天气连续工作十五小时,确实容易出问题。他平时是怎么应对高温的?有什么特殊的降温方法吗?”

“他说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但从来不肯告诉我具体是什么。”小王急切地回答,“每天下班回家都会在房间里忙活一阵,出来时就很舒服的样子。”

“具体是怎么做的?你仔细回想一下,这很重要。”

小王努力回忆着建国每天回家后的情况:“他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进房间,关上门,然后就听到一些声音......”

“什么声音?”

小王仔细回想着:“有开关冰箱的声音,还有流水声,大概十几分钟后他就出来了,每次都说特别舒服,特别管用......”

医生的脸色突然变得严肃起来:“等等,你是说他每天高温作业后,会先开冰箱,然后有流水声?具体的流程是什么样的?”

小王继续回忆:“他说这是他的降温绝招,好像是先从冰箱里拿什么东西,然后去卫生间,有很大的水流声......”

医生听到这里,脸色大变:“就是这个!这就是导致热射病的直接原因!”

医生看着昏迷中的建国,沉重地说道:“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高温作业后立即大量饮用冰镇啤酒,然后马上冲冷水澡,这样做的危害性有多大。这看似能快速降温,实际上会导致血管急剧收缩,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反而会加重热负荷。”

“长期这样做,会严重破坏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今天这么高的温度,这么大的工作量,再加上这个致命的习惯,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小王听得目瞪口呆:“原来...原来是这样...那他每天都这么做,已经两年多了......”

“两年多?”医生倒吸了一口凉气,“那他的体温调节系统早就被破坏了,能坚持到现在已经是奇迹了。”

救护车到达医院,建国被紧急送进了ICU。医生们开始进行全力抢救,但情况并不乐观。热射病已经导致他的多个器官开始衰竭,体温调节功能完全失控。

小王立刻给建国的父母打了电话。

“叔叔,建国出事了,在医院抢救......”

接到小王电话的时候,李大柱和王秀花正在家里的田地里干活。听到儿子出事的消息,两个人像被雷击中了一样,手里的农具当场就掉在了地上。

“什么?建国怎么了?”王秀花的声音都在颤抖。

“热射病,很严重,现在在ICU抢救......”小王的声音也在哽咽。

李大柱一把抢过电话:“到底怎么回事?建国不是说身体好得很吗?”

“叔叔,你们快来吧,医生说情况很严重......”

老两口顾不上收拾,立刻请邻居帮忙买了最早的火车票,连夜赶往郑州。在火车上,王秀花一直在哭,李大柱也是满脸愁容,两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建国平时不是说有办法对付热天吗?怎么会中暑呢?”王秀花不停地自责,“都怪我,都怪我没有多关心他......”

“别这么说,儿子从小身体就好,谁能想到会出这种事......”李大柱安慰着妻子,但他自己心里也乱成了一团。

06

第二天上午,两位老人赶到了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在ICU外面,他们见到了满眼泪痕的小王。

“叔叔阿姨,你们来了......”小王上前迎接。

“建国怎么样了?”王秀花急切地问道。

“还在抢救,医生说...说情况不太乐观......”

王秀花听到这话,差点晕倒过去,李大柱赶紧扶住了她。

这时,主治医生从ICU里走了出来。看到医生的表情,大家的心都沉了下去。

“患者家属吗?”医生问道。

“是的,我们是他的父母。”李大柱颤声回答。

“情况很不好,热射病已经导致多器官衰竭,我们正在全力抢救,但是......”医生叹了口气,“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医生,求求您一定要救救我儿子!”王秀花跪了下去,“他才23岁啊,他还这么年轻......”

“您先别激动,我们一定会尽全力的。”医生扶起了王秀花,“不过我需要了解一些情况。据他室友说,患者平时有固定的降温习惯?”

“是的,”小王擦着眼泪说,“建国每天下班后都说有自己的降温绝招,但从来不肯告诉我具体是什么。”

“这个习惯到底是什么,你们知道吗?”医生看着建国的父母。

李大柱和王秀花面面相觑,他们也不清楚儿子具体是怎么做的。

“他每次打电话都说有办法对付热天,但从来没说过具体的方法......”王秀花哭着说。

医生沉重地告诉他们:“据了解,患者每天高温作业后,会立即大量饮用冰镇啤酒,然后马上冲冷水澡。这个看似能快速降温的方法,实际上是导致热射病的直接原因。”

“什么?”李大柱不敢置信,“喝冰啤酒冲冷水澡,这不是很正常吗?我们在家里热了也这样做啊......”

“在高温作业后立即这样做是非常危险的。”医生解释道,“血管会急剧收缩,身体无法正常散热,反而会加重热负荷。长期如此,会严重破坏体温调节系统。”

王秀花听明白了,哭得更加厉害:“都怪我们,都怪我们!如果早知道这个细节这么危险,说什么也不会让建国这样做......”

“我们每次只是让他多喝水,从来没想过喝冰的有问题啊......”李大柱也是悔恨不已。

接下来的三天,建国一直在ICU里抢救。父母和小王轮流守在外面,祈祷着奇迹的出现。但是建国的情况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

7月30日上午,经过三天三夜的抢救,建国还是走了。多器官衰竭,最终还是夺走了这个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

当医生宣布抢救无效的时候,王秀花当场昏厥了过去。李大柱虽然是个坚强的汉子,此时也是泣不成声。小王更是痛哭失声,自责没有早点了解建国的降温方法,没有能够阻止悲剧的发生。

“儿子啊,你怎么就这么走了......”王秀花醒来后抱着建国的遗体,哭得几乎要断气。

“都怪我们啊,都怪我们没有在意那个细节......”李大柱一个五十多岁的汉子,此时也像个孩子一样哭泣。

办完后事,小王陪着老两口回到了建国生前住过的出租屋。看到儿子生前用过的东西,王秀花又是一阵痛哭。

在整理建国的遗物时,小王在他的手机里发现了一条没有发送的短信。这条信息是写给父母的,时间显示是7月26日晚上,也就是建国出事前的最后一个夜晚。

信息内容是:“爸妈,最近工作很累,但是我身体棒着呢。这么热的天,我有我的降温绝招,每天回家后处理一下,马上就不热了。你们在家也别担心,我会照顾好自己的。等年底回家,给你们一个大惊喜......”

看到这条信息,在场的所有人都哭了。建国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自己的“降温绝招”而得意,还在安慰远方的父母不要担心。可是谁能想到,正是这个他引以为傲的方法,成了夺走他生命的罪魁祸首。

“如果他当时发了这条信息,如果我们问一下他的降温方法具体是什么......”王秀花看着手机屏幕,泪如雨下,“也许就能阻止这一切......”

“是啊,就差这么一个细节......”李大柱捶胸顿足,“就是这么一个我们没有在意的细节,害了我们的儿子......”

小王也是后悔不已:“如果我当时坚持问清楚,如果我阻止他这样做......”

但是世上没有如果,建国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23岁的年轻人,本来有着美好的未来,本来想要在城市里闯出一番天地,却因为一个看似无害的生活细节,永远地倒在了人生的路上。

“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常识,”医生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后,人体需要一个逐渐降温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建国的悲剧,给所有人都敲响了警钟。”